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律人伦精神的彰显及价值思考
2015-02-06孙继文
孙继文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
随着现代社会刑事法律的不断完善,在刑法中不断的融合了人伦精神,法律的建立是为了维护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利益而存在的,在当今社会中,人人都提倡人权提倡平等,现代化的刑事法律囊括了传统刑法的人伦精神,但是在这基础上也更加具备了法律的尊严,现代化的刑事法律体现出的人伦精神存在着一定的价值,有待我们每个人思考。
一、刑事法律中人伦精神的理解
人伦从广义上的意义来讲,指的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制定的人与人之间或各个阶层等级之间的尊卑关系,现代的意义主要就是人和人的道德关系,我们的国家一直遵循着和谐的人道主义。国家制定法律目的就是为了约束人们的行为,并维护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利益不受到损害,刑事法律本身就是一种不得已的存在,这种不得已的存在还必须为人们所用。
当今时代中,人们都提倡了人权的自由和平等,提到刑事法律当中的人伦精神,人们就能想到刑事法律是依靠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准则,并需要人们加以服从,法律本身就需要建立在人们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并能够尊重与众多人数的行为及思维等,这是建立法律的根本。刑事法律中的人伦精神传承了我国古老的法律精神,在我国的刑事法律当中体现了以亲情等伦理为构建核心,建立了一个维护亲情、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法律体系,主要就是在依靠于维护伦理道德和亲情关系的基础上而制定的法律。
二、刑事法律中人伦精神的彰显
现今时代中,人们的人伦思想虽然和传统的人伦思想有着不同的地方,但是双方却存在着统一的共性,都是建立在人性道德与伦理的基础上,所应该去遵循的正确观念。为了更加满足于人伦精神的理念,我国现代的刑事立法中确立了一套体现人伦精神的法律制度,彰显出了现代化人伦精神。
(一)在投案自首法律制度中人伦精神的彰显
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刑法的条例中,关于自首的法律制度有这样一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如果不是处于主动的自首,而是经过亲戚朋友之间的劝解或一起陪同犯罪嫌疑人进行投案的;犯罪嫌疑人的亲戚或朋友在发现其存在违法行为后,主动报案并将嫌疑人送到投案处的,是可以被视为自首行为的,并能得到法律的宽大处理,前提是需要供人所有的犯罪事实,这一刑法的确立,出现了很多的争议,很多学者们认为这种刑法的制定完全就是伦理中的大义灭亲,法律制度是以宽大处理作为诱饵,促使犯罪嫌疑人的亲友以大义灭亲的举动来维护法律。而更多的人认为这种法律的制定也是彰显了亲情与友情的伦理道德和精神,犯罪嫌疑人的亲友主动报案,是一种为了保护亲人不会做出更加严重的犯罪行为而做出的行动,这也是一种保护的行为。
以这样一个案件为例,被告人余某以经营为诱饵与他人进行合作,最终骗取合作伙伴80多万,经过公安人员与余某家人进行了解情况后,余某家人告知了余某的藏身地,在抓获余某后,余某承认了犯罪事实,这个案件最终以自首的形式结案。主要判定的原因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余某的亲人主动的向公安人员反映了实际的情况,而余某能在被捕后供认不讳,这就是自首的体现,同时也彰显出刑法中的人伦精神。
(二)刑事法律程序中人伦精神的彰显
我国传统的刑法当中就充分的彰显了人伦精神,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容隐制,这种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维护亲属之间的感情与社会的秩序所建立,指的就是禁止亲属之间各种有关控诉和作证行为,对于当今的法律来说,也具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齐家治国是我国古代治理国家就遵从的理念,可见我国封建社会中对人伦精神重视的程度。
当今社会的刑事法律也借鉴了这种传统的人伦理念,在《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如果是在经过人民法院进行依法通知后,证人需要无条件的给与配合,并要出庭作证,如果不能给与配合,人民法院就会强制性的将证人带到法庭当中,这个前提是需要证人在没有其他正当理由而不能作证的基础上成立的,但是这个规定也明确了,如果证人是原告与被告的直系亲属(父母、孩子、配后)可以除外。这种规定体现了法律的人伦精神,避免了因近亲的指认罪证而造成被告或原告与亲属之间的感情受到破坏,这种不会强制近亲依法作证的制度维护了近亲家庭的和谐,可以让近亲证人进行自主的选择而出庭作证,体现了刑法的人伦精神。
三、刑事法律中人伦精神的价值
我国现代的刑事法律虽然在很多地方借鉴了传统的论伦理精神,但是相对于传统的伦理精神来说,还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地方。刑事法律提倡的人伦精神是在以不强人所难的基础上而建立的,以维护亲情之间的关系来防止更多触犯刑法的犯罪为目的,法律需要与人们的思想道德相互依托,并且需要人们能够去依法履行自己的行为规范,法律的制定需要众多人数接受并满足于众多人的行为来实现,刑事法律的存在具有着一定的价值,特别是对于人伦精神来说,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维护亲情间的关系,并建立健全的社会秩序
我国的思想道德标准传承了古代的道德思想,人们追崇于孝和义这两种道德标准,这种道德标准建立在亲友之间感情的基础上,人们坚信着不以背弃或出卖亲友的行为做为道德标准,否则就会受到社会中广大人民的唾弃,如果在这个社会中,自己的直系亲属都不能去相信,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失去冷暖失去感情的社会,如果在刑事法律中不以人伦精神为基础,而建立的法律制度,强制性的让犯罪嫌疑人的直系亲属出庭指认,那么就会让被告失去了仅有的道德标准,对自己最亲的人感受到了绝望,从而也就会失去更多的理智,就算是依法进行了处理,那么在未来走向社会后,也会导致人们失去了人与之之间的感情与信任,从而导致更加后果的出现,使社会中的秩序紊乱,实现刑事法律中的人伦精神,能够维护亲情之间的感情,为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奠定了基础。
(二)进一步的完善了刑事法律
新的刑事法律给犯案人员的直系亲属留下了指认的空间,这一方面能够体现出法律中人伦精神的存在,同时实现了法律本身的职责,人伦精神本身就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基础上的,这样犯案人员的直系亲属就会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是否依法指认,也能为法律本身创造一定的空间,不但维护了法律本身的尊严,还维护了亲属之间的感情和关系。
但是我国的刑事法律本身还是具有着一定的严谨性,例如在包庇罪这一制度上,刑事法律就充分的发挥出了法律本身的尊严,法律需要考虑到人伦精神,但是人伦精神的体现也必须维护法律本身的尊严,如果人们都为了维护自己亲人之间的感情,而包庇与亲属的犯罪行为,就会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这也就违背了刑事法律本身的价值,更加需要我们每个人来进行反思,刑事法律中的人伦精神具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需要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思想道德来维护,更加需要我们以正确的观念来对待这种人伦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伦精神是我国传统思想的传承,在我国传统的刑事法律中就彰显了人伦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人伦精神和思想也都有了全新的概念,对于人伦精神在刑事法律中的体现来说,人伦精神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现代的刑事法律需要实现人伦精神,而人伦精神又必须建立在刑事法律的基础上,虽然人伦精神有助于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建立一个平稳秩序的社会,但是刑事法律也必须具有法律的尊严。
[1]樊建民.刑法人伦精神之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10):60 -63.
[2]于冲.刑事法律人伦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其彰显[J].中州学刊,2012,05(15):68 -70.
[3]朱敏聪.浅论刑法的人伦精神[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11(20):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