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意义
2015-02-06贾胜利贾丽娜高海燕汤哲锋
贾胜利,贾丽娜,高海燕,汤哲锋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河北 涿州 072750)
多排螺旋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意义
贾胜利,贾丽娜,高海燕,汤哲锋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河北 涿州 072750)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16排螺旋CT)肺诊断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价值。方法 将94例行低剂量胸部螺旋CT检查的疑似或确诊有肺部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得CT图像均经1.25 mm、2.50 mm重建层厚,共得图像184组,依照结节直径分为A组(直径<5 mm)、B组(直径5~10 mm)、C组(>10 mm),并对3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5 mm、2.50 mm重建层厚的肺部小结节检出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1.25 mm、2.50 mm重建层厚的肺小结节毛刺征、空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边界清晰程度、分叶征、钙化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和C组中的1.25 mm、2.50 mm重建层厚的肺小结节边缘特征、内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疑似或确诊有肺部小结节患者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时,1.25 mm、2.50 mm重建层厚的设定图像噪声基本相同,但2.50 mm重建层厚的辐射剂量少于1.25 mm重建层厚。
多排螺旋CT;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辐射剂量;肺小结节;早期肺癌
一项针对肺癌患者为期5年的调查研究显示,非早期发现肺癌患者5年存活率不足12%,而早期发现且进行积极治疗的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可以达到70%[1]。因此,早期发现对肺癌患者而言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有效改善预后,并可以有效延长生存期。多排螺旋CT是早期肺癌的重要临床诊断方法,加之辅助软件的升级,使其成为确诊早期肺癌的重要参考。孤立肺结节无明显的特性临床症状,特别是体积较小的单发肺小结,采用多排螺旋CT检查能够有效提高肺小结的检出率[2]。当前,多排螺旋CT的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其探测器宽度能够达到0.625 mm,重建层厚能够达到0.625 mm。1.25 mm、2.50 mm是目前健康人群体检时最为常用的两种重建层厚[3]。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多排螺旋CT 1.25 mm、2.50 mm重建层厚对肺小结节的检出率、结节边缘特征以及结节密度,希望在保证检查效果的同时,进一步降低CT检查的辐射剂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接受住院体检的患者中,将94例行低剂量胸部螺旋CT检查的疑似或确诊有肺部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均保存完整,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2例,女32例;年龄35~81岁,中位年龄70岁。 排除肺内结节为钙化、索条状等陈旧性病灶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陈旧性肺结核等慢性肺部疾病者;影像学结果提示结节位于胸膜下且与胸膜呈宽基底,判定为胸膜结节者。
1.2 检查方法 为了确保检查效果且尽可能降低患者因素对CT影像学结果的影响,在检查过程中需要使所有患者保持基本相同的呼气深度。本研究所选择的94例患者均在检查前给予呼吸训练。所有患者均采用同一型号的16排螺旋CT机检查,扫描参数设定为两种:第一种是自动毫安,参数设定为120 kV,噪声指数(20,100层厚),螺距1.75 mm,机架转速0.8 s/圈、35 mm/周,探测器16×1.25 mm,准直器宽度1.25 mm。第二种是固定毫安,参数设定为120 kV,50 mA,螺距1.75 mm,机架转速0.8 s/圈、35 mm/周,探测器16×1.25 mm,准直器宽度1.25 mm[4]。
1.3 影像学结果分析 检查获得的影像学结果均同一工作站、同一名放射科医生完成。以1.25 mm标准窗分别进行2组重建:①采用1.25 mm层厚、间隔行肺窗、纵隔窗重建,肺窗窗位-650 HU,窗宽1 500 HU,以检出肺小结节并观察其边缘和边界,纵隔窗窗位50 HU,窗宽350 HU以对肺小结节钙化程度进行判断;②采用2.50 mm层厚、间隔行肺窗、纵隔窗重建,肺窗窗位-650 HU,窗宽1 500 HU,以检出肺小结节并观察其边缘和边界,纵隔窗窗位50 HU,窗宽350 HU以对肺小结节钙化程度进行判断。影像学结果的判读由3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独立完成,三者意见一致时即通过,若意见不一致,由3名医师充分讨论确定。肺部结节的尺寸以工作站刻度尺判定,依照结节直径分为3组,A组(直径<5 mm)、B组(直径5~10 mm)、C组(>10 mm),记录3组的肺部结节数目、边界清晰度和结节边缘。
