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区岗位学雷锋标兵事迹介绍

2015-02-06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5年4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工作

全区岗位学雷锋标兵事迹介绍

包玉英

包玉英现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乌兰花镇王府社区信息员。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传统美德,用爱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弘扬了雷锋精神,更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

她孝敬老人,团结邻里。公婆生病住院期间,她悉心照顾,胜似亲生女儿。邻居张凤因患病生活上有很多不便,包玉英经常上门帮她干家务,并开导她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包玉英自己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2001年,丈夫查出了癌症,她隐藏这个秘密十几年,帮助丈夫积极治疗,直到康复才告诉其真相。包玉英弟弟家屡遭不幸,先是弟媳患癌症,她出钱帮助其治疗。祸不单行,2010年弟弟又不幸车祸身亡,于是她挑起了照顾弟媳一家的担子。包玉英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气,守护着家人。

在社区工作的这些年,包玉英风里来、雨里去,每天奔波十多里路去居民家中,及时了解居民信息变动情况。此外,她还担任其它多项工作。她不辞辛劳,工作积极,认真负责。有些居民群众家中不幸有患病的孩子或身有残疾,她不仅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更付出情感上的关怀。即使是素不相识的人,她也会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这就是包玉英,她做的好事连自己都记不清,她给亲人、居民们送去的关爱与温暖久久长存在他们心中。

尹青青

尹青青是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兴昌社区妇联主任。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做好社区带头人,无论是遵守劳动纪律,还是负责的工作态度都给社区干部做出了榜样。

在社区工作中,尹青青不仅坚持主动上门沟通,又经常搞联谊活动,为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妇联工作上,她一心一意为妇女群众谋利益,做帮助她们排忧解难的知心人。她与社区的孤寡老人结为帮扶对子,细心照顾他们。由于片区身体不好又缺乏及时照顾的老人较多,她就给老人们留下便民电话卡,及时有效地帮助了遇到问题的老人们。

她心系居民,脚踏实地地为居民做事。巾帼志愿者队伍成立以来,尹青青经常组织志愿者开展助困助残活动。她们对辖区内的老年活动室、街道等场所进行了清扫和整理,还定期为辖区的孤寡老人擦玻璃、打扫卫生、洗床单。尹青青同时还关注着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她不仅自己是公益组织的一员,对贫苦儿童进行一对一资助和帮扶,还四处寻找帮扶者和公益组织为兴和县的几所贫困小学的孩子们捐助书籍课本、衣物等。

尹青青作为新时期社区工作者的杰出代表,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的基层工作者所具有的优秀品格和务实作风,同时也对雷锋精神作了最好的诠释。

郭建军

郭建军是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一幼儿园教师。他将青春和热情全部奉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幼教工作,被大家称为“拼命三郎”。

他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参加工作15年来,他从没有因个人的事情而迟到、早退、请假。他每天早上七点多就到岗,为所有入园幼儿进行晨检,风雨无阻,从未间断。他每日早出晚归,尽职尽责,平均每天工作达12小时以上。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园的工作当中,总是主动放弃节假日、双休日,经常加班加点,哪里需要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哪里忙碌他就会在哪里。

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他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志愿服务上,用无私奉献快乐着自己,不愧是新时期的“活雷锋 ”。他积极参加大型赛事、文明交通、环境保护、关爱弱势群体、创建平安校园等志愿服务活动,只要能尽一份力,他就会努力发光发热。

在生活中,他常因繁忙的工作和志愿服务事业疏忽家人,这是他内心最为愧疚的事。然而在岳父生病住院的时候,他仍挤出时间尽心照料老人。五年来,郭建军从未间断照顾瘫痪的岳父,他孝老爱亲的品德着实令人赞叹。

郭建军始终把雷锋作为自己的学习楷模,在工作之余积极向社会奉献爱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他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李亚峰

李亚峰是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民政局的一名干部。乌审旗民政局以实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组建了乌审旗民政局志愿结对关爱朝阳社区空巢老人服务队,李亚峰为第八组副组长。面对空巢老人急需生活上的帮助与精神慰藉的状况,他始终尽己所能给他们带来温暖。

他的一个服务的对象叫樊振生,丧偶,她自己身患重病,儿子儿媳是残疾人,留下两个孙子无人照顾。得知这一情况后,他多方面协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他经常下班后去老人家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关心老人的所思所想。逢年过节,他还带着礼品去和老人一起过节,让她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另外,李亚峰每个月都请卫生院的医生为老人检查身体,给她提供良好的生活指导。老人的两个孙子没人辅导功课,他就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帮助孩子们完成作业。无论数九严寒还是三伏酷暑,只要樊振生老人有需求,他都会欣然前往。自己的付出能让老人开心,是他最欣慰的事。

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一股动力、一种习惯,乃至一种信仰。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雷锋精神,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帮助他人的志愿者活动中来,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一份关爱与温暖,更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与温馨。

