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生意结束了,海丝文化还在
2015-02-06本刊
文化·生活名人读福建
阿来生意结束了,海丝文化还在
阿来并非第一次来福建,但在这次“海上丝绸之路”采风活动里,他更深切地接触了不同于他熟悉的青藏高原的闽地海洋文化。
“过去,我们特别想把多元的整合成一元,当我们成了一元的时候,主流的声音就成了黄河流域中原地带农耕社会的声音,农耕社会有一个特点,安土重迁。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这样一个文化是有问题的。再来重新检讨中国文化遗产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从一些边缘的地带,发现中国文化中本身就有的别的价值。”
近几年,这位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多次在川藏线上行走,地理山川、历史人文、奇花异草都是他的寻访对象。这一次,福建成了他新的寻访对象。
“福建曾被认为是边缘的蛮荒之地,但边缘也可以是前锋。今天的世界是多种文化、多种中心,那么,这种边缘就是最有活力的地带。因为它和另一个边缘相碰撞,文化的碰撞,这种碰撞一定有冲突,但冲突的最后是归于平静,最后是彼此接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事永远在发生,而且交融速度还会更快。”
“福建这样一个有着走向海洋壮举的地方,有闯荡世界的基因,只是大部分时间被中国农耕社会那种安详、重土的情绪控制住,但是今天的中国在发展、世界在发展,肯定要谈走出去的问题,那么,第一就要面对海洋。”
闽王祠、林纾故居、冰心故居、船博馆、老君岩、九日山……一路下来,阿来总是一个人看得太入迷而落了单。“海上丝绸之路兴起肯定不是要做文化交往,而是要做生意,但生意结束了,文化还在。做生意的钱早就不知到哪去了,最后留下的痕迹还是文化。”他对马头墙上的蓝色贴砖特别着迷,觉得“这可能和阿拉伯国家的文化有关”。毕竟,“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上最早和阿拉伯文化交融的地方”。
来到这片深受海洋文化影响的土地,阿来希望把自己充分放开,全身心地感受福建的历史人文氛围。这不,来到泉州当晚,阿来就脱离了“大部队”,独自走上泉州街头,到处走到处看。“文学需要细部的呈现,细节里包含更多的信息。”他想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更多有意思的细节,在细节中窥探历史的脉络。
“海洋文明不一定就是过去所认为的由西方人创造的,我们应该开掘自己民族精神当中的多元价值,泉州恰好是,当然可能不是唯一的,但它的存在是一个很有力的证明。”
泉州文化的包容性给阿来留下很深的印象。“这种文化的包容还体现在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泉州人走向世界、接纳异邦文明,泉州商业的繁荣、产业的兴起,都与此有莫大关联。”
此次福建“海丝”采风行之后,阿来还会应邀“重走南方丝绸之路”,从意大利穿过欧洲大陆到希腊、土耳其,然后伊朗、印度,一路15个国家走过去,“这次福建的行走很巧,和这个主题也相关,就当来个预热吧。”
阿来,当代著名作家,以《尘埃落定》一书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本刊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