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冷”不是艺术的标志

2015-02-06李妍婕

四川党的建设 2015年6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艺术品民众

·本刊记者 李妍婕

“高冷”不是艺术的标志

·本刊记者 李妍婕

2015年朱铭“雕刻人间”艺术展。图/杨永

《过河》 罗中立 丝网版画

4月11日,有“东方罗丹”之称的台湾著名雕塑家朱铭带着他的雕刻作品“人间系列”来到成都IFS广场,“上演”了一场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艺术之旅,希望让艺术走进大众,使公众在开放的空间里享受文化,感受艺术。

来到IFS广场门口,记者看到许多市民簇拥在那儿,争先和一组色彩鲜艳、姿态活泼、穿着特别的雕塑人物合影留念。走进商场,各楼层之间也摆放着朱铭“人间系列”的各种人物雕塑,比如购物、游泳、降落伞、宝贝等。驻足在这些雕塑前,市民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合影,说得最多的话:“这就是周迅演的电影《撒娇女人最好命》里面,她专门坐飞机去台湾看的那个雕塑大师的作品,快发个朋友圈。”

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品真的来到我们身边时,我们能够欣赏这些作品吗?这些作品会引起我们的思考,抑或成为我们照相的摆设?

艺术家 与民众悄然互动

5月12日,“霍嘉顺、胡霜桥线上义展义卖”专题页面,在自贡人肖毅创办的艺术品移动互联创投平台“艺术·能见度”正式上线。至此,4月底创建的这一原创平价艺术品线上销售、展示平台,已上线15位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

像这种互联网+艺术品展销的方式,近年来悄然流行,在雅昌艺术网“画廊频道”,就有近70家四川艺术机构在线展示并销售作品。

然而,它们多为艺术机构线下代理、拍卖业务的线上翻版,并且多销

售面向高端市场的知名艺术家作品。例如,庞茂琨、苏新平的油画出现在K空间的“线上展厅”;首尔迪文化艺术中心在线展销的作品,多出自赵朴初、吴昌硕、刘继卣、李琼久等名家手笔,价格很高。

一边是原创平价艺术品,价格合理民众选择面多;一面是名家作品,动辄几十万或者上百万,民众只能看看。对于这种艺术品消费格局,在艺术品收藏家、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谢晋宇看来很不正常:“国外的艺术品市场中,近30%的成交额都来自家庭

购买。而在国内,艺术品消费似乎成了圈子内的自娱自乐,与公众的审美和消费需求脱节。”

在送仙桥的琉璃工坊,记者见到雕塑家廖顺强正神色专注地打磨着手中的玉石作品,关于艺术品和市场、大众的需求问题,他认为:“艺术与生活之间是有矛盾的。艺术家做出的东西太生活了,艺术市场和机构不会喜欢;而艺术市场中意的艺术品,民众接受不了。”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让艺术融入生活呢?廖顺强说,从艺术家自身来说,要坚持自己的个性,认真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形成自己的风格,那么他做出的艺术品必然会有喜欢和欣赏的人,也就会有市场需求。

“现在北京一些地方,很多艺术家在探索一种新的观念和构想,他们做出来的艺术品不一定是在市场上卖,而通过声音、视觉、形状的改变和展示,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也会不停地思考问题,让观赏者和作者之间有一种互动,也许这是一种艺术融入生活的有益尝试。”廖顺强说。

从线上原创平价艺术品被民众购买装饰生活,到艺术家的一些有益尝试,艺术正在悄然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民众身边,结果如何还需要时间的验证,但是有改变就是一件好事。

2015中国巴蜀国际艺术博览会展出作品,风格各异。

《裙的故事》朱铭雕塑作品。图/杨永

艺术品 走出“深闺”寻知音

“将美术馆搬到公共空间去,把艺术品拿到公共社区里来,让艺术与民众有更多交流……”由成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办的“社区植入计划”展览在成都东湖公园开幕,曹晖、崔岫闻、谷文达、刘俐蕴、缪晓春、隋建国、向京、张大力等8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携力作参展,走出“深闺”的46件作品,让市民大饱眼福。

在展览现场,一对父子的身影吸引了记者,只见一路上爸爸都在小声同孩子交流现场的艺术品。这位年轻的爸爸对记者说:“希望孩子从小多接受艺术的熏陶,这个展览能让我们在公园里就参观到具有国际水平的作品,非常难得,也希望这样的活动持续下去。”

除此以外,成都蓝顶美术馆、K空间画廊等民营文化艺术机构,也相继将展览办到公园、小区、文化馆等场所,这些行动也说明当代艺术日渐“亲民”。

“当代艺术在国内的发展只有20多年,亟须向公众普及。如果只能在美术馆、画廊里呈现,多少显得有点高高在上,远离人们的文化生活。”蓝顶美术馆策展部负责人丁奋起说,所以我们将展品推出来,主动走出美术馆“找观众”,让艺术不再“高冷”。

5月15日,在成都新会展中心举办的2015中国巴蜀国际艺术博览会开幕,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画廊、艺术公司、藏家和机构,带着他们高水准的艺术作品亮相,市民既能汲取艺术的营养,又能接受艺术的洗礼。

另外,K空间负责人杨凯透露,“走进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公益系列展”今年还准备走进温江等区县,并逐渐扩展到省内各市州,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在二三线城市民众中的普及。

《卓嘎的天空—之五》 甘庭俭 丝网版画

艺术人生 该是一种生活常态

像伦敦、巴黎、纽约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不仅有现代气息,同时也是艺术前沿地带。艺术馆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个艺术交流的平台,也成为了普通人的生活习惯。

“在那里,周末家庭日的时候,你经常会看到家长带着自己的小孩去艺术馆参观展览。”

在成都也有这么一个地方,周末的时候汇聚了许多家长、儿童和艺术家,他们参观艺术展览、创造艺术作品,让艺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沿着天府大道一路向南到达双流麓山,A4当代艺术中心就坐落在这一片低洼的、洋溢着托斯卡纳风情的峡谷之中。

第二届“i Start儿童艺术节”已经在这里开幕,艺术家和孩子们发挥奇思妙想,一起完成了极富未来感和童话色彩的“IDEAL WORLD:不可思议的世界”主题展,还有儿童戏剧演出、户外艺术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为整个城市的儿童、家长搭建了一个多元化体验、交流的艺术空间。”

近千位小朋友和艺术家、戏剧家、动画师、建筑师一起,用童话思维构建空间及作品,创作出一系列颇具创意的绘画、动画、戏剧等作品,组合成亦静亦动的主题空间。

无论置身于奇妙温暖的戏剧展厅、亦真亦幻的“魔镜”空间、穿梭“奇境”的巨树,或是领略每一个小朋友天马行空地创作品,都让人感受到孩童世界带来的无限可能性。

馆长孙莉说,通过这些艺术创作活动,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认识,艺术就是一种生活状态,它离我们并不遥远,慢慢地,它就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以前觉得艺术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别说孩子,大人都看不懂。”带着女儿参加活动的林女士说,现在每个周末都会来这里,跟着孩子去参观作品、听艺术家的讲解,那种距离感就会消失,从孩子抓起,对他们进行艺术的培养,以后艺术和生活会融入得更好。

(责编:彭纳)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艺术品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