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侠
2015-02-06范锡林
“小满,看,这就是吴州城了,江南第一名城。”南宫大侠指着前面一座巍峨古老的城楼,对身边满脸稚气的徒弟说。
来到城里,举目四望,只见宽阔的马路两旁楼阁如林,纵横交叉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师父,你要拜访的那几位师伯师叔就隐居在这么喧闹的地方?”小满看了,不禁惊疑地问,“这样的地方能隐居吗?”
“怎么不能?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这古城历来就是个藏龙卧虎之地,能够在这样的地方隐居,身居闹市而不为人知,才是真正的隐者啊!”
他们找了一处清静洁净的客栈住下,南宫大侠说:“我这几位师兄弟,都已经好多年没见面了,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都在干些啥。等一会儿,你出去找,要把他们一个个找到。”
“我去找?”小满有些惊讶。
“你去找。”南宫大侠躺在床上,伸了个懒腰说,“我呢,就在客栈里歇着,等着,待你全部找到了,我再去拜访他们。”
“可我怎么去找呀,到哪儿去找呀?”
然而,南宫大侠已经打起鼾来了。
没办法,小满只好一个人上街去,只见这街上都是人,俊的、丑的,胖的、瘦的,看得眼都花了,不知哪几位才是要找的师伯师叔呢?
他共走了三十六条大街,七十二条小巷,一直走到天黑,实在走不动了,才两手空空回到客栈,南宫大侠依然躺着,还没起来呢。
“找到几个了?”南宫大侠问。
“一个也没找到。”小满沮丧地说,“这实在太难找了,比大海捞针还难啊!”
“要的就是大海捞针的这股劲儿。”南宫大侠说,“你呀,不光要用腿用眼,还要用耳用鼻,更要用脑子。要知道,尽管他们隐在这茫茫人海中,但他们毕竟是与众不同之人,总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是隐不住的。”
“好,你也饿了吧,想吃点儿啥?”师父关切地问,“告诉你,这吴州城的面可是很有名气的。”
“想吃鸡蛋面。”
“店小二,请帮做碗鸡蛋面来!”
第二天一大早,小满便又出去找了。到晚上回来时,他一脸喜色,一进门就兴冲冲地告诉南宫大侠:“师父,我找到一个了!”
“是吗,说来听听!”
今天,小满依然是一条条街地走,一条条巷地找。不过,今天他多留了个心眼,发现一点点新鲜或特别的,一定要去弄个明白。
他一直找到下午,着实有些累了,见前面有个小戏院子,便拐进去看了一会儿戏,歇一歇腿脚。但这一看,就看出名堂来了。
这戏院子里演的是木偶戏,那木偶有半人高,是提线木偶,也就是用几根很细的线操纵着木偶的手、脚、头、颈,操纵的人就站在幕后,那几根线的另一头呢,就拴在他的十根手指上,手指一动,木偶就活灵活现地动起来了。
这是一个三十来岁的瘦瘦的汉子,他一只手能操纵两个木偶,两只手能操纵四个木偶,再加上嘴里一会儿唱,一会儿说,一场演出只需他一个人就足够了,看来,这个戏班子也就只有他一个人。
看了一出《三英战吕布》,又看了一出《猪八戒背媳妇》,小满看着看着就发现,那木偶有时碰撞发出的声音,听上去好像不是木头的声音,里面带着点儿清亮的脆响,对了,像是金属的声音。
他找来一根针,在鞋底下磨了又磨,让它有了点儿磁性,然后用一根线,吊在针的中间,按理,这针应该是指向南北,可是,当凑到台前时,那针倏地就指向台上舞动着的木偶了!
这说明,这木偶是用铁做的,只是外表漆得像是木头罢了!
这么一个半人高的铁偶该有多重啊,用十根指头就能灵活自如地舞动四个沉重的铁偶,这十根指头上该有多大的功力!
小满说:“师父,你说,这位表演木偶的瘦汉子,会不会是你师兄弟中的一个?”
