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2015-02-06丁鑫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轨迹图像课件

丁鑫

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使数学知识更加形象与具体,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便于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充分展示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实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实现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 节约板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板书,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降低了教学效率。而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制作课件,节约了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再加上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回顾和复习数学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知识编写在课件上,并在课件中融入多样化的练习题。

● 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所传递的信息是对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其效果远远好于教师单纯地讲解。同时,信息技术的形象性、交互性可以大大强化感官刺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和获取。

1.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

初中数学中包含的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定义,是数学教学的难点,如初三代数中的“函数”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数学概念。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这句话形成明晰和直观的印象。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增强数学概念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比如,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直观显示相应的图像和动画,引导学生切实掌握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加深学生对函数的理解与应用。

2.利用信息技术化无形为有形

初中数学中包含的理性知识成分较重,而传统教学只强调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缺乏相应的图形支持,所以导致学生缺乏有效的探究环境,只能依靠教师的讲解理解知识。例如,在教授初三几何中的“点的轨迹”时,虽然学生最终会知道“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是学生对“轨迹”仅凭教师的讲解是很难想象的。而利用“几何画板”则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它不但可以将“点”的运动轨迹一步步以动态形式显示出来,而且还能在旁边标注形成轨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图片讲解效果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语言描述效果。

● 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做主人

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意在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数学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相应的分析与处理,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任务之后,能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同时,教师要加强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和加工信息,引导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和再利用。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评价与反馈,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评讲、自主探究,彻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图像”时,教师可以设置句柄来控制二次函数图像,并让学生上机操作,在其分别输入a、b、c后,自主观察图像随a、b、c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从而探究a、b、c对图像的影响。实践证明,学生在自主观察和教師的指导下,可以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总之,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的有机整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数学教师,要深入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及时有效地进行开发和利用,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轨迹图像课件
浅谈求轨迹方程中的增解与漏解
无从知晓
A、B两点漂流记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捕捉物体运动轨迹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
趣味数独等4则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