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5-02-05李升玉李晶张兴国
李升玉,李晶,张兴国
(1.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畜牧兽医局271000;2.李晶曲阜市畜牧局273100;3.张兴国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261061)
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李升玉1,李晶2,张兴国3
(1.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畜牧兽医局271000;2.李晶曲阜市畜牧局273100;3.张兴国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261061)
改革开放至今,为了满足国内对禽肉、蛋日益增长的需要,养禽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肉鸡、蛋鸡都实现了多样化、差异化发展,水禽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蛋鸡生产国,第一大水禽生产国和第二大肉鸡生产国,其中蛋鸡存栏量超过16亿只[1],特种禽类养殖规模也位居世界前列。但不可否认的是,禽病的不断持续发生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养禽业的发展,并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问题。因此对禽病的研究是国内目前养禽业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实现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防治是解决禽病问题的最主要手段。
禽巴氏杆菌病(Avian Pasteurellosis)又称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发病急,流行快,剧烈腹泻,出现急性败血性,死亡率高[2]。也可出现慢性经过,慢性病例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该病属接触性传播疾病,是一种基础性群体多发急性传染病,对多种家禽致病性较强,给国内快速发展的养禽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给养禽业带来很大的损失。本文从临床综合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着手,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
1.1 临床综合诊断
1)流行特点:禽巴氏杆菌病对常见各种禽类都极易感染,家禽相对野禽来说感染几率更高,而家禽中的鸡、火鸡、鸭最容易受到感染,鸭比鸡更易感,多呈最急性和急性型,鹅易感性较差。雏鸡对巴氏杆菌有一定的抵抗力,较少感染,3~4月龄的鸡和成年鸡较容易感染[3]。
巴氏杆菌是一种条件病原菌,可在某些鸡的呼吸道中存在。家禽一旦发生本病,很难查出其传染源。本病的发病既可因外源性感染,也可因内源性感染。且本病的感染途径广泛,呼吸道最易感,消化道以及伤损皮肤等也可以感染。感染鸡群使用的器械以及自身排泄物、皮肤组织脱落物等都是传染的主要媒介。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天气变化剧烈,温差幅度较大或高温高湿时更易发生。
2)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9 d,人工感染通常在24~48 h发病。本病的临床症状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
最急性型:以禽类的快速死亡为最主要表现,前期几乎无症状,个别鸡群精神不振,然后突然发病出现大批死亡。最短病程仅有几分钟,最长也不超过几个小时,死亡时伴有抽搐和拍打翅膀等现象。
急性型:此型常见。病鸡体温升高到43~44℃,精神沉郁,闭目缩颈,食欲下降或废绝,渴欲增加。常有腹泻,排出黄色稀粪。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加。冠和肉髯青紫色,有的病鸡肉髯肿胀,有热痛感。最后衰竭、昏迷死亡,病程短的约半天,长的1~3 d,病死率很高,多发生在成年鸡。发病鸡群产蛋量减少甚至停止。
慢性型:多发生在流行的后期,也可由急性型病例耐后转变而来,或由毒力较弱的菌株引起。以慢性肺炎、慢性呼吸道炎和慢性胃肠炎较多见。病鸡常表现冠、髯苍白,呼吸困难,消瘦,腹泻。关节肿大,有的发生跛行。个别病例表现为鼻腔发炎部位明显,排出大量恶臭分泌物。有的病鸡出现长期腹泻,病程可长达数周,鸡群产蛋量下降。
3)病理变化:最急性型病理变化不明显,个别病鸡解剖后可见心脏外膜及心冠状沟有少许出血点。
急性型病变是最为明显和典型。对病鸡进行解剖可见腹部皮下组织,肠道黏膜以及脂肪沉积部位有点状出血。鸡的日龄越大,病程越长,肝脏上有坏死灶的病例越多。
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各种器官组织的慢性病变。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时,鼻腔、气管、支气管呈卡他性炎症,鼻腔和鼻窦内有多量黏性分泌物。
鸭的病理变化与鸡基本相似,心肝的病变相同。肺呈多发性肺炎,间有气肿和出血。鼻黏膜充血或出血。肠道以小肠前段和大肠黏膜充血和出血最严重。
1.2 实验室诊断
为了进一步对病情作出准确诊断,可选取病禽的血液或者肝脾切片进行姬姆萨染色,若发现有大量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则基本可以判定为该病。
2 防治措施
2.1 一般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做到全进全出。引进种禽时,必须从无病禽场购买。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由于本病菌为条件致病菌,各种不良因素都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发病。因此,应尽量消除如禽群拥挤、圈舍潮湿、营养缺乏,有寄生虫寄生或长途运输等各种发病诱因。
2.2 免疫接种
由于免疫期短,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但在禽霍乱常发地区,还应接种菌苗进行预防。目前国内预防禽霍乱使用的活苗为禽霍乱G190E40弱毒菌苗,常采用饮水免疫,一般在6~8周龄首免,10~ 12周龄二免,免疫期为3~3.5个月;灭活菌苗有禽霍乱氢氧化铝苗、禽霍乱蜂胶苗等,常采用肌肉注射,一般在10~12周龄首免,16~18周龄再次免疫,免疫期为3~6个月[4]。有条件的鸡场,可以用本场的病死鸡肝脏制成禽霍乱组织灭活苗,也可分离病死鸡体内致病菌株,制成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菌苗,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2.3 药物预防
可定期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预防。但在药物预防时,易导致菌群失调和耐药菌株,停药后可再度复发,应慎重用药。
2.4 治疗
红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壮观霉素、氟苯尼考、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氟哌酸、喹诺酮类药物等对本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有条件的鸡场可通过药敏试验选择应用。
在治疗病鸡的同时,应对假定健康鸡群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也可以对假定健康鸡群应用自家灭活菌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对禽舍、周围环境和饲养管理用具,应彻底消毒,粪便及时清除,堆积发酵处理,将病死鸡全部烧毁或深埋。■(编辑:常迪)
[1] 2014年我国蛋鸡产业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 2015(01):34-36.
[2] 郭德根.禽巴氏杆菌病的综合防制[J].湖北畜牧兽医.2011(01): 12-14.
[3] 李浩,刘阳,李长安.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杂志.2011(02):50-51.
[4] 王彩丽.禽巴氏杆菌病的防治 [J].今日畜牧兽医.2011(04): 18-19.
10.3969/j.issn.1008-4754.2015.09.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