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差异性分层次教学探索

2015-02-06福建省尤溪县第一中学林景莲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电脑基础计算机

◎福建省尤溪县第一中学 林景莲

信息技术差异性分层次教学探索

◎福建省尤溪县第一中学 林景莲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之一,由于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加上学校、家庭等教育的因素,造成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兴趣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何减少学生学习差异性,是我们教育者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就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分层次教学,消除学生信息技术学科中存在的差异性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信息技术;差异性;分层次教学

一、信息技术学科分层次教学问题的提出

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以及社会和家庭背景的不同,有的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成为一名“小专家”;而有的学生较少接触计算机,对信息技术教学产生一种神秘感。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给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带来诸多困难。基础好的学生觉得上课内容过于简单,对一般信息技术课的需求不大,失去学习的兴趣。基础差的学生觉得上课的内容难度过大,接受不了,觉得没意思,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必需打破单一的班级授课形式,打破统一的组织教学模式,让学生都有所发展。既要照顾基础好的学生,又能关注基础差的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分层次教学能满足这种需求。

二、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的依据及其应用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尝试运用分层次教学的理论,构建全方位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次互动教学设计模式,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不仅会大大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同时,也能够逐步解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兴趣差异性问题。

实施分层教学,主要是因为学生具有个体的差异性。根据心理学研究,把学生的差异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可变差异就是指学生外在的,通过后天学习所具有的,是可以改变的,如知识、学习方法、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差异。不变差异是指学生自身的特质所具有的,如个性、性格、特长、兴趣等的差异。不变差异相对可变差异,其在短时间是不可改变。我们要利用这些差异,做到教学更有针对性,让学生学有所长。

分层次教学可以使基础差的学生得到强化发展,基础好的学生不断拓展新知识。如初二信息技术学科《音视频素材的加工》一节,基础好的学生,其层次可以得到提高,学习《Premiere》《绘声绘影》等。学生不再是仅仅编辑简单的音频、视频,可以深入学习视频的较高层次编辑,如视频采集、配解说、配音乐、配字幕。同时,还可以对视频进行剪辑。如班级外出游玩时,拍个DV照些数码相片,或者把学生自己各时期的录相、照片都可进行编辑,做个名副其实的“小行家”。这时学校记者站可以不再是简单的文字报道了,而是把学生所学习的这些知识综合运用,是声、图、像集一起的校园信息报道。

三、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大致反映在刚进校学生的生源上。一般省达标学校、示范学校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概念的理解、处理能力都表现较好。家中有电脑并且经常上网查资料、玩游戏和处理一些信息材料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都会有一定的表现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时,不能采用“齐步走”的方式,应注意把握好分层次教学,采用“异步走”,让程度不同的学生能逐步跟上。这里我们探讨的分层次教学包括对学生知识基础分层次、教学内容分层次和评价学生分层次三个方面。

(一)学生知识基础分层次

由于初中学生信息技术所存在的差异性,综合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兴趣、操作能力将班级学生分为两层。第一层次也就是基础层,学生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一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感兴趣,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操作;第二层也就是提高层,学生基础好、操作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有不断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精神。

每个学期,要将各层次的学生安排在机房的不同位置,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指导。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在教学中只要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均可变动。如:在给初一新生上“信息技术处理工具”这个单元的“认识计算机硬件”一节时,对第二层次的学生,他们都掌握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此时再给他们上这样的内容,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理论上的基础知识他们已都掌握了,但未必有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师不如搬出几台电脑让他们拆解再组装,然后叫他们安装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这样培养他们维护计算机能力。有这种的能力,家里、同学、邻居的计算机也照样可以维护,增强他们学习计算机的信心,让他们产生自豪感。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一是对基础知识很陌生,二是对计算机感到很神秘,不敢大胆操作,生怕搞坏了。教师在讲授完认识计算机硬件一节后,也同样搬出几台计算机,解剖给他们看,让他们动手组装起来。这样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就可以消除他们的忧虑感、神秘感。等到第一层次的学生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后,教师就可以把第二层次的学生打乱,加入到第一层次的学生中来,以“小教师”“小专家”身份帮助、指导第一层次的学生如何拆解、如何组装计算机,如何安装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继续拓展他们的知识,带领第一层次的学生,去电脑市场了解电脑的价格、一台电脑如何配置、怎样配置性能最好又省钱等等。

本单元教学内容结束后,可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班级某位同学家里要配置一台电脑,发动同学发挥集体作用,一同走进电脑超市去请教、询价,开出配置单,并拿到班级供大家讨论,最终敲定方案,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开拓他们的视野,共同增长知识。

附:计算机组成原理分层教学内容设计

层次教学内容拓展内容第二层次学生组装电脑,安排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第一层次学生了解电脑价格,如何配置一台电脑。掌握计算机组织的基本原理拆解、安装计算机

(二)教学内容分层次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我们应重视这部分学生的模仿性学习,教师讲解、演示,课后学生按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操作,从而使学生在操作中渐渐找出内在的规律。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出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去探究,最后总结、归纳。如在教学“Word编辑技巧”时,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重点讲授文字的修饰,行间距、字间距、字体、字号及段落的设置。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重点辅导如何设置漂亮的版面,如何对文字进行着色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其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上,让其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设计一张内容丰富的电脑小报。

附:Word文字格式设置分层设计

层次学习内容第二层次第一层次掌握基础知识后,设计内容丰富电脑小报掌握基本文字修饰,行间距、字间距、字体、字号的设置

学生学习完“Word文字处理及其应用”单元时,教师可以进行该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做到分合结合,第二层次学生带第层一次学生,组成班级小报小组,定期出电脑小报,内容可以涉及所有学科,这样使全班同学既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又复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一举多得。

分层辅导、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要放手让他们自己走,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扶着他们走、牵着他们走,并促进各层次的学生相互递进。教师要强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到及时反馈,这也是分层教学的具体体现,做到“各取所需,各有收获”。如上“Excel数据处理”这个单元的数据排序和筛选一节时,我们以期中成绩为例,设计练习题。

1.以“总分”为主要关键字递减排序;

2.以“总分”为主要关键字、“语文”为次要关键字递减排序;

3.筛选出“语文”学科上90分的学生的数据;

4.筛选出“语文”学科上90分的学生,并“总分”上550分的学生的数据。

这四道题由易到难,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只要掌握前面两题即可,而第一层次的学生则可全做。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学习的快乐。

又如在powerpoint练习中,第一层次的学生课堂即可布置练习任务,链接的建立,动画效果的设置等,还可以进行图片插入,音频、视频插入练习。同一堂课的练习,这样做,第一层次的学生可能感化第二层次的学生,使第二层次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也会自觉的去学习、探究。

(三)评价学生分层次

我们教学过程针对的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必然也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分层次评价。如果还是以一张试卷,同样的练习来评价考核学生,这样对学生不公平。毕竟学生刚入学的水平不一样,不但不能反应出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也会挫伤第一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要对平时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和成长进行记录,将平时的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将学生平时的课堂操作练习,平时的笔试成绩,综合实践成绩及学习的情感态度等纳入评价中来。过程性的评价制度打破以往一考定成绩的形式,把学生平时学习、课内外学习进行有效评价,把学习成果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始终,这样才能反映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

(责任编辑:邹开煌)

猜你喜欢

电脑基础计算机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