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案例:《平面镜成像》
2015-02-06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陈水勇
◎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 陈水勇
探究教学案例:《平面镜成像》
◎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 陈水勇
探究性实验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很大的重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科学、合理、有效地贯彻这一理论。本文结合具体课例,介绍了在《平面镜成像》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锻炼物理能力,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探究性实验教学;科学探究;课堂实例;启发引导;分组实验
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关探究教学的理论网上及教学杂志很多,但具体到一节物理课,到底怎么上才能较好的贯彻探究的理论,是不少一线物理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本文以《平面镜成像》这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历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后的一节探究课,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平面镜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学生对此有着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但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像”这个概念,存在着不少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亲身经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数据的获取和分析、交流、讨论及实验结论的得出,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在体验中感悟探究,让学生在交流探索中一步步把探究引向深入,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虚像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在实验探究中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经历探究全过程。(2)感知虚像的含义;(3)学会利用“等效替代法”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实验的设计。如何选择实验器材、怎样把平面镜所成的无形的像“显现”出来(等效替代)。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实践证明,学生普遍非常喜欢这样的探究课,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比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效果好得多,体现在:①对一些新题型或难度较大的题目都比较能适应,因为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真正亲身经历。动手去实践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每组碰到的问题又都不一样,对知识的理解比较深刻。②学习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因为他们有很多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而且有问题也可以跟老师、同学共同探讨,体会到学习的乐趣。③团结协作的精神好。因为通过平时每组同学分工协作,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分析解决问题,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乐趣。但是鉴于目前中考考试评价机制还没跟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好培养探究能力及“应试高手”的矛盾是很多物理老师共同的困惑。
(责任编辑:詹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