米学峰

米学峰是伊金霍洛旗第一小学的校长。从1991年踏上讲台开始,他就一直把“真”字视为做人为师的准则,把“师德”作为立身之本。

2012年时任上湾小学校长的他调任伊旗第一小学校长,上任伊始,一小一切都需从零开始,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工,设备不全。即使是这样的条件,他也没有抱怨,没有气馁。从宣布任命那天开始,他就一头扎进学校,全身心投入到学校正常运转的准备工作当中,不分昼夜地为能够顺利开学而忙碌着。为了学校班级图书架的建设,经济拮据的他毅然将上一年度五万元的个人奖金捐出来为各班购置图书。为了能让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他不辞辛劳,对教学方式进行了积极的革新和完善,并向外省市的优秀学校取经,充分提高本校的教育质量。

米校长待人处事公正民主,宽厚仁和,对学生的困难和疾苦更是热情帮助、关怀备至。学校有几位学生的家境十分困难,米校长了解到情况后,给学生们申请了困难补助,还免去了他们的校服费、伙食费,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

情系师生,乐于助人,是米校长的真实写照。沿着教书育人的道路,他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着。

黄云云

黄云云是鄂托克旗文明办的一名干事。2012年4月,他响应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

在工作中,黄云云主要负责全旗精神文明建设志愿服务、网站维护及网络宣教等工作。面对繁琐复杂的工作,他深知只有在基层这个大熔炉里经受磨砺和锤炼方能“百炼成钢”。为了做好掌握志愿服务的工作本领,他不仅坚持“勤学、好问、多看”,还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阅读有关志愿服务方面的理论书籍与文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努力提高组织开展旗志愿服务工作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工作之余,他积极参与旗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志愿服务工作,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在鄂托克旗服务的第一年,他被团旗委授予“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荣誉称号。有了西部计划志愿者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他相信自己可以从容地面对未来的道路。

袁继海

袁继海是临河区公安局新华街派出所第五、六责任区的社区民警、一级警督。从警二十多年,他一直工作在基层派出所,负责社区工作。他不仅是新华街派出所的优秀社区民警,也是临河区公安局树立的基层民警标兵。

在承担社区工作任务的同时,袁继海还负责治安民警值班、出警、巡逻、安全保卫等各项工作。在多年的公安工作中,他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得到了辖区群众的高度赞扬。作为社区民警,他的主要职责是做好人口管理、安全防范、社区治安管理等基层基础工作。而袁继海却经常讲:“警察的职责就是破案抓逃”。2010年以来,袁继海办理治安案件303起,治安拘留78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2起,抓获网上逃犯11名。

2003年,由于工作变动,袁继海调入新华街派出所,担任第五责任区民警。了解到社区里守夜的于德江老人夫妇生活贫苦,且无儿无女,他就尽己所能给予他们照顾,不仅帮忙解决低保办理等问题,还联系有关单位为他们捐款捐物。在老人患病住院的时候,袁继海不分昼夜到处奔波为老人筹款,还到医院看望照顾老人。最难能可贵的是,袁继海对于德江夫妇如亲人般的照料十几年如一日,他的家人也被他的行动感染,和他一起为困难群体付出真心。

袁继海用实际行动展现着大爱精神,是新时期践行雷锋精神的榜样。

马 扬

2002年出生的马扬是临河五小六年级的学生。小小年纪的他奋力救起落水儿童的英勇行为让人们纷纷为他的勇气和善良点赞。

2014年11月29日下午,马扬和哥哥米子超在临河人民公园人工湖边玩耍。期间,他们看到一位老人领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在人工湖的吊桥上玩耍。下午5点多,他俩正准备回家,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响,他回头一看,发现在吊桥上玩耍的小女孩掉进了人工湖。她的爷爷大喊“救命”,可湖边站着的四五个大人只是呆呆地看着。米子超对马扬说:“咱们不会游泳,咋办?”马扬说他会游泳,说着他就跳进了湖里救人。马扬背起小女孩就奋力往岸边游。“水很深,到了我的脖子处。我和小女孩的衣服浸了水后都变得特别重,我背着她费了很大劲儿才游到岸边,却怎么也爬不上岸。米子超哥哥伸出手,想把我们拉上岸,可是我俩太重了,他拉不动。紧接着,哥哥趴在岸边,我抓住哥哥的一只脚,哥哥用劲儿往前爬,我们才上了岸。” 救起小女孩后,浑身湿透的马扬害怕家人担心便去了米子超家,直到他的妈妈晚上过来看他才知道救人的事。

经过此事后,马扬的爷爷对他说:“你还小,救人是好事,但你首先应该考虑自己的安全。”他回答爷爷:“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会尽力帮助别人。”

史琴芳

史琴芳是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 2006年参加工作,2014年担任杭锦后旗奋斗小学大队辅导员。 一年来,她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热情,在这里耕耘着、奋斗着。在辛勤的付出中,她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多次被评为自治区、市、旗级优秀教师,所带领的大队也被评为2014年全市红旗大队。

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的精神,史琴芳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传承雷锋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迎着春风,史琴芳主动携带劳动工具来到校外街道、广场,清除小广告,清理绿化带、树坑和草坪中的烟头、纸屑等杂物。孩子们在她的感染下,也不怕脏,不怕累,用实际行动实践着雷锋精神。

