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图中探寻地理“风景”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刍议
2015-02-06福建省宁德蕉城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蔡巧云
◎福建省宁德蕉城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 蔡巧云
在读图中探寻地理“风景”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刍议
◎福建省宁德蕉城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 蔡巧云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理知识的学习效果。教学中让学生初步明晰地理知识去看图,深刻理解地理内涵去析图,自主内化地理内容去绘图,重点复现地理图像去默图,解决地理实际问题去用图。指导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读图,去探寻美丽的地理“风景”。
初中地理;看图;析图;绘图;默图;用图
地理学科常以图像作为载体,如示意图、模型图、统计图、漫画图、结构图、卫星图片等,以图释文,以图补文,以图代文,以图引文。因此引导学生对图像进行观察、思考,获取自己所需的地理知识是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看图——让学生初步明晰地理知识
作为读图的第一步——看图,在地理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生正确的读图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起奠基作用。
1.依顺序看图
看图有一定的顺序,不能漫无目的或走马观花,而要依照各类图的实际看图,才能全面掌握图像所蕴含的内容。如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西亚——世界石油宝库》一节中“世界石油宝库”图的阅读,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读图顺序的:首先看西亚石油是如何分布的,即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其次看西亚石油主要分布的国家,即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再次看是西亚石油输往的国家和地区,比如西欧、美国、日本等;最后看西亚的输出路线,如通过油轮运输出了波斯湾后,往西通过哪些海、海湾、海峡等运往西欧和美国,往东又经过哪些海、海湾、海峡运往日本。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顺序读图,让学生形成完整的西亚石油的主要分布地、主要产油国、主要输往的国家和地区、输出路线等知识。
当然,看图顺序并非绝对的,也可依据实际需求灵活掌握。比如我国山脉分布图,即可按走向顺序看图,也可按方位顺序看图。但无论如何看图,其中的“顺序”是要遵守和掌握的。
2.按角度看图
看图一般要经过好几遍才行。没有看透时,可以走出前几遍看图的老路,适当变换看图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复习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单位位置》时,可以让学生在“中国政区图”上,沿着北回归线这根“线”去寻找,沿着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穿过的省份,沿着有陆上国界线的省份或沿着濒临海洋的省份去寻找,也可以结合“中国地形”图,沿着一些重要山脉,如太行山、武夷山、祁连山等山脉两侧的省份去寻找。这种变换角度去看图的方法,往往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助于学生从一张图中读出更多、更全面的地理知识。
3.整体性看图
在看图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进行组合观察,不能只看到图中的某一点或某一线就算完成,而要把所看到的“点”或“线”,最大限度地扩大到“面”,从而全面把握地图的整体性,掌握地图的内涵。如湘教版八年级下册《交通运输业——京广铁路》的看图,不仅要让学生在“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上看京广铁路的起点与终点,还需要指导学生看京广铁路途经的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省级行政单位。这样通过整体性看图,学生就容易掌握地理事物空间的位置、分布,有助于正确观念的形成。
二、析图——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内涵
“析图”是读图的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即对所看的图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准确地理解地图的内涵。在析图中,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和学生实际,要注意对其方式的优化。
1.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析出地理内涵
学生析图过程中,往往对图中内容加以死记,而对地理的基本原理不重视,结果是遇到源于教材内容而稍微变化的读图内容,便无法读出图中的准确含义。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插图所蕴含的地理原理牢固掌握,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式图。
比如,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聚落——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见图),通过引导学生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回忆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布及原因,然后利用所总结的地理知识进行下图的分析。
世界的聚落
