APP下载

体教结合增强竞技体育发展后劲
——日照市青少年体育发展道路探析

2015-02-07王玉宏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2期
关键词:四中三中日照

刘 俊,王玉宏,韩 力,赵 燕

(日照市体育运动学校,山东 日照 276800)

体教结合增强竞技体育发展后劲
——日照市青少年体育发展道路探析

刘 俊,王玉宏,韩 力,赵 燕

(日照市体育运动学校,山东 日照 276800)

日照地处山东半岛的南翼,是一座年轻的滨海城市,人口280万。竞技体育在全省17地市中长期处于后进行列,对于一个地级市来讲,竞技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发掘、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这些人才年龄正好处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说,他们都在学校里。如果没有教育的支持,那么竞技体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竞技体育要想得以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走“体教结合”之路。

1 日照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1989年日照建立地级市以来,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工作一直主要由市体育运动学校承担(前身是体育中学),也就说实际是由一个建校时间很短的县级体育中学承担着日照市的竞技体育工作。1992年12月设区带县后,莒县、五莲的划入本应加强我市的竞技体育工作,可不久莒县业余体校归属教育部门,失去本身职能,五莲县体校撤销,省运会无线电项目的撤销也使得东港区航海运动学校不再招收队员,东港区业余体校一直没有独立的场地设施,不能单独招生。直到今天,日照市体育运动学校仍为日照市唯一一所体育中学性质的业余体育运动学校,按初级中学建制配置,没有中专,影响运动员的成才和学校的办学规模。2013年学校在训运动员340余人(包括联合办学的高中部运动员),学校的办学规模在全省仍处于落后行列。学校竞技项目涵盖田径、帆船、帆板、赛艇、皮划艇、摔跤、柔道、跆拳道、武术套路、散打、自行车、篮球等12个项目。在第22届省运会以前,日照市竞技体育整体水平处于全省都在倒数几位上,第22届省运会我市金牌总数跃居全省第10位。

2 我市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生源不足

由于计划生育、就业困难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竞技体育的认识不足,近几年体校的招生不是十分理想,各区县的输送情况也参差不齐。280万人口基数,具有体育运动天赋的优秀苗子应该不在少数,但参与竞技训练的很少,很多优秀苗子白白流失了,造成后备人才不足。

2.2 运动员素质呈下降趋势

由于青少年体育运动的普及不够,学生运动员的身体各项素质指标明显不如以前,运动员素质下降从近年来市中学生运动员成绩可以看出,投掷、女子100m、全能等许多项目成绩下降严重。我市没有区县业余体校,体育特长生的启蒙阶段缺失,致使市体校训练不得不从启蒙阶段开始,相比其他地市延长了运动员的成长周期,加上我市又没有正式中专,致使部分运动员过早结束训练影响成才。

2.3 项目布局不合理

这几年我市竞技体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水上运动项目优势凸显,自行车、武术、跆拳道等一直是我市的优势项目,但在球类等投入较大、训练周期较长的集体项目上却明显落后,足球、排球、羽毛球、网球等几乎处于零阶段,金牌大户游泳我市仍未组队。导致我市竞技体育项目不全,在省运会所设28个大项中,我市开展项目仅有一半,(学校连小项在内12项)缺少金牌增长点,发展后劲不足。

2.4 场馆、经费和师资不足

对于地级市来讲,日照缺乏综合性的体育场馆,训练、参赛等经费投入较少,对照省局对地市体校的办学要求,教练员年龄偏大,缺口较大。文化课教师也存在缺口。

3 中小学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的优势与问题

3.1 优 势

3.1.1 生源优势竞技体育的所有后备人才都来自学校,这是学校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的最大优势。

3.1.2 组织优势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协调,便于活动的开展。

3.1.3 场地、场馆优势现在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场馆、设施比较完备,利于开展体育运动。

3.1.4 文化课教育的优势普通中小学中心工作是文化教学,与体校比较,在教学氛围、学习环境、时间保障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更容易赢得家长的信任。

3.2 存在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以学习为中心,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老师都往往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现在的孩子大多缺乏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业余时间不愿从事体育锻炼,过多迷恋网络游戏。从我市中小学生的体质达标测试来看,小学生体质达标优秀不足10%,合格率低于75%。事实说明,我市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近视、肥胖正呈现出高发、低龄化的趋势。所以中小学急需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来提高广大适龄青少年的身体