有一次,史琴芳注意到了因脑萎缩导致不能独立行走的郝悦彤,为了打开她因疾病与自卑关闭的心房,她带领学生们一起给予她温暖。为了让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帮助和温暖,史琴芳成立了“红领巾志愿小分队”,争当社区服务志愿者,和留守儿童一起读书、做游戏,和空巢老人一起吃饭,给他们讲生活中的新鲜事。

“学雷锋”对史琴芳来说既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种风潮,而是一种从平常的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做事的态度。

雷文元

雷文元是乌拉特后旗运输公司的司机。1996年,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为解决边防官兵看报难、通信难,官兵探亲、休假、来队家属乘车难的问题,决定专门开设一趟“双拥”通邮班车,义务为三个边防一线连队及边防派出所、雷达站投送邮件,接送官兵家属。旗运输公司选中了能吃苦、技术好、又有野外作业经验的司机雷文元担任“双拥”通邮班车司机。他欣然接受了任务,一干就是十几年。他每周在茫茫的戈壁滩上行程1000多公里,虽然每月的收入微薄,但他无怨无悔,依然风雨无阻地把喜悦、温暖送到了边关,而留给自己的则是清贫的生活和长满老茧的双手。

雷文元的工作不仅辛苦,而且由于环境恶劣经常会遭遇凶险。2000年的一个冬夜,在返回哨所的途中他的汽车抛锚了,引来了野狼将车围住。他靠着机智和勇气与野狼周旋,在天亮时狼群才离去。还有一次,他带一位士官的妻子小杨去边防,遇到极恶劣的暴风雪,一路险情,最后连路都看不清。他冒着风雪把小杨送到一户牧民家,自己却冻得耳朵都没有了知觉。

这些年,雷文元除了为边防连队的官兵帮忙办事之外,对他所居住的友联村的邻居们也是关爱备至。他帮助生活困难的残疾夫妇,用自己微薄的薪水资助贫困学生。这些点滴小事,折射出了雷文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的不平凡。他还曾获得全国拥军模范和自治区道德模范等荣誉。

张维维

张维维是临河区环保局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员。她把自己的本职工作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桥梁。在长期的生活与工作中她始终牢固树立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自觉主动地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注入雷锋精神,培养自己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良好品质。

近些年来,张维维一直帮助着一些社会孤残儿童及生活贫困的孩子。每年组织家人、朋友到不同的社会儿童福利院看望孩子们。她细心体察每一个孩子的需要,了解处于不同环境的困难儿童的特殊需求,细致地关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她组织大家捐钱捐物,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给予的关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每当她得知有孩子生活困难、没钱上学时,她都会给他们捐衣赠物。

张维维牢记不仅要在工作中服务他人,还要帮助他人。她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的两年遇到各类办事群众。常常有从路途遥远的地区赶来办事却走错地方或者找的单位不属于出勤窗口范围的群众,每当看到他们辛苦奔波却还没办成事,张维维都会尽己所能帮助对方,指导他们到正确地点,并给予经济困难或行动不便的群众一些切实的帮助。

也许每一次助人的行为看起来都是微小的善意,但张维维却始终坚持多年,把爱的点滴汇成溪流。

慈连萍

慈连萍是乌海市乌达区公交分公司的一名普通驾驶员,在十米车厢中她以饱满的热情、文明的服务、真情待客的态度受到同事及乘客的赞誉。

自从成为公交驾驶员开始,慈连萍对待工作就一丝不苟。车中安有报站器,她担心乘客会听不到而误了站,所以每到一站都会自己再报一遍;有乘客随身携带重物,她会主动帮忙放好。这些细致的关怀让乘客很感动。正是由于她热情周到的服务,在她车上至今没有乘客跌倒摔伤的事件发生。她凭着一股干劲勇挑重担,即使是再辛苦的任务也毫无怨言地接受。每当线路缺司机,公司都会派她去,因为她不讲困难、不推诿,用心完成自己的任务。为给乘客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无论春夏秋冬,她每天都会提前30分钟到岗,仔细做好安全检查和卫生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在驾驶途中,她从不马虎,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不违章、不冒险、不开超速车。

有一次,有一名醉酒男子拦下公交车要强行上车,他用石头打砸车辆,行为非常狂暴,对乘客的安全造成了威胁。慈连萍奋不顾身与该男子搏斗,车上乘客乘势下车打电话报警,最终警察到来制止住了该男子,慈连萍也被及时送往医院。

在3年多的公交驾驶生涯中,她给予了乘客许多善意。“乘客满意,是我的追求”,这是慈连萍常说的一句话。

杨关虎

杨关虎是乌海市经济开发区综合执法分局二中队的一名城管执法人员。他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注重业务立身,把学习作为重中之重。无论在工作中还是业余时间里,他始终坚持学习不放松。在城市管理执法局的几年时间里,他的学习笔记已有厚厚的5大本,还先后参加了市局组织的业务知识考试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作为一名基层执法人员,杨关虎经常接触到咨询危房改造、矛盾纠纷等问题的来访群众。他对待他们一视同仁,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当他得知有村民想咨询建房情况却因身体残疾行动不便时,就利用工作之余和同事一起上门为他们讲解相关事宜,帮助协调办理审批手续。在工作中他严格履行执法程序,注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做到了清正廉洁。

