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微学习理念
2015-02-06刘玉梅
刘玉梅
微学习区别于我们传统的系统课程化教学,被表述为是一种指向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Lindner,2004)。根据我校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引入微学习的理念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微学习,我们的微学习是在课上完成的。每天课前将学习任务呈现,讲解大约10~15分钟,其后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熟悉所学知识点,扩充想学知识,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利用微学习的方式达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效果,有效地解决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微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微学习的引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所学的知识呢?教师要先努力发现隐藏在背后的各种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完成学习目标。学生也可以有选择地选取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如微课件、微博、参考资料等。相较于以前教师讲解、演示、让学生演示,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几乎为零,学生更喜欢引入微学习的学习状态。教师尽量压缩讲解时间,把可以用微课件呈现的内容,尽量做成微课件,这样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2.微学习的引入,能更好地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教学,目标感强,且任务可以做得具体而有趣,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很容易实现。而现在引入微学习,更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欲望,使他们能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例如,讲“数据统计”时,“分类汇总”在Excel学习里属于较难的知识点,笔者先制作了预习的微课件,任务设计的名称是SOS,接着请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任务——统计成绩。学生了解任务后,会很快点开微课件去学习分类汇总的知识点,结果80%的学生当堂都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1.微学习设计多设“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教师要善用“疑”与“思”来开启学生的思維之窗,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
例如,用Word让学生做一个常用的课程表,看似简单的课程表,在设置格式时就显现出不简单了,内外边框不一样的颜色、加25%的灰色底纹、内容居中、表格整体居中等,这样就使学习内容先隐藏起来,然后再慢慢浮出水面。再如,在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设计一些易出错的程序,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进一步完善程序的功能,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2.微学习要求学生多总结,融会贯通
总结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学生学会使用SUM求和函数,让他求“总分”时会做,让他求“销售总额”就不会了,这说明学生对这个函数还没有掌握。教师对此可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并与SUM函数的定义对比,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对知识进行总结,也加深了对函数定义的了解。
微学习引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对教师的要求相对更高了。首先教师要制作每节课的微课件,给学生推荐与本节课相关及拓展练习相关的网页。另外,微学习的任务设计应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使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