素质。

4 合作契机

4.1 积极探索

由于日照体校一直独家支撑我市的竞技体育工作,而学校的设置层次限制了学校的办学规模,所以项目少、训练周期短等问题一直影响学校的招生工作,难以改变我市的竞技体育总量小的局面。(初中三年,初一每年11月招生,入校半年已过,经过一年多系统训练,刚刚成型,初三就得开始往外输送,所以在校训练时间也就2年)为破解这一难题,学校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想法,从2002年开始探索“体教结合”,寻求竞技体育新的发展之路。经过与东港区教育局、日照四中、日照一中等多次沟通协商,2002年4月正式与日照四中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本着“为特长发展提供空间,为学生成才搭建平台”的理念,利用日照四中招生指标联合办高中体育特长班,这样既为我校初中部的运动员延长了训练周期,增加了我市注册在训运动员的总量,也为其他体育特长生提供一条升学通道,走出“体教结合”实质性的第一步。2007年在东港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选择东港辖区内训练基础相对较好的实验二中、实验三中、城北中学、秦楼一中等7所学校设立训练点,体校除定期进行训练指导外,每年对每个训练点投入5000元的器材经费,支持他们的业余训练,成绩优秀的统一注册,享受市体校在校生伙食补助标准。2008年在五莲县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五莲三中正式签订联合办体育特长班的协议,又走出“体教结合”的成功一步。

4.2 政策助力

2007年4月29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201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意见》。2011年山东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联合下文,中小学生体育联赛成为机制。这写文件的出台为体教结合提供了政策依据。

4.3 23届省运会竞赛规程

根据23届省运会竞赛规程总则的要求,各市必须参加乙组足球、排球、篮球的比赛,促进各地市广泛开展参与人数更多的集体项目,使竞技体育更广的向中小学延伸。

4.4 合作双赢

教育来讲:(1)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文件精神,促进青少年体质的不断增强;(2)充分利用我们体育系统优秀的教练员作用,通过开展竞技体育运动,带动青少年体育发展,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体育来讲:(1)依托教育的生源优势,扩大运动员队伍,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现培养;(2)弥补竞技体育项目不足;(3)发挥专业教练员的专长。

5 具体做法

5.1 日照四中模式

自2002年起,日照四中与市体校联合办高中体育特长班,上课、训练、食宿在体校,除四中负责文化教学外,其他与体校学生完全一致,成绩优秀的代表我市参加省级比赛,同时代表四中参加各类中学生比赛。

5.2 五莲三中模式

自2008年开始五莲三中与市体校合作办学,设立体育特长班,出台特殊政策招收体育特长学生。2010年5月五莲县编制办批复加挂五莲县体育中学的牌子,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招收体育特长生,每年招收20 ~ 30名。体育班设立虚拟班级,学生平时的文化课学习安排在正常的教学班级进行,周一至周五下午由学校体育教师组织进行体育训练,周末则由市体校专业教练到学校指导训练,假期到市体校集训。

5.3 市队校办

在体育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依托日照一中、日照实验中学、外国语学校、港一小等学校组建了甲乙组男女篮球队及乙组男女足球、排球、乒乓球等队伍,条件突出者注册为日照运动员,享受体校学生的补贴,平时学习学籍都在原学校,可参加教育和体育两个系统内的省级比赛,正式将市队建立到学校里。

5.4 经费保障

市体校克服重重困难,在争取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不管哪种模式,凡注册为我市运动员的,一律与体校学生一样享受训练伙食补助。对五莲三中、市队校办项目先后投入80余万元,保障运动员顺利参加资格审查及年度锦标赛。

6 教体结合的丰硕成果

6.1 四中模式

自2003年与日照四中合作以来,成果丰硕,直接培养出第21届省运会武术散手冠军轩强强,国家级健将、第22届省运会冠军张鹏,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周平超、李京都、辛友洁及王家瑞、张馨木、张帆、赵东方、申玉航、范云霞、田玉钰、丁秀秀、付晓梅、张家铭、张维强、胡明福、孙田平月、王东懿、郑超等一批省锦标赛冠军,与所以高中联合培养出第22届省运会冠军胡良楠等。向高等院校累计输送238名体育特长生,日照四中在市区中学生运动会上团体总分稳居普通高中第一名,打破并保持多项市中学生运动会记录。

6.2 五莲三中

近几年共培养体育后备人才127人,向高校输送高水平运动员59人,向省专业队伍输送29人,2011 ~ 2013年,五莲三中输送运动员在省级以上的比赛中共夺得15金12银和6铜。目前以五莲三中输送运动员郑雅惠、刘珍、杜杰、于娜、于琴、朱淑星、胡明杰等为主组成的我市帆板队,在省运会帆板项目全部9枚金牌中具有夺取7金的实力,已经成为山东省帆板队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的支撑力量。