在单位,他勤劳热心,乐于助人,有同事双休日值班,碰巧家中有事,他主动接替值班;单位有一块闲置空地,他利用业余时间种上各种蔬菜,还经常翻地、施肥、浇水、锄地,给单位节省了一部分伙食开支。他家中有一位90多岁高龄的父亲卧病在床,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他悉心照顾老人。这件事深深感动了同事、邻居,也感化了自己的孩子,邻居称他是孝顺的好儿子、孩子的好父亲。

雷云梅

雷云梅是一名公路养护技师,现任乌海市海勃湾公路段综合道班班长。18岁那年,雷云梅从乌海市交通技校毕业后,开始了她的养路生涯。

2007年,雷云梅被聘为BOT道班班长,她处处以身作则。当年夏天,一场因突降暴雨引发的洪水将棋千线的便道冲毁,凌晨12点她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往现场,并迅速采取应急预案,组织职工设立标志,指导车辆绕行,派专人看守。早上6点洪水退去,值守了一夜的她又带领同事们投入便道的抢修中,使中断了9个小时的交通又畅通了。在修补棋千线的路面坑槽时她不慎被废油皮将脚指头砸破,肿胀的指头使她连鞋也无法穿上,可她为了赶工期仍然每天一拐一拐地跟班作业。

2009年,段里又派她担任综合道班班长。她每天奔波于管养线路上,带领全班人员补坑槽、支危桥、安标志,使管养110国道、海千线的养护质量在全段居领先地位。2010年是全国五年一次的公路大检查,她管养的110国道又是检查重点,补栽轮廓标、油刷桥栏杆、修补路面坑槽、整修路肩、补栽安全标志,每一项工作她都提前准备,提前安排,保证了各项工作按时完成。

曾经,面对每天“一身灰、一身泥”的繁重劳动与单调乏味的生活,她动摇过、犹豫过。可母亲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日子长了,你就能体会到作为一名养路工人的自豪”。今天,她仍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默默奉献。

张淑珍

张淑珍是乌海市海北办事处温馨社区党支部书记兼社区主任。她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她既有带领广大社区干部脚踏实地工作的朴实作风,又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在她的带动下,社区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系社区群众的工作制度。以书记为领导的班子成员经常深入社区了解民意,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各种形式的党员服务组织,全方位、多岗位地开展为群众服务活动。同时,她领导社区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体系。

温馨社区政务中心联合党委救助石有富的事迹在辖区广为流传。石有富的父亲因病突然去世,母亲又患有精神疾病,当时正在读高三的石有富因没有能力为父亲料理后事一筹莫展。张淑珍得知消息后,立即与社区政务中心联合党委周礼伶书记商议,共同竭力帮助解决石有富家庭的丧款问题。在她们的努力下,在区红十字会、区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共筹得救助款4000元。张淑珍考虑到石有富家庭今后的生活,又再次与周礼伶发动联合党委所有成员单位捐款救助石有富。

在张淑珍的身上,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她说,三十多年来雷锋精神一直激励她前进,再前进。

胡凤莲

年过古稀的胡凤莲原是一名小学教师,2003年退休后,她又挑起新华街道南田社区京南巷党支部书记和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常务副组长的重担,在社区的大街小巷整整走了11个春秋。

担任了社区关工工作后,她逐渐认识到这是自己教育工作的继续,认识到做好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是关键。2007年5月,她用一星期的时间和其他成员一起对社区37名特殊儿童入户做了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建档,为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了更好地发挥“五老”人员的优势,2009年她又重新建立了“五老”志愿者队伍。为充分发挥家长的家庭教育作用,2010年她组织成立了社区家长学校。

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是胡凤莲同志一贯坚持的服务理念,并为此积极付诸实际行动。南田社区是个棚户区,居民居住密集,又都没有下水道,下雨天很多居民家就会雨水往屋里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她动员组织居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出劳力,安装下水道长达917.5米,解决了83户居民的排污问题。

她11年如一日,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为社区群众做的好事不可计数。她坚持以雷锋为榜样,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实际行动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生命价值。

豪斯巴依尔

豪斯巴依尔是一名青年志愿者,为额济纳服务是他的理想。

2009年7月,豪斯巴依尔考上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额济纳旗最偏远的马鬃山苏木工作。由于马鬃山苏木两个行政区域的牧民居住分散,而且整个苏木通讯覆盖率低,互相联系非常困难,所以每年他都不辞辛苦地一个人骑着摩托车逐户开展工作。他率先垂范,每次都提前圆满完成任务。在荒漠寂寥的戈壁上他独自行程上万公里,凭着对牧民群众的一腔赤子之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脚踏实地地为牧民解决实际困难。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得到了上级组织部门的认可和农牧民群众的感谢。