1.4 肺部结节的判定标准[5]长径≤3 cm、长宽径比≤3∶2的局限性高密度影视为结节。结节边界的清晰度判定标准[6]:肺部结节边界非常清晰,记5分;肺部结节边界比较清晰,记4分;肺部结节边界不清晰,记3分;肺部结节边界比较模糊,记2分;肺部结节边界模糊,记1分。边缘症的判定[7]:①空洞征:肺部结节内呈类圆形的低密度影;②毛刺征:病灶边缘向周围呈放射状无分支的细线条影、短线条影,近病灶处略粗;③分叶征:病灶边缘数个切迹,相邻切迹间轮廓外凸;④钙化:CT值>120 HU。
1.5 图像质量评价 CT影像学结果的质量评价分为3个等级[8]:优:图像未见伪影;良:图像中肺尖或肺底可见少量伪影,但不影响诊断;差:图像可见显著伪影,且会对肺部结节的观察判断产生影响。
1.6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配对样本的秩和检验1.25 mm层厚、2.50 mm层厚检出的肺部结节数目、边界清晰度、内部特征以及边缘症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CT图像质量评定 经鉴定,94例患者的CT图像质量优81例(86.17%),良13例(13.83%),未见质量为差的图像,表明多层螺旋CT检查肺小结节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检出的肺部结节直径最小1.5 mm,最大15.5 mm。
2.2 肺部结节检出数目比较 1.25 mm重建层厚共检出肺部结节287个,平均每名患者(3.02±1.07)个,其中A组259个(90.24%),B组19个(6.62%),C组9个(3.13%)。2.50 mm重建层厚共检出肺部结节295个,平均每名患者(3.08±1.13)个,其中A组269个(91.19%),B组20个(6.78%),C组6个(2.03%)。1.25 mm重建层厚和2.50重建层厚的肺部结节检出总数以及A组、B组、C组肺部结节检出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肺部结节检测形态比较 1.25 mm重建层厚和2.50 mm重建层厚在检出A组肺部结节的空洞征、毛刺征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边界清晰度、钙化、分叶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 mm重建层厚和2.50 mm重建层厚在检出B组、C组肺部结节的边界清晰度、空洞征、毛刺征、钙化、分叶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表2。
表1 1.25 mm、2.50 mm重建层厚下3组肺部结节边界清晰度比较
注:①与C组比较,P<0.05。
表2 1.25 mm、2.50 mm重建层厚下3组肺部结节CT征象优良率比较 %
注:①与C组比较,P<0.05。
3 讨 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肺癌的关键。一般早期肺癌无自觉症状,若不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则很可能贻误最佳治疗时机,为早期发现肺癌,对高危人群进行体检筛选非常重要。受制于层厚、扫描速度,普通CT在肺小结节和早期肺癌的显示效果不够理想;多排螺旋CT则可以实现快速、大范围的薄层扫描,彻底消除漏层对图像显示效果的影响,有效提高图像的纵轴分辨率[9]。
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是在不影响肺小结节检出率和早期肺癌诊断准确性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由于该种方法的参数设定不变,但管电流被降低,使得X射线的辐射剂量得以有效降低[10]。目前常见的降低多层螺旋CT辐射剂量的方法主要有降低管电流、降低管电压、增大螺距、降低扫描时间四方面[11]。
多层螺旋CT的X射线管球的利用率更高、图像噪声更低。有研究指出,更高的时间分辨力和Z轴方向空间分辨力能够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并提高更薄的重建层厚,保持图像噪声不变,若采用更薄的重建层厚,则表示辐射剂量更高[12]。简而言之,多层螺旋CT辐射剂量和图像噪声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减少曝光剂量,必然导致图像噪声水平升高,而图像噪声水平的升高必然导致图像质量的降低。所以,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一定要处理好曝光剂量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有试验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的重建层厚不同,则对应的图像噪声也存在差异,两者的关系是,重建层厚越厚,图像噪声水平越低,重建层厚越薄,图像噪声水平越高[13]。因此,较薄的重建层厚获得的图像噪声水平如果基本上等同于较厚的重建层厚获得的图像噪声水平,必然需要更大的辐射剂量。为了能够更加合理地降低辐射剂量,可以适当地增加重建层厚。
