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着

2015-02-06秋分

延河·绿色文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姨父大嫂灵魂

秋分

时光在那一瞬间定格。

我一直试图找回自己曾经丢失了的东西,比如亲情或是友情。我不知道自己现在竟然会那样疲惫,但那些青春的面孔给我的却是一种活力。没有人能够留住身边的一切,包括逝去的和即将要上演的。在我眼睁睁看着大嫂留下两个孩子一个人孤单离开这个世界时,感觉和梦中梦到的一样真实,而当时我却哭不出来,心却一下子像是掉进了万丈深潭里。大嫂的离去让我很无奈,似乎命中注定她只有短短人生中36个春秋。36个春秋啊,想想这是怎样的一个人生历程,所有的都在平凡中得以终结。

2005年更像个恶魔,在大嫂离开不到一年的时间,大姥的生命又被迫划上一个不圆满的句号,肺癌最终夺走了她的生命,而大嫂是被心脏病吞噬掉的。倘若此刻有人问我什么是幸福,我敢肯定的说是健康,没有什么大病那才是真正的生活。至于小病在所难免。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的生命在奄奄一息,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将要无奈谢世,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经受着生与死,爱与痛的煎熬……在我看到大姥每日躺在睡椅上打点滴的时候,那头上的银发与日俱增,皮肤愈显苍白,声音逐渐开始变得微弱,以至于后来发出“呼噜呼噜”的响声,悲痛而深远。最后她像一个乖巧的婴儿酣眠入睡,静静的,直到生命的声音永远消逝。

相对于艺术家丛飞的离逝,她们的离逝显得更加微不足道,丛飞也是死于癌症,可他的事迹却传遍华夏大地,人人都知道这个世上少了一个艺术家。而我那令人怀念的大嫂和慈祥的大姥却是在人群中悄悄的离去,除了院中和村子里的少数人知道以外,再无他人知晓。病痛的折磨使人知道生活的无奈,同样使人知道生命的可贵。

我不得不讲述自己的事,包括还未发生的。2006年不知是个什么年,对我来说,意味着成功或失败;而对二姨父来说则意味着生或离世。同样还是可怕的癌症,当姨父觉得咽不下东西的时候,这时他已患上食道癌,做了手术之后,病情曾有好转,而后来却又开始恶化,和当初大嫂的情形一模一样。母亲说,家里人都瞒着实情,没有告诉二姨父,而我在想,二姨父可能是知道情况的。家人为了能让他安心养病,他为了能让家人安心,彼此互相隐瞒,却更加突现出生活的真爱。姨父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后来他知道真相了,只是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我不知道当一个人面临死亡时他的心里会是什么感觉,恐惧抑或泰然处之?在我看来,每个人或多或少对这个世界还是有点儿留恋的。

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提到: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办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尽忠于我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看完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我又懂得了一个道理:生活着的人要能坦然面对亲人的离去,之后更加快乐的生活,活着,去创造新的生活。

大姥、大嫂先后离去,大哥的精神压力是巨大的,大伯显得更加孤单,而两个孩子则又少了一份亲情的关爱,大哥依然从阴影里走出来,继续生活……无疑,他的生活态度是正确的。

我不知道这是自己第几次向旁人告知,我是个博爱家,我爱身边的所有,包括万事万物,认识的与不认识的,生活给予我的是众多的爱,我所能回报生活的也只能是爱。世界是爱着的,相互彼此接受着对方的馈赠。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人类是悲哀的。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寓意何在,我只知道人类的历史是漫长的,充满着欢歌笑语,充满着坎坷崎岖……

5月8号那天,我们所有人的青春面孔在照相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得以成为永远的历史,三年的高中生涯预示着将要在这一刻尘埃落定,定格于时空中。“青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这句话现在看来并不那么可笑,而是一项充满艰辛的工程,更是一种所要担负的责任。活着,就要活得精彩纷呈,光芒四射。我们正在活着,一如既往,信心十足的活着。

七十四张面孔,很难想像,多年以后又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记得老师曾说过,“等你们毕业了,一辈子或许都见不着彼此”,毕竟世沧桑多变化啊!我不断的试图用一种深邃的眼光看透生命,但看到的终究还是那么模糊。回想起2001年的经历,我是幸运的。

那时正值收麦季节,我本不会骑那种三轮货车,却不只为什么像着了魔似的坐在上面,还载着两个人,一个是我侄子,一个是我外甥。当车子从桥头翻下去的时候,机灵的外甥跳车了,而我和我的侄子则随车子一块儿摔了下去。在生命沦陷的刹那,我极度恐惧,想到了家人,我还想活在这个世上,眼前一片黑暗……等我开始醒过来,居然安然无恙,只是受了点儿惊吓,我发觉自己还活着,侄儿也一样没事,感觉像做了个梦似的。后来认识父亲的一个阿姨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一直在等待那个福的降临,可至今也没有发现。