2013年他荣升为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他参加了红十字会开展的“支援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募捐活动”以及“帮贫扶困”活动。为确保全盟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建旗260周年暨额济纳旗第十一届那达慕大会期间的志愿者工作顺利进行,他提前做好熟悉行车路线、接送嘉宾、进入参观点等相关工作。在全旗喜迎“两会”之际,他为老干部们提供了全程的咨询引导服务。在额济纳一年一度的国际金秋胡杨节期间,他组织在城区、景区多个地点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的回忆有很多很多,豪斯巴依尔说,志愿者工作陪着他成长,他为自己在最美的年华拥有青年志愿者这个荣誉称号而自豪。

李 新

李新是额济纳旗恒通出租车有限公司的司机。他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在运营服务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他坚守本职,热心服务。出租汽车是城市服务的窗口,做好服务工作是每一名出租车司机的光荣职责和任务。为此,李新在服务过程中,坚持做到扶老携幼、平稳驾驶、合理收费、从不拒载。有一次,在移民村路口,李新看到两位老人先后被拒载两次之后,主动上去搀扶老人上车。到了狭窄的胡同口,他坚持把老人送到家门口,还帮忙拿东西,并把自己的一张名片放在老人手里说:“大妈,以后您只要用车就给我打电话,我会来接您的”。这使老人十分感动。

李新把服务运营当作事业来做,他投入最大的热情,力求精益求精,从不敷衍了事。每当乘客下车时,他都及时提醒乘客不要忘记东西。他把乘客当作朋友,友善地对待每位乘客。一次李新在整理车室时发现一部手机,他通过电话簿联系到失主,又亲自把手机送到约定地点。失主非常感激,给他200元表达谢意,但李新坚决拒绝了,说这是他的分内之事。

在运营中,每当为乘客提供热情服务时,李新都会感到欣慰和快乐,他用真诚的服务把爱传递给每位乘客,使和谐的氛围在车内传递、在社会中蔓延。

王洪清

王洪清是阿拉善右旗二完小教师。她把全部心血用在阿右旗的教育事业上,是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的“活雷锋”。

1979年刚参加工作时,她被分配到全旗条件最艰苦的阿右旗努日盖苏木学校任教。那些年,苏木不通公路,不通班车,没有电,吃水也很困难。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一干就是近二十个春秋。由于是牧区学校,学生的家境大都贫困,因为牧民们要通场移牧,孩子们往往一住校便是一学期,所以老师既是教师又是保育员,要悉心照料学生们的生活起居。王洪清不知为孩子们购买过多少学习用品,垫付过多少医药费,是牧民们信得过并充满感激的好老师。

1997年,她调入阿右旗二完小。在那里,她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认真负责的作风,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为班上的困难学生寻求帮扶,给予支持。在繁忙的工作中她也没有忘记提升自己,1996年她考上内蒙古师范大学小学专业的大专班。

王洪清同志在这茫茫戈壁滩上从事着自己热爱的职业,她勤奋工作,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以高尚的品德情操带动同事们共同教育着祖国的下一代,在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中赢得了赞誉。

吴 奎

吴奎是满洲里市第一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特雷莎修女曾经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这句话是吴医生的座右铭,激励他在服务中付出更多的爱。

他关爱过多位空巢老人,为他们提供医疗和生活上的服务。其中,最令吴奎难忘的是王彼得老人。他是一位在中国定居多年的俄罗斯后裔,在医疗和生活上都需要给他提供更多的帮助。吴医生见到老人时发现他情绪低落,从那时起,他就从细微之处安抚老人的情绪。老人的肺结核呼吸道传染性很强,为了减少其他人的感染几率,只要吴奎在科里,他就一个人亲自到老人的病房里去送医送药;做B超、胸片等检查时,因为老人身体太虚弱,吴医生就扶着、甚至是背着他完成了整个检查过程。在吴奎的照顾下,老人的身体很快康复了。

吴奎还热心帮扶学生。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启动了“一帮一”行动项目,吴奎热心帮扶孩子们,还多次去自己帮扶的孩子家中进行家访。有个孩子的父母常年在俄罗斯做生意,所以吴医生在学习上、生活中都给予这个孩子极大的帮助 ,让其重新拥有了阳光、健康、快乐的生活。

吴奎决心把他的热心服务坚持下去,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服务活动中来,服务社会,关爱他人,尽显边城儿女的高尚道德情操。

王 刚

王刚是满洲里市第一医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主任。“用我的技术换百姓的安康,我愿做他们健康的守护者”,他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实践着这句话。

王刚毕业后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并在满洲里市率先开展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术。2009年3月,他牵头组建并成立医院肿瘤科,填补了满洲里市无肿瘤专业科室的空白,并成为满洲里市肿瘤学科带头人。