对于直径≤5 mm的肺小结节检出率,目前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但就以当前资料来看,胸部低剂量螺旋CT对于直径≤5 mm的肺小结节检出率为85%~90%[14]。在本研究中,1.25 mm重建层厚和2.50 mm重建层厚的对于直径≤5 mm的肺小结节检出率约分别为90.24%和91.19%,基本上与上述报道相符,表明2种重建层厚对肺小结节均有较好的检出率。同时,2.50 mm重建层厚的辐射剂量低于1.25 mm重建层厚,且由于后期处理时图像数量减半,工作效率更高。因为1.25 mm重建层厚消除了层厚导致的容积方面的影响,所以可以对较小病灶内部特征和细节进行清晰显示,对病灶内部密度的了解有较大帮助[15]。在本研究中,虽然1.25 mm重建层厚对直径<5 mm结节边界清晰程度、钙化、分叶征定性诊断方面与2.50 mm重建层厚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种重建层厚对结节的最终定性诊断没有影响,相应地,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也没有影响。
总之,本研究认为,对疑似或确诊有肺部小结节患者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时,1.25 mm、2.50 mm重建层厚的设定图像噪声基本相同,但2.50 mm重建层厚的辐射剂量少于1.25 mm重建层厚。
[1] 强金伟. 多排螺旋CT显示支气管与外周肺癌关系的价值[J]. 中华肿瘤杂志,2009,26(11):45-47
[2] 韦进. 多排螺旋CT低剂量非螺旋扫描筛查早期肺癌的应用探讨[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2):144-146
[3] 王旭. 多排螺旋CT(MSCT)诊断肺孤立结节临床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2011,12(13):194-196
[4] 薛亮栋. 多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10,11(20):2900-2902
[5] 聂永康. 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早期肺癌的初步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36(3):230-234
[6] 黄群. 多排螺旋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2011,51(22):103-105
[7] Sone S,Li F,Yang ZG,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lung cancers invisible on conventional chest radiography and detected by population based screening using spiral CT[J]. Br J Radiol,2000,73(866):137-145
[8] 涂德军,张启龙,洪俊强,等. 肺癌患者应用 PET-CT定位靶区勾画的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2):1337-1339
[9] 曹国恒. 多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12例诊断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8):4500-4501
[10] 黄平波. 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肺内小结节定性中的诊断价值[J]. 当代医学,2009,15(25):88-89
[11] Li F,Sone S,Abe H,et al. Lung cancersmissed at low-dose helical CT screening in a generalpopulation:comparison of clinicalhis-topathologic,and imaging findings[J]. Radiology,2002,225(3):673-693
[12] 黄群,尹化斌,韩敏,等. 多排螺旋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2011,51(22):103-104
[13] 刘建华. 64排螺旋CT对单发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604
[14] 李文贵. 多排螺旋CT肺小结节分析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意义[J]. 吉林医学,2012,33(9):1946-1947
[15] 崔红领,崔庆周,陈鹏. 多排螺旋CT肺小结节分析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意义[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122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1.032
R445.2
B
1008-8849(2015)21-2365-03
201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