南宫大侠听了,满意地点点头:“有点儿像,我那几位师兄弟中,有一位名叫赤燕翎,他练的是金刚指功,功夫全在十根指头上,一根指头就可以戳穿一寸厚的铁板,看来你找到的就是他。”
小满说:“我明白了,乍一看,他是在演木偶戏,实际上,他是在练他的金刚指功呢!”
“怎么样,饿了吧,想吃点儿啥?”师父关切地问。
“我想吃排骨面。”
“好,大厨师,请帮做碗排骨面来。”
一大早,小满又出去了,这一回,他可是信心十足的了。
果然,到晚上一进门,他就喜气洋洋地告诉南宫大侠:“师父,我又找到了一个。”
今天,他专拣前两天没去过的小街僻巷去转,就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有一个磨刀匠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磨刀匠看上去很老了,须发皆白,佝偻着腰,扛着磨刀的小板凳,一路吆喝着:“磨菜刀,磨剪刀!”
看来,他在这地方干这行已经有些年头了,许多人家,一听到他的吆喝,就拿出要磨的菜刀、剪刀给他。他就放下小板凳,坐在屋檐下,埋头磨起来。
要说他磨刀,也跟别的磨刀匠没什么两样,蘸点儿水,在磨刀石上磨几下,然后用手试试刀刃,再蘸点儿水,再磨几下。
可是小满在旁边看着看着,却看出其与众不同之处来了。只见那磨刀匠每次试刀刃时,总是将刀在自己手掌上擦几下,看上去像是将刀揩揩干净,但每次擦过之后那刀就显然变得更加锃亮更加锋利了。
小满悄悄跟在磨刀师父后面,走了好几条街巷,看他磨了好几把刀。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趁磨刀匠将磨好的刀去送给那刀主家的时候,小满赶紧跑了过去,用指头敲了敲那块磨刀石,那磨刀石居然发出很沉闷的“噗噗”声—是一块木头!原来这木头磨刀石是个摆设而已。
小满说:“师父,这位磨刀匠,其实根本不是用磨刀石磨刀,而是用他的手掌磨刀,这手掌可是比铁和钢还坚硬哪,他会不会就是你师兄弟中的一个呢?”
南宫大侠笑了:“不错,他很可能就是我的大师兄,叫白须翁。他练的是铁砂掌功,与人交手时,就凭双掌,不管对手用的是什么兵刃,只要被他的双掌夹住,一搓一捻,就寸寸断了。”
“哇,这可真是够厉害了!”小满不由惊呼道。
“好了,你也累了,今天想吃些什么?”
“我想吃蹄髈面!”小满因为接连两天的成功,胃口大开。
“行。掌柜的,请帮做碗蹄髈面来!”
天一亮,小满又出去了,到傍晚时分回来时,又是一副兴冲冲的样子。
“又找到一个?”师父笑着问。
“是的,又找到一个。”
这城里的大街小巷,这几天里都跑遍了,也很熟了,今天小满再次来到城里最热闹的几个地方,细细地寻找,因为他听师父说,越是有本事的高手,越是喜欢隐藏在人群中。
就在城隍庙门口,那一排排似乎望不到头的各个小吃摊中,有一个卖鸡蛋薄饼的黑胖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卖鸡蛋薄饼的,也跟别人一样,小炭炉上摆一个平底铁锅,倒上些香油,待烧得“嗤嗤”响时,浇上些面浆,摊平摊薄,再打上一只鸡蛋,烙得焦黄、喷香,再撒上些葱花、甜酱,就算成了,生意十分红火。
可是,小满在一旁观察了很久,发现这个黑胖子尽管煎了一个又一个饼,却始终没有给那小炉添炭。小满挤在人群中,凑近去看,原来那小炉里压根儿就没火,那里面的炭压根儿就没有点燃,也就是说,那小炭炉是做做样子的,并没有派上用场。
那么,这平底铁锅是怎么烧烫的呢?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小满毕竟是跟师父长了不少见识的聪慧孩子。他看到,每当要倒香油之前,黑胖子总要将他的掌心在锅底擦上几下,看上去就像是要将锅底擦擦干净,但小满看出来了,就是那掌心擦了几擦之后,锅底立刻就热了,烫得几乎要红了。这时,倒上香油,当然就“嗤嗤”地响得冒烟了。
“师父,他的掌心里像有一团烈焰似的,只擦了几擦,就让那铁锅烫得几乎发红,这样的功夫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有的。我想,他准是你要找的那几位师伯师叔中的一个!”