自医院青年文明号创建以来,他常年为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体检、指导用药,为社区贫困户捐款捐物,对80多岁的五保户老人李金密进行一对一帮扶,不但捐款捐物,还自己掏钱为老人买药,并为老人配了助听器。他定期下到基层社区进行义诊及健康教育活动,还深入医疗条件艰苦的牧区为牧民送医送药,得到了当地卫生院和群众的一致好评。2011年,他参加了“共铸中国心——西藏行”大型义诊活动。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达孜乡进行了为期10天的义诊,为300余名藏族同胞进行诊疗。近几年,他以“无偿服务”为宗旨,分别在满洲里市七个社区、两个福利院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社区居民进行体检以及提供健康咨询。

王刚以精湛的医术救生济世,以廉洁的作风传颂医德,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将自己锻造成为白求恩式的好医生。

王佳佳

王佳佳是二连浩特市国家地方税务局城区税务分局办税服务厅科员。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就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干一行,爱一行,凡事力求做到最好。

为更快地进入角色,他主动请缨到办税服务大厅从事申报征收工作,从最基础的工作学起。王佳佳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为群众提供温情服务,被广大纳税人称为“身边的好税官、贴心人”。为了减少纳税人的等待时间,他坚持在申报期提前上岗,为群众提供延时服务、预约服务。每当遇到有特殊困难的纳税人,他都会给予更贴心的服务,为他们提供便利。

有一次由于网络故障,办税服务厅里挤满了前来办事的人群。王佳佳和同事们一边为等待的群众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一边协助系统管理员积极排除故障,使办税服务厅恢复正常秩序。同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强对电脑信息系统知识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钻研,现在他已经能解决日常工作中碰到的税收核心征管系统报错的故障。

一直以来,王佳佳始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做好事。他积极报名参加了分局志愿服务队伍,经常利用节假日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陪老人们聊天、下棋,减少老人们的孤独感。

虽然工作辛苦,王佳佳仍不改初心,不计得失,用实际行动带动周围群众践行雷锋精神。

刘 超

刘超是二连浩特供电局综合管理员兼工会干事。她把立足本职岗位学雷锋做好事作为锻炼自我与发展自我的舞台。

她积极服务职工,帮扶困难群众。每年她都会多次走访二连供电局的退休患病职工和困难家庭,为他们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并向上级单位申请补助,向局领导及时反馈情况,为职工谋福利、办实事。退休职工宋传清患肺癌三年多,家庭十分困难。刘超了解到此情况后,经常去看望、照顾生病的老人,还积极向锡盟局工会申请,为老人争取了上万元的特困职工救助金和连续三年的职工大病特补金。除此之外,她还积极为去世职工子女争取到了助学金。虽然劳心劳力,但她也享受着尽责助人的快乐。

2013年,为践行“蒙电服务进万家”企业文化,提升电力服务品质,刘超带领局里的青年团员每天利用的休息时间走访用户。她每天坚持对居民、商户做问卷调查,为居民普及阶梯电价和安全用电知识,解答用户的疑问,帮助孤寡老人换灯泡、修开关等。7个月下来,她晒得黝黑,鞋也走坏了两双。她收集到100多条居民意见,把西城区铁路专用电居民电费自收不正规、电价与地方不统一等问题向单位做了详细汇报,并向居民群众有效普及了电力安全知识。

在生活中,她尊老爱幼,热心公益,经常帮助孤寡老人,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捡白色垃圾等志愿活动。她的志愿服务精神给全局青年树立了榜样。

肖 成

肖成是内蒙古中医医院肛肠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从医21年来,他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上万名患者驱走病魔,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树立起了良好的医务工作者形象。

肖成自穿上白大褂以来,始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践行着人道主义精神,身体力行地弘扬和传播着白求恩精神,以德行医,忘我工作。肖成刚工作时没有逃避大家都不愿选择的又脏又累的肛肠疾病诊疗,且至今一直无怨无悔地工作在肛肠科医疗临床工作第一线,为患者的康复尽心尽责。“他是一名好医生”,凡是找他看过病的人都这么说。

无论是门诊患者或住院患者,只要谁有困难,他都主动帮助解决。有一位住院患者家境困难,一日三餐只吃从自己家里带来的干馒头,他就主动出钱为其加强营养,还号召全科医护人员为该患者捐款,帮助其解决住院期间的生活问题,并主动协调医院为该患者申请减免了部分医药费,为患者解除后顾之忧。无论是病房还是门诊,病人对他都非常信赖。有的病人患有焦虑症,他就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不厌其烦地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用药目的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等等,为患者减轻了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

他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与他们进行“零距离”沟通,科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同时向周围的医务人员及患者传播着正能量。

王振勇

王振勇是中国航天科工六院389厂产品储运队货运班班长,他把热情奉献给了自己的事业,把关爱倾注给了需要帮助的同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人。

1992年4月,他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一个家住托县的小男孩家里十分清贫,可这个小男孩非常上进,立志上学读书,但是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奢望。王振勇被他求学的渴望感动了,从此便萌生了资助贫困学生的想法。他立即通过报纸上的联系方式与小男孩家人取得联系,每个学期为小男孩捐助200元。当时,王振勇每个月只挣90多元,可无论自己的生活多么拮据,他都没放弃资助这个孩子。