图中,三处聚落的选址有什么共同点?最容易发展起来的是哪处?为什么?根椐所学知识,学生很容易从水源是否充足、地形是否平坦、交通是否便利、土壤是否肥沃、自然资源是否丰富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将地理原理运用于析图中,理解内容。
2.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析出地理内涵
在析图过程中,学会针对某地理现象进行辩证分析,防止机械、片面的分析倾向,既要关注普遍的地理现象,又要分析较为特殊的个别地理现象。例如,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河流——中国的外流区与内流区》图中,按常理我国东部区域多是外流区,但是黄河干流“几”字形内,却有一个区域属于内流区。原因何在?分析便知,这个区域降水稀少,地形闭塞,地势低,水流不出去。这是个别地理现象,授课时强调普遍规律中的特殊个例,学生很容易记得知识。
三、绘图———让学生自主内化地理内容
绘图在读图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动手操作环节,这一环节往往被忽略。优化学生的绘图方式,可以提高读图效果。
1.精心处理教材,选择绘图重点
首先,紧扣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绘图的内容。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地理信息,要引导学生敢于舍弃,绘出重点,以便掌握地理内容。例如,教学生绘制“七大洲四大洋”地图时,要求勾勒简图后,可以选出一个洲作为绘图重点,细致描出。绘图要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其次,紧扣“绘图”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如小组竞赛法等,将学生置于“绘图”中,内化地理内容。
2.强化绘图分类,指导学生正确绘图
为提高学生绘图的质量,教师要对绘图进行分类,如将绘图分为各种分布图、统计图、地形剖面图等,并进行正确指导。绘图要有所侧重,重点突出,删繁就简。比如,绘制区域地理一类图,主要让学生学会勾画地理轮廓能力,像黄河可绘成“几”字,台湾岛绘成纺锤等;绘制“七大洲四大洋”地图时,要让学生注意:南回归线穿过大洋洲和南美洲的中部,赤道穿过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口等;如绘图“中国”,一定要勾勒出黄河、长江等主要河流,勾勒出北京等主要城市。另外,在绘制一些地理统计图中,可用曲线表示某时间段内,某项或多项指标的数量变化。比如气温变化等,注意用平滑的曲线;也可用柱状或条形状图形的长短,表示某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其画法与曲线类似。通过对绘图进行分类,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绘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四、默图——让学生重点复现地理图像
默图是读图的最高的境界之一。在看、析、绘图后,学生通过回顾所读地理图像的相关知识,通过默读、默记,形成新的地理图像系统,使读图与课文内容融会贯通,进而复述教材内容,回忆地理知识,形成空间观念,提升学习层次。例如,学生不看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和相关图册,自己简单默记出“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中主要铁路干线的位置。再比如,面对一张没有注记的铁路干线图,回忆出某个点是哪个重要城市或重要枢纽,经过这个城市或枢纽的线是什么铁路等等。这样通过默图,学生就能重点复现地理图像,形成空间观念,提升学习层次。
五、用图——让学生解决地理实际问题
解决地理实际问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地理技能,也是地理教学的最终归宿。
1.学会用图像挖掘地理信息
用图水平表现在不仅会看地理图像的外显的信息,关键是对外显的信息进行加工后得到隐性的地理信息。在读图教学中,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因此,要指导学生学会用图像挖掘地理的外显及隐性信息。
比如,通过分析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人口增长”等相关图像,挖掘出“处境艰难的地球”图像中所蕴含的大量地理信息:外显的地理信息如大气污染、森林砍伐、过度捕捞、交通拥挤、战争等;隐性地理信息是上述原因所导致的地球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生活贫困、噪音污染、全球变暖等等,而这些隐性信息是导致地球处于艰难处境的原因。这样学生通过用图,学会了用图像挖掘地理的外显及隐性信息。
2.学会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用图”就是将分析地图的结果或过程,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习地理尤其是读图的终极,达到学以致用。例如,学习分析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洲——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通过读“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示意”图,分析懂得北美洲西部有高大的山脉如落基山脉等,从而导致太平洋的暖气流无法向东深入。另外,北美洲中部为平原,南北畅通,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可以向南深入,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也可以向北深入,导致北美的气温年较差较大,北美气候的大陆性特点较为显著。可见学会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可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读图在地理学习中是一项必备的技能。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实际,养成学生正确的用图习惯,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提高地理素养,让学生在读图中探寻到美丽的地理“风景”,做一个地理达人。
(责任编辑:廖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