我的生命仍在时空里延伸。

我和许多人相遇,生活在一起;之后,又和许多人分离,认识更多的人……生活在不断轮回,升级。

没有人否认生活的真实,诚然,生活也不需要伪饰,纯真的原始般的体验生命的意义所在。

我无数次幻想着一种纯真的生活,可是每次总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感觉,我发觉自己其实一直生活在感觉中,对生活中的一些美好部分有种莫名其妙的偏爱,唯美的爱恋。我对生活不存异议,浪漫的与现实的生活或许并不遥远,只是没人能找到二者共同的入口。生活需要我们认真打理,即使在痛苦中。

我至今也没弄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选择自杀,更何况这是思想经过一番斗争后做出的果断之举。当我得知本校一个高一女生跳楼的消息,我先是一怔,心想这怎么可能,以前这种事只是听说过,没想到这回竟然真的在自己的身边发生了。那天正好我不在学校,请假回家了。知道这个消息后,感觉像个没事人儿似的,我发觉自己有点儿麻木,一个生命就这样悄然逝去,而且还是一个处于人生最美丽的青春季节中的姑娘,我却一点儿惋惜之情也没有。我一直在不断思考这个问题:她为什么要选择死而不是生呢?她学习好好的,可她没有把生活这门课学好好。她是聪明的又是愚蠢的,她是脆弱的又是坚强的,她是胆小的又是勇敢的……她的心灵脆弱的不能承受生活之重,她胆小的不敢去面对生活中的风浪,但她却勇敢的选择了死亡,勇敢的纵身跃了下去……endprint

悯她还是憎恨她,我们是轻视她还是佩服她?怜悯她的不幸?憎恨她的愚蠢?或是轻视她的为人之道?佩服她的勇敢?抑或其它?我想都不是。我只是认为自杀是精神上的自残,一个人没有了精神,也就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诗人海涅在《德国——一个冬天的神话》中大声唱到:“我是剑,我是火焰!”这种精神是何等的富有生命力,那是在向生命昭示灵魂的归宿,寻找精神的家园。

作家的人生是悲哀的,我总是这样固执的认为,除了拥有艺术的灵魂,作家别无它物。作家是在生活中生活的,之后又在生活中死亡,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灵魂。海明威,茨威格,伍尔夫……老舍,三毛,海子……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作家选择精神自残,我不得不折服于艺术的感召力,它将所有的灵魂都召集起来为它献身。无疑,艺术与生命是交融互为一体的。

残疾也只是生理上的缺陷,并不意味生命有所斑点。自从开始接触到史铁生的作品,就一直被他深深的感动着,激励着。在那座历尽沧桑的古园中,一个大男人坐在轮椅上,车子来回在园中转动,他就是这样在生与死的边缘不断徘徊,最终将事情弄的明明白白: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临的节日。能这样豁达的面对死亡,恐怕也只有生活的主人了,而史铁生就是靠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了生活主人,一个实实在在会生活的人。他一直在用自己心中的文字,凭着那份特殊的经历给我们解释人生,解释生命,解释生活。我在想,生活肯定对他是微笑着的,因为他知道怎样活着。

因领舞“千手观音”而家喻户晓的舞蹈家邰丽华有一次接受采访时回答记者的提问,“你会不会觉得老天不公平,没有给你一个健全的身体,让你听不到这个世界?”她是这样回答的:“没有,我感觉残疾并不代表缺陷,而是人类多元化的一个点;残疾并不是不幸,只是不便,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有圆 、有缺 、有满、有空,这是你没有办法选择的,但是你可以选择看人的角度,然后带着一颗快乐而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这就是我对生活的感悟。”什么是生活,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生命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也不是一个生僻的隐喻,而是肉体和意识都布满敏感神经的活生生的感知体。肉体和心灵对于疼痛的感知都有承受的极限。如果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肉体临近着险象环生万劫不复的境地,灵魂只能在无可选择中选择。于是,有的艺术家就让灵魂升华而出,做了一次生命的转移。对于有生活概念的人,他们属于后者(灵魂升华而出),而对于连生活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他们则属于前者(精神自残)。

生活是一门艺术,艺术是对生活的另一种解释!

活着……endprint

猜你喜欢

姨父大嫂灵魂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大嫂大,二嫂小
我敬佩的一个人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姨夫贪闲
灵魂树 等
街上来了新城管
我的“作家”姨父
姨父哄骗子
大嫂(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