2000年,王振勇在杂志上看到,有一个武汉的小姑娘,父母双目失明、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生活中她仍然品学兼优。他被小姑娘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通过武汉市青山区妇联联系到小姑娘,每个月都给她寄去零用钱,还为她送去衣服和书本。

2003年,王振勇不幸患上白血病,可他仍坚持为两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延续读书梦。即使身患重病,需要花费巨额治疗费用,他甚至把哥哥给他的治疗费用也拿出来帮助贫困孩子。但是,他所做的这些事情从未向身边的人提起,总是默默无闻地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温暖和帮助。这些年来,他用淳朴的心灵、善意的行动谱写了平凡人的不平凡之歌,并激励更多的人去行善、去奉献。

岳明璐

岳明璐是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团总支书记。2010年7月她从内蒙古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她既是一名团组织干部,又是一名致力于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青年志愿者。

岳明璐大力推进团总支的爱心教育工作,积极组织青年学生慰问呼伦贝尔市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看到学生们与老人们手挽手地倾心交谈,看到学生们做完义务劳动后挥洒汗水时的微笑,看到学生们与退伍伤残老兵愉快地练习齐步走,她的心一次次被融化,也一次次坚定了她要将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做到底的决心。

在担任2013级大专音乐表演班班主任期间,她积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注重因材施教,对一些情况特殊的孩子她总会付出更多的关爱与呵护。有一名学生幼年时父母离异,后来母亲又离世,他只能跟随恶染赌习的父亲贫困度日。在了解到他无力支付学费面临辍学的困境时,岳明璐不忍心看到这个有志向的孩子失学,不仅为他垫付学费、伙食费等,还为学生找到马头琴和舞蹈老师让他免费跟班上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名学生现在已经是声乐专业年组第一名,经常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马头琴演出。

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岳明璐始终通过一件件琐碎小事去教育、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将奉献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将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崇敬、对工作的热爱融入一言一行。

高金光

高金光是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的志愿者,也是西部爱心公益社内蒙站的副站长。自2012年6月加入西部爱心公益社以来,高金光多次带领其他志愿者开展西部支教、捐资助学等活动。

他和队员们积极与各地基金会联合,为残疾孤儿义诊、做免费手术,还帮助困难家庭。2014年3月,他们同内蒙自助游联盟一起为武川特殊教育学校的一个名叫张娇的聋哑女孩募捐人工耳蜗,刚开始在呼和浩特新华广场募捐,效果不太理想。后来又在呼和浩特维多利商场内募捐,共筹集捐款4万元,而人工耳蜗需要20多万元。张娇小姑娘很懂事,知道做手术的资金还有很大的缺口,哭着说不要再帮她募捐了。最后医院在有限的资金内给她做了耳蜗助听器,终于使小姑娘恢复了听力。在西龙王庙为贵州山区的小孩募捐时,小姑娘还上去跳了支舞,把爱心接力棒传下去。

同时,他们积极组织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活动,通过和学校联系、去志愿者家中走访,将了解到的情况写成材料,上传到网站寻找志愿者。还通过和各大学团委等机构联系,为贫困地区的学校做定向支教。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募集资金或组织志愿者,帮助贫困地区办学条件简陋的学校改善软硬件环境,并募集书籍帮助贫困地区学校建立图书室。

高金光在志愿工作中默默付出着自己的爱心,虽然一己之力微薄,但他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影响更多人参与到这奉献大爱的队伍中来。

他用朴素的语言与行动演绎着一个个平凡的故事,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传承着雷锋精神。

陈布克

陈布克是呼和浩特铁路局乌海工务段吉兰泰工区线路工。他九年如一日地照料着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贫困老人,他的善行义举赢得了大家的称许。

2005年深秋的一天,有人委托陈布克为布音达勒格老人修理水管。他细心地帮老人干完活后,看到老人面容沧桑,询问后才得知老人身体不好,且膝下无子,由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十分艰辛。心地善良的陈布克被深深触动了,决心尽己所能帮助老人。为了照顾好老人,陈布克查资料、问医生,不仅学会了浆洗缝补、烹饪调羹,还练就了一手推拿按摩的好功夫。每天不管单位施工多忙、多累,他都要在上班前先到老人家,为她洗脸、梳头、做饭,精心照顾老人日常起居。老人腰腿不便,并患有头疼病,他就隔三差五地蹲在床边给老人捏头、揉腿、捶背。每逢季节更迭,他还提前备好换季衣物,嘱咐老人适时更换。特别是入冬前,他早早就为老人清理好烟筒,修整好火炉,储存上足够的燃煤,从来没让老人挨过冻。就这样,一晃9年过去了,陈布克和老人的感情越来越深。

陈布克虽然平凡如尘,却用许多人一辈子都无法做到的事告诉我们:真情能够超越血缘,臻于大爱。

王红伟

王红伟是包钢万开公司的一名员工。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他立足本职岗位,把学雷锋做好事作为锻炼自我与发展自我的舞台。

