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

2015-02-06王琦

湖北畜牧兽医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诊断防控

王琦

摘要:对小反刍兽疫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小反刍兽疫的临床诊断要点和实验室诊断方法,旨在为有效保障养羊生产和羊肉市场供给,进一步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诊断;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1-0035-02

小反刍兽疫(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PPR),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1-3]。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1942年在象牙海岸首次发生该病,其后,非洲的塞内加尔、加纳、多哥、贝宁等有该病报道,此后,亚洲的一些国家也报道了该病。1992年,约旦的绵羊和山羊中发现了该病特异性抗体;1993年,以色列、沙特阿拉伯首次报道有小反刍兽疫发生。近年来,我国周边国家小反刍兽疫疫情多发,呈地方性流行。2007年,我国西藏阿里地区首次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2013年12月以来,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区先后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为了有效地诊断和防控该病,笔者对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措施进行了介绍,旨在为有效保障养羊生产和羊肉市场供给,进一步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 病原

该病的病原为小反刍兽疫病毒,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4]。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病毒呈多形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病毒颗粒较牛瘟病毒大,核衣壳为螺旋中空杆状并有特征性的亚单位,有囊膜。病毒可在胎绵羊肾、胎羊及新生羊的睾丸细胞、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形成合胞体。小反刍兽疫病毒是有囊膜的病毒,自然环境下抵抗力较低,50 ℃ 60 min即可灭活;在pH<4.0或pH>11.0条件下失活;在冷藏和冷冻组织中能存活较长时间。醇、醚和普通清洁剂可以杀灭病毒,苯酚和2%的NaOH都是有效的消毒剂。

2 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山羊比绵羊更易感,临床症状更严重。岩羊、野山羊、盘羊等野生小反刍动物和亚洲水牛、骆驼等可感染发病。小反刍兽疫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传播方式主要是接触传播,可通过与病羊直接接触发生传播,病羊的鼻液、粪尿等分泌物和排泄物含有大量的病毒,与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衣物、工具、圈舍和牧场等接触也可发生间接传播,在养殖密度较高的羊群偶尔会发生近距离的气溶胶传播。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潜伏期一般为4~6 d,《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表明其最长潜伏期为21 d。

3 临床症状

山羊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绵羊一般较轻微。根据症状可分为温和型、标准型和急性型3种。

温和型病畜症状轻微,发热,类似感冒症状。标准型病畜出现发热,体温可达40~41 ℃,持续3~8 d,口腔黏膜充血,口鼻分泌物严重增加,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腹泻严重,有时有口腔溃疡;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有时表现支气管肺炎,类似羊支原体肺炎;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急性型病畜较少发生,感染后1~2 d内死亡。

4 病理变化

口腔和鼻腔黏膜糜烂坏死;支气管肺炎;可见坏死性或出血性肠炎,盲肠、结肠近端和直肠出现特征性条状充血、出血,呈斑马状条纹;可见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脾脏肿大并可出现坏死病变;瘤胃、网胃、瓣胃很少出现病变;组织学上可见肺部组织出现多核巨细胞以及细胞内嗜酸性包涵体。在消化系统,病毒引起马尔基氏层深部的上皮细胞发生坏死,感染细胞产生核固缩和核破裂,在表皮生发层形成含有嗜酸性胞浆包涵体的多核巨细胞。

该病可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如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5 实验室诊断

无菌采集病羊眼棉试子、口棉拭子、鼻棉拭子和抗凝血,采集被扑杀或刚死亡病畜的脾、胸腺、肠系膜和支气管淋巴结、肠黏膜、肺等组织,无菌采集全血,用常规方法分离血清。样品采集后,置冰上冷藏尽快送至实验室检测。该病血清学检测可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病毒检测可采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普通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PCR产物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可进行病毒分型。

6 防控措施

病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粪尿以及口鼻分泌物会不断污染的环境、传播疫病或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健康羊只,引起疫病扩散。追溯调查对于及时扑杀病羊、防止疫源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6.1 防疫管理

在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指导下,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场前应彻底消毒。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有关法律法规,严禁从疫区引进羊只,对外来羊只,尤其是来源于活羊交易市场的羊调入后必须隔离观察30 d以上,经临床诊断和血清学检查确认健康无病,方可混群饲养,切实提高生产安全水平[5]。

6.2 疑似病例管理

养殖户发现疑似小反刍兽疫患病动物后,应立即隔离疑似患病动物,限制其移动,加强消毒,并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6.3 疫点、疫区管理

抓好疫点、疫区和高风险区免疫,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工作,特别是新生羔羊的补免。对患病动物及时扑杀,尸体要焚烧、深埋;有疫情的畜舍应彻底清洗和消毒;对小反刍兽疫疫情认真做好监控工作。疫点内最后一只羊死亡或扑杀并经无害化处理后,并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至少21 d,疫区内没有新发病例,经风险评估后,由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向上级申请,方可解除疫区封锁。

参考文献:

[1] 李 震,董世娟,曾江勇,等,由麻疹思考小反刍兽疫的问题[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 31(1):78-80.

[2] 秦晓光,尹荣兰,沈国顺.小反刍兽疫的研究进展[J].现代畜牧兽医,2006(1):31-33.

[3] 刘佩红,沈素芳,黄 忠.动物外来疫病—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6):14-15.

[4] 徐向明,张 泉.小反刍兽疫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113-116.

[5] 蒙学莲,才学鹏.小反刍兽疫病毒致病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学,2010,40(7):758-761.

猜你喜欢

诊断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公众通用新冠肺炎防控指引
公众通用新冠肺炎防控指引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