南宫大侠赞许地说道:“一点儿不错,练成这赤焰掌的,天下没有第二人,只有我的二师兄石灵风,他一发功,掌心便可吐出一团火焰,这火焰炽烈无比,足以将对手的兵刃熔化呢!”
“这么说,擦擦铁锅就能煎熟薄饼,对他来说实在是小事一桩罢了!”小满惊叹道。
“是啊,今天,你又想吃碗什么面呢?”
小满想了一下,说:“能不能来碗牛肉面呢?”
“行。老板娘,请帮做碗牛肉面!”
然而,在接下来的三四天里,尽管小满每天都竭尽全力,在那些大街小巷里一遍又一遍地寻寻觅觅,每天都累得筋疲力尽,骨架几乎要散了,但仍然是一无所获,再也没有任何进展。懊恼、沮丧使两手空空回到客栈的小满,连吃面的胃口都没有了。
“晚饭还是要吃的嘛。”师父关切地说。
“师父,我实在不想吃,吃不下,”小满有气无力地问道,“师父,您究竟有几个师兄弟隐居在吴州城?”
“据我所知,共有四个。到现在为止,你已经找到了三个,还有一个没找到。”师父回答。
小满说:“师父,也许他已经不在这吴州城了,已经离开了呢?”
“不,没有离开。他在这里,而且我每天都能看到。”
“他在这里,而且师父每天都能看到他?”小满不由得细细咀嚼着师父说的这两句意味深长的话,这显然是在暗示着什么。对了,自从进了吴州城,师父并没有离开过客栈啊,这么说,这要找的第四位师伯师叔就在这客栈里了!
那么,他是谁呢?
小满思忖了好一会儿,突然心头一亮,顿时豁然开朗,说:“师父,我现在想吃了。”
“好啊,今天想吃碗什么面呢?”
“就来碗虾仁面吧!”
“哈,你的嘴巴越吃越讲究了。老板娘,请帮做碗虾仁面吧!”
不一会儿,老板娘笑盈盈地端着热腾腾而又鲜美无比的虾仁面来了。小满一眼不眨地注视着老板娘的一举一动,一直等到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外,才下定决心说道:“就是她,她就是我要找的那个第四个!”
南宫大侠故作惊讶地问:“凭什么,你凭什么?”
“前几天来送面的店小二、大厨师、掌柜的和今天的老板娘,其实都是一个人扮的!她肯定十分精通易容术,想乔装成什么样的人,就能变成什么样的人,浑身上下找不到一点儿破绽。可是,我却从她的眼神中感觉到,这些看上去不同的人,其实只是一个人。因为她在瞅我的时候,总是有那么一种不同寻常的温和,不管她装扮成什么样子的人送面来,这眼神却始终没有变!”
“小满,好样的!”师父不胜欣慰地说,“这第四个,也是最难找的一个,终于被你找到了。她是我的师妹,名叫古泉月。她练的就是百变易容术,凭着这一绝顶奇功,她可以一眨眼就变成另外一个人。这么多年来,江湖上几乎没人能分辨出她易容后的真假,而你,却能从眼神中识破了这一点。小满啊,师父为你感到骄傲!”
小满却不好意思地说:“师父,别说了,如果不是你给予暗示,凭我自己的能耐,这么多天了,我还是不能找出这位师姑的。我知道,自己还差得很远很远呢!”
“要记住,在所有功夫中,看人识人辨人,可是最要紧的功夫!”南宫大侠笑着说,“咱们这一趟吴州之行,没有白来!”
范锡林
江苏无锡人,当过二十年中学语文教师,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并被翻译介绍到国外。很多年前,他就为《小火炬》写过故事呢!他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抹上浓浓的传统色彩、民族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