2014年元月初,王红伟带领青年志愿者到昆区各街坊小区开展国家储备肉的发放工作。他不惧严寒,不怕辛苦,搬运发放储备肉百余吨,只为让广大百姓过上一个温暖的春节。

在“雷锋月”,他又积极组织参与万开公司团委在包头市职教园区餐厅志愿者工作。他带领志愿者每天早晨7点到达职教园区,打扫卫生,摆放餐具,维持就餐秩序,一干就是5天。3月24日晚,在完成当天志愿者工作后,万开团委临时接到紧急任务,本单位印刷厂承担着包钢职代会近两万份文印资料的印刷、分检及装订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能够按时交付上级部门会议材料,他主动请缨,带领40余名团员从职教园区赶赴印刷厂,将所有材料分检装订完毕,此时已是晚上9点钟,虽然都没顾上吃晚饭,但大家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王红伟在完成志愿者义务服务外,还积极组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他经常去敬老院看望、帮助老人,积极救助并帮一名身患白血病儿童筹款。在日常生活中,他不定期地参加社会义工团体活动。

王红伟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周围的人,他时时刻刻将爱岗敬业、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当成自己的职责与目标。

陈 伟

陈伟是内蒙古集通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大板机务段大板运车间学习司机。提起他的名字,朋友和同事总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入路不到三年,他从没有因自己是大学生而产生优越感,从实习生、见习生到学习司机,他踏实走好每一步。在日常工作中,他积极主动学业务、练技能,留心观察和学习现场业务知识。就这样,他从起初的茫然逐步走进业务人才尖端队伍。

有一次出乘前的按规检查机车,他发现机车左一动轮闸瓦上有一条疑似裂纹的极细痕迹。通过仔细确认后,他立即报告司机,并及时更换了闸瓦,同时将问题闸瓦入库按规定探伤。探伤结果出来后,完全验证了他的推断。这次考验也成为了他技术业务被广泛认可的试金石。

由于铁路乘务工作的特殊性,他时常无法接听家里的电话。有一次母亲生病做手术,家人焦急地联系他,可由于在运行途中,等车辆安全到达他才能给家人回电。父亲希望他能回来看望母亲,可陈伟表示不能在春运的紧急关头掉队。时时刻刻,他都把尽职尽责放在心间。

有一次回家探亲的路上,陈伟无意中了解到有一个叫张子健的小孩家境贫寒,父亲又因车祸去世,孩子上高中的学费没有着落。陈伟为圆孩子的上学梦,坚持每月资助他一部分学费,并表示以后也会尽力帮助他。

虽然陈伟没有令人瞩目的光辉业绩,但是他有着积极向上、一心向善的正能量。

姜丽娟

姜丽娟是甘河森工公司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副主任、工会生活保障部部长。在她看来,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具有螺丝钉的精神和向善助人的情怀,要在平凡的岗位彰显自己的价值。

14年前,当姜丽娟第一天参加工作到基层单位特困户走访的时候,看到困难职工的无助,她开始感受到了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离退休职工管理处在岗职工张志勇8岁的女儿患败血症,他的小女儿也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两个女儿巨额的医药费用让这个家庭陷入绝境。姜丽娟及时向工会领导反映这个情况,同时又与离退休职工管理处主任沟通,发动单位职工为他捐款1万余元,解决了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74岁的离退休职工管理处职工遗属刘桂芳年老多病,又带有一个45岁身患癫痫病的儿子,无助的她找到工会求助。姜丽娟不仅对这个家庭给予生活援助,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难题,还经常与老人聊天,帮助她用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老人逢人便说遇到了一个干女儿,是这个干女儿给了她生活下去的勇气。

闲暇的时候,她就会打电话问候特困职工,得知他们生活安好,她就会长舒一口气,心里释然了好多。每年春节,她都会收到一些困难职工发给她的祝福短信。她说,这就是工会工作带给她的快乐和幸福。

田光明

田光明是巴彦浩特供电分局抄表班班长。从事电力行业36年,他始终热爱电力事业,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用户做实事。

2010年,田光明调到腰坝营业所任所长。当时农牧民对电力服务了解甚微,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解决,面对故障束手无策,问题日积月累。田光明到农牧民中间去协调营业工作,真正做到让“蒙电服务进万家”。在这个岗位上,他事必躬亲,抄表、抢修工作他都全程监督,体贴地为用户服务。在腰坝营业所工作的日子,他休息的时间少之又少,营业工作以外的时间,他都全部用来巡线、排查隐患。每次抄表他都会为用户检查家里的线路和电器。短短几个月,整个镇上的人都认识了这位工作一丝不苟又和蔼可亲的“田所长”。两年的时间弹指而过,腰坝营业所俨然已换新貌,通过细微的服务和熟练的业务,腰坝营业所的工作已非常规范。

在局里初设抄表班时,繁杂无序的工作使人望而却步。田光明却主动请缨,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从头干起。现在,抄表班在田光明的带领下,从一个只有20人的小队伍扩大到了一个拥有43人的大集体,并且于2010年荣获了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阿拉善电业局“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攀得半山修到远,还需健履上高峰”。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田光明一定会留下更加闪光的足迹。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工作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不工作,爽飞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选工作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