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幸福习惯调查与分析
2015-02-06沈群英
沈群英
初三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忙碌的生活,他们有着升学的压力,整天奔波于“两点一线”——家庭与学校,整天围绕着“一件事”——分数。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满意吗?他们觉得幸福吗?作为一名任教初三政治的教师,每天看着他们疲惫的身影,或阴或晴的面容,甚至部分学生脸上流露出的苦涩,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总想着要引导他们,引导他们在幸福的心境中走过这段难忘的时光。所以,尽管上课任务很紧,内心也有些担心,笔者还是对自己所任班级的学生作了一份“幸福习惯”的调查,通过分析与对策,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帮助他们。
调查一:你觉得幸福吗?
下面是笔者调查的有关情况(参加这次调查的学生有82人):
问题:“你现在觉得幸福吗?”
结果分析 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上说“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或生活、境遇称心如意”;《辞海》上解释为“在实现预定目标和追求理想过程中的一种体验”。确实,幸福是一种体验,是一种称心如意的感觉。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幸福感还是比较强的,这一点令我欣喜。欣喜之余,我更关注那些感觉不太幸福甚至没感觉的学生,如何来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呢?我想起了一个人,一位山村女教师——王升英,她“20年以校为家,10年以家为校,慈母般的光辉映照着寂静的山村,映照着山里孩子的心灵。崎岖的山路上,那个蹒跚的背影走得艰难,却走得坚定,那就是王升英用生命的全部能量负重前行,用生命为山里孩子踩踏出一条通往山外精彩世界的光明之路。”她说:“在温暖的阳光中给学生们上课,是我最幸福的事。”
一是正面引导,哺育学生的阳光心态。阳光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说的是内心对一个好的结果存有希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都会有陷入困境的时候。有的人在困境中沉沦,有的人则在困境中重生,后者就是因为心中存有希望。所以,当学生面临困境时,教师应伸出援手,给予学生战胜困难的希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当学生情绪不佳时,教师应及时开导,给予学生战胜情绪的希望,做情绪的主人。
二是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管理时间的能力。初三学生,时间紧张,帮助学生管理好时间,十分重要。时间管好了,比别人多做一点就有了可能,比原来进一步也有了可能。要管好时间,需要遵循“要事第一”原则,使学生分清学习生活中的“大石块、小石块和沙子”,逐一完成;还要遵循80/20原则,利用学习中20%的要点为学生带来80%的分数;另外,还需给任务设定完成的期限,同类事情可以一起做,明确写下要做的事情,先后有序完成等。
三是借力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大”的习惯养成费时费力,“小”的习惯随时可以培养,却往往受用一生。如“每天读10分钟的习惯”“每天睡前5分钟反省的习惯”等。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习惯养成的必要性,了解养成这个习惯并不妨碍自己的学习,相反还有促进作用;其次,告诉学生养成习惯要注意“开头关”,关键是前三天,教育学生要循序渐进,随身带好一本有助于学习与生活的书籍,利用零碎时间进行读书;同时经常提醒、监督和检查。这样,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改变一点点,坚持下去,就会一天比一天进步,一天比一天自信。
调查二:你有过幸福的感觉吗?
问题:“你曾经有过幸福的感觉吗?如果有,什么时候?什么事情?”
结果分析 学生谈到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幸福的瞬间:①过年(吃团圆饭、看春晚、领压岁钱)和过生日时;②生病住院(父母精心照顾)、成绩不佳(家人鼓励和关怀)、遭到困难(朋友及时帮助)时;③和家人、同学在一起时(和家人一起吃饭、旅游,和同学一起春游、秋游);④别人认真倾听自己说话;伤心时有人倾听自己的烦恼并分担;与父母交流谈心时;⑤学习到半夜,父母为自己做宵夜;每天回家就能吃到美味的晚饭……那么,如何利用这些瞬间,使这些瞬间成为教师教育学生、改进教学的契机?
契机一:一个人能不能感到真正的幸福,通常取决于他的情感或思想是否自由舒展,并且与其他成员能否找到共鸣。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幸福瞬间大多来自父母、自身和同学,这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但令笔者疑惑的是,初三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每天与教师接触的时间也不少,却很少有学生写到自己的幸福与教师有关,这值得深思。
契机二:幸福瞬间主要来自温情的关怀。温暖的早餐、美味的晚餐是关怀,认真倾听、促膝谈心是关怀,生病时的精心照顾是关怀,困境时的及时帮助是关怀,情绪低落时的鼓励也是关怀。那么,调查中反映出的“争吵后换来的食品”是幸福吗?肯定不是。有些家长也不了解,面对争吵,企图通过“好吃的食品”来“收买”孩子的情感。殊不知,长此以往,这样的“妥协”,非但换不来孩子的尊重,也换不来孩子的幸福。所以,作为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纠正学生的幸福观,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幸福,传递幸福,使幸福的接力棒在家长、教师、学生之间得到延伸……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