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注意力的培养途径
2015-02-06杨炳奎
杨炳奎
教师在课堂中会发现,当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课时,握着笔的手会自然而然停下来,不再书写,有时呼吸也会变得轻微而缓慢。注意力集中时,学习效果就显著;否则,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这表明,人的注意力与学习效果存在着某种联系。无论是对事物的感知,还是记忆、思维,都与注意力有关。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注意力培养,对提升教学效率具有启迪意义。
选择性注意的基本概念
注意的分类 传统分类通常把注意分为两类:无意识注意和有意识注意。无意识注意是没有预定目标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往往是由周围环境变化而引起的。比如,上课时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转过头注意它。由于它无需付出努力,预先准备。所以注意效果往往不如有意注意。
选择性注意的实质 众多纷杂的外部刺激经过人的感官进入大脑,只有少部分会接受更精细的加工处理。注意被视为选择过程的主要机制,它会忽略或过滤大部分不重要的信息,只将少部分与个体认知目标或行为相关的信息选出来,让高级的认知功能做进一步的处理,或是直接让运动系统做出适当、有效、快速的反应。这种具有选择信息特征的注意,即为选择性注意。
研究选择性注意的意义 研究显示,选择性注意符合生态演化及信息处理的原理。从生态演化的观点审视,面对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环境,生物体对外在刺激做最有效、最快速的反应。物种的生态环境决定了生物体的感觉、认知及运动系统。基于生物效率原则——利用最少的资料处理最有用信息,认知系统提供运动系统的材料不用多,只需恰当。对选择性注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例如,人与机器的对比研究,发现了计算机视觉的无知与短视。所以,选择性注意已经是当前任何人工智能系统所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注意力的关键点
课堂注意是有规律的 课堂教学除了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外,还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青少年为5-10分钟,成年人集中时间为15-20分钟。根据这个研究成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一堂课开始20分钟是注意力集中时段,应该安排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接下来10分钟是注意力易分散时段,应改变知识呈现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最后10分钟是第二注意力集中期,教师要做好概括和复习活动,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刺激应多元化 课堂刺激的方式应该多种多样,这里谈三种方式:①客观刺激的强度。比如巨大的响声,强烈的光线,浓郁的香味,这些都能引人注意,但都不太适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声音要响亮,且富有节奏感,这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客观刺激的新异性。知识呈现的新异性很重要,所以我们提倡求新求异求真的设计理念。比如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中,利用高科技手段,把清明上河图变成动感图,这种新异性十分吸引观众。③客观刺激的变化性。仰望满天星星的夜空,一旦有流星飞逝而过,立即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一个教师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都使用一种方法,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也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与肯定。
课堂注意的分配与转移 学生在上课时,一方面要听教师讲课,另一方面还要记课堂笔记,有时还要看课文和黑板。这些活动都需要分配注意。根据人的知觉的选择性特征,人总是有意无意地选择少数作为知觉对象,对其他的反应则比较模糊。要使注意分配效果比较好,就要抓住关键点,听教师上课就是最为重要的关键点。
培养途径
强化学习的目的性 对待任何的学习与工作,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并不一定感兴趣,缺乏兴趣就会影响注意。明白这一点,可以加强有意注意,并通过努力注意那些不感兴趣的学习和工作,保持较稳定的注意,有了注意,思维、记忆就有了方向。
培养广泛和稳定的兴趣 人的各种注意的发生和保持,都是和一定的兴趣相联系的。可以说,任何注意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
养成集中注意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应该注意的事物上,这就需要加强锻炼自己的意志力,让学生掌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意志排除干扰的本领。这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有时教师会发现学生注意转移,上课时分心。分心是注意的对立面,它表现为一个人的注意不定的转移,无法在长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在加强学习责任感基础上,不断地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在学习中逐步养成集中注意的习惯。
注意是一个独立于记忆之外且对记忆产生重大影响的系统。不少教师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是低效教学的原因之一。注意包含若干成分,首先是觉醒,觉醒状态可以全面接受刺激,是最宽泛的注意,它使生物体得以处理不同通道和位置的感觉信息。然而,面对多个事件同时加工的能力是有限的,生物体需要将注意朝向新异和有意义的信息。因此,产生了选择性的加工机制,以便集中资源对重要信息进一步加工。当选择性注意在时间上延续数小时或数天则可能形成高效的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