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依法治校问题研究

2015-02-06胡兴成

法制博览 2015年18期
关键词:治校依法权利

胡兴成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我国还要对高等学校的法律知识加强教育,管理者要对高等学校依法治校观念进行有效树立,合理建设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同时在维护教师合法利益的基础上也要对教师综合素质不断加强,按照相关教育法规范学校管理制度,对学校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令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有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为创建和谐校园做出一定努力。

一、对我国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前提和内容

学校是作为一个社会的缩影存在的,在管理高校上会涉及到很多方面。依法治校是保证高等学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我国很早就制定了教育法规、法律和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高校的教育工作起到了一定规范作用,有力的推动了我国高校依法治校的发展进程。由于近几年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因此高校法律规范内容的改革也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政府、社会、高等学校和老师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了一定的转化。目前,我国实行的宪政体制,高等学校享有一定的国家行政性权利,如对学生学历证书、学位授予权、对学生学籍的管理权、治校权等。依法治校中的“法”主要包括办学自主权与学校学生和老师的权利、义务、权力设定的规章制度和我国对高等学校治理的法律授权,这些也是高等学校依法治校中“治”的系统对象内容。治校权所指向和相对的管理学校,其内容所代表的是“治”的对象,高等学校、高效党委、教师、学生都是“治”所涉及到的关系主体。实际思维活动最常涉及到的方式就是利用揭示临近的属和种差的方法,其关系可以用公式表明:被定义概念=临近的属的概念+种差。在这个公式里,反映对象所属的邻近的大物类或大事类是邻近的属所指代的内容,对象与同属中其他种事物的本质属性区别称之为种差。针对于最基本的法理常识,我们对高等学校依法治校做出了定义:是指国家意志的法律确定了治校的权利,高等学校利用完备的法律和法规来行使治校权利,从而更全面地、科学地治理高等学校。

二、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宪政基础

宪政基础是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宪法基础是指国家权利机关对高等学校建立依法治校的基本方略基础。这是权利产生权力的彰显。基于此,高效在行使依法治校权利时,不能够与国家教育的利益背道而驰,不能够侵犯学生和教师的自由和权利。另一方面对教师和学生要适当的创造获取利益的条件和机会,以为服务教师和学生为基本原则,不以权谋私,专横武断,不将高效依法治校权利凌驾于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利之上,避免治校权力异化情况的出现。

三、高等学校治校法与权的关系

高等学校的治校权全有赖于学生、老师的公民权,学生和老师的公民权是通过权利机关的立法途径来实现的。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通过法来集中体现的,高等学校治校法与治校权的关系是:治校权不能高于法,要服从法。治校权更加不能离开法,它需要法律对治校权进行约束规范,为了避免治校权的非理性膨胀现象出现,各国法的实践与理论有一定的相同点,也就是说法是在合理性的基础上又具有随意性的特性,法在对高校管理上能够产生一种有效行使的保障,和作为防止治校权利滥用的规范,这并不代表法制约了高校管理的发展,反而是对高校各方面发展都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另外,高校管理具有一定的活跃性,而立法的特性是稳定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的,因此,在所有的高效管理领域上都明确高效管理法律就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但这并不说明在没有高效管理法的规定下,高效就可以为所欲为,其治校要以一定的规范来进行约束。在高效管理中,有法律规定时,一定要依据法律对高等学校进行有效管理,教育基本法和宪法应在高效所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严格按照执法准则来治校,这就是古代所说的“无规矩难成方圆”的具体体现。

四、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依据

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基本策略是文明、民主社会治理高效事物的策略。判断高等学校是否依法治校的依据是:高校管理法律的科学性、完备性。调整在治校事物中相关的各主体之间存在的社会关系,明确高校管理体制,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规章制度,熟悉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树立高校管理者“依法治校”的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依照高等学校法律规范行使权力,从而使法治观念向整个社会进行有效传播。明确党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是对高校事物有效领导的基础,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党政和学校关系的相关问题。我国要尽快确立执政党在高效法律中的地位,对政党相关规范立法,充分完善现行教育法。政党和高校的工作衔接关系和运行机制设置的科学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和增强执政党对高校的有效领导,这也是教育科学事业发展的具体表现,最终实现“科教兴国”的目的。治校实践内容要与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学校内部规范性文件相协调。学校内部相关性文件是依靠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支持的,对学校的管理具有推动意义。习近平主席在四中全会上提出了要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相关的没法治宣传教育,并且能够将法制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以及精神文明的创建中,以此来推进多层次领域的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以及源头治理。以此来神话基层组织以及部门行业的依法治理。并且要支持社会各界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从而来发挥出市民公约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这充分的说明了要将法制教育融入到高校的治校管理中,以此来提升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以及质量。高等学校不能排斥学校管理中政策性或领导者的权利,要遵守法律,不与政策性规范相矛盾。学校依法治校在政策措施上要合法做到有机的结合,合理的延伸法律法规对高校老师和同学的管理工作。学校的内部规范文件要按照法律规定的办学自主权制定,令微观治校实践与国家法律有效结合。

五、结论

高等学校是作为高智商群的集聚地存在的,所以其管理和规范更应该纳入法律的轨道。高校的管理层阶级要对依法治校的理念进一步加强,清楚的认到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迫切形势与必要性。另外,应该把对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问题上升到党中央与政治一致的问题角度上,这是高校实施法制化管理的前提。我国学校应对高等学校的依法治校的外部环境进行适当优化,对高等学校内法制做到有效的宣传,务必使高等学校的师生知法懂法,把法制宣传工作同样纳入教育工作范畴内,使人人都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同时在课堂上开设相关法律等课程。另外,高等学校依法管理体制的完善需要在严格的依法治校实践中建立,要设立具有针对性的高等学校法制办事机构,充分发挥其内外监督的作用。西方高等学校的依法治校历程中,往往积累了一定的依法治校经验,我们应该向西方国家虚心学习,对他们的依法治校经验进行有效借鉴,为我国高等学校依法治校迈向更高领域做出必要努力。

[1]邓娴.我国高校依法治校制度建设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2]雷栋良.公立高等学校教师聘用制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3]胡俊杰,褚瑞.谈高等学校落实依法治校应注意的问题[J].才智,2015,3(3):151-151.

[4]蒋伟龙,张胜先.我国公立高校行政权力问题研究[J].学术界,2011,4(5):259-263.

[5]陈刚,陈洪宗.依法治校与学生权益保护问题[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4):589-593.

猜你喜欢

治校依法权利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我们的权利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论不存在做错事的权利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我的“二八”治校策略
权利套装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