6.3 市队校办

市队校办的模式有效壮大了我市竞技体育参赛队伍,乙组篮、排、足项目的参赛,保证了我市23届省运会的顺利组团参赛。而依托日照一中组建的篮球项目,我市男女甲组一直处于全省先进行列,乙组成绩尤其是女子乙组成绩有了的明显进步。另外我市传统强项武术队,也一直是体教结合的成功范例。

7.1 增强竞技的发展后劲,必须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走体教融合之路

依托教育的生源优势,扩大体校的招生规模;尽快完善基层体校建设,形成人才培养输送的完整链条;进一步健全业余训练网络,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从区县到市直,让体育特长生在接受系统完善的训练,提高竞技水平的同时能够顺利升学;尽快在部分市直学校建立从小学到高中完整学制的基础性项目田径和群众基础好、认知度高的篮球项目专业队伍,为竞技体育发展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进一步优化项目布局,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切实让传统项目名副其实。

7.2 日照四中、五莲三中的做法是教体融合的成功典范

在学校设立体育特长班,能够从广泛的学生群体中发掘优秀的体育苗子,教育、体育的相互配合,既弥补了体校生源不足的问题,又很好的解决了学校体育训练水平不高的矛盾。

7.3 加强经费保障

目前的合作模式,基本上是教育出人,体育出钱,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还应积极探索,多方筹集资金,保障正常的训练、参赛经费,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调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

7.4 进一步加强监管

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监管,正确引导,在给予政策扶植的同时,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在队伍管理上,根据不同时段,明确安全责任,确保训练参赛安全。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足球改革试点省区确定以来,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通过全面深化足球育人来推进足球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乌海市、海勃湾区教育部门积极贯彻中央及自治区有关精神,把校园足球融入学校教育之中,结合本地区、各学校实际,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抓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做到以球润德、以球健体、以球启智、以球育美。通过发展校园足球,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重视特长教学 开展体艺活动

乌海三中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体育教学及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和训练,目前充分抓住足球改革试点省区这个契机,在经费特别紧张的情况下,每年仍投入一定经费用于体育器材的配置,并由专业教师对体育特长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和培养。通过教练员严格地训练和队员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乌海三中足球队在乌海市和海勃湾区两级举办的各种足球比赛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2014年乌海三中在“乌海市中小学校园足球锦标赛”中男子足球队和女子足球队分别还获得了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经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批准,乌海三中“乌海市翰墨梦想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被命名为“2014年自治区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乌海三中为了落实上级指示,积极开展体艺活动,坚持以体艺为载体,大力发展体育、书法等体艺教育,培养师生的才情与才艺;切实抓好“合唱团”、“体育特色训练队”、“文学社”等小型社团及大课间活动,推动校园特色项目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发展,树立学校品牌形象。

组织足球赛事 取得优异成绩

2014年11月24日,乌海市第三中学“校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在新修建的操场上隆重开幕了!这次延续到2014年12月28日的活动,由初一、初二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分别组建男子足球队和女子足球队参加,主题是“挥洒激情,阳光足球,团结进取,增进友谊”,目的是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间生活,活跃校园足球文化气息,增强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加强学校足球事业的发展,提高学生对足球的热情和运动水平,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加同学间的交流,促进班与班之间的友谊,从而培养和选拔一批优秀的男、女足球队员,在区内、市内展示学校的运动风采。

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面启动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为了动员和激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活动,让每位同学都能运动起来,锻炼起来。乌海三中在2014年12月8日利用课间操时间,全体师生举行了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启动仪式。

2014年12月18日晚,乌海三中男子足球队赴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代表乌海市参加内蒙古首届七人制雪地足球赛。本届比赛是由内蒙古体育局、内蒙古教育厅联合举办的“自治区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暨第三届青少年冰雪冬令营”活动。通过这次比赛,师生共同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结 语

乌海三中的足球运动,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必将会取得进一步的成长和进步,真正做到以球润德、以球健体、以球启智、以球育美,推动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的长足发展。

2015-01-21

刘俊(1982 ~),中教一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运动训练与体育人文。

G808

A

1674-151X(2015)02-135-03

猜你喜欢

四中三中日照
科学家制造奇异物质“四中子”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有一种生活叫日照
特别的宇宙生日照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对“一线三等角”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勤著校史,善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