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非特异性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

2015-02-05

中国动物保健 2015年9期
关键词:免疫力屏障鸡群

(青岛汇鑫佐君畜牧服务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01)

提高非特异性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

刘典佐

(青岛汇鑫佐君畜牧服务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01)

非特异性免疫力是机体自身的一种广泛性免疫能力,是机体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步完善的一种免疫能力。在机体受到外源性病因侵害时,它不需要事先发出信号,就可以立刻作出响应,有效地防止各种病原体的入侵。因此,非特异性免疫力是预防疾病发生的基础免疫力。

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都有自己独有的各种功能和屏障,由此组成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机体中各种吞噬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嗜中性细胞)、NK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一些化学物质(如消化液、溶菌酶等)都是非特异性免疫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外源性致病因素进入机体后,最早发挥作用。

1 各器官的免疫功能

1.1 肝脏的主要免疫功能

①消除外来抗原,清除内毒素;②调节免疫活性细胞的再循环及移位;③产生免疫球蛋白,参与全身免疫反应;④制造补体,增强非特异性免疫防御;⑤产生各种免疫调节因子,维持免疫适度及有效免疫力;⑥选择性清除循环系统的免疫复合物,降低其对一些器官,如肺脏、肾脏、心脏等的损伤。

1.2 肠道的免疫作用

肠道的免疫功能是指正常肠道具有较为完善的功能隔离带,可将肠腔与机体内环境分隔开来,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的功能。肠道屏障包括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机械屏障及免疫屏障四层。

1)化学屏障:由胃肠道分泌的胃酸、胆汁、各种消化酶、溶菌酶、黏多糖、糖蛋白和糖脂等化学物质构成了肠道的化学屏障,对入侵病毒细菌及其毒素有直接和间接的破坏和清除作用。

2)生物屏障:肠道是动物机体最大的细菌库,寄居着大量的细菌,其中大多数是有益菌。这些常驻菌群的数量、分布相对恒定,形成一个既相互稳定又相互依赖的微生态系统,构成肠道的生物屏障,使外来的病原不易进入机体。

3)机械屏障:肠道黏膜由很多肠道上皮细胞排列连接而成,形成了一道机械屏障,并能够通过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摆动防止有害微生物、寄生虫、毒素等入侵内环境。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间通过一系列的连接方式阻止病原的入侵,这是一种机械屏障;肠道的不断蠕动和节律运动使细菌不能在局部肠黏膜长时间滞留,起到了肠道自我净化和清洁作用。

4)免疫屏障:在微生物屏障之下,肠道还有着多个的淋巴滤泡集结和无数个散在于肠道的弥散性免疫细胞,起着免疫提呈、应答的诱导、活化及执行作用。同时,一些非特异性免疫细胞还具有直接的杀伤、清除、吞噬作用。肠道的分泌型IgA是胃肠道和黏膜表面主要免疫效应分子,对消化道黏膜防御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具有一个共同点:细胞膜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的维持,有赖于细胞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存在,而不饱和脂肪酸结构的正常有赖于机体的各种抗氧化机制,这对维护肠黏膜的黏膜免疫功能极为重要。

1.3 呼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

呼吸道黏膜由很多的柱状纤毛上皮细胞组成,其纤毛不断地向前摆动,可以清除进入呼吸道的异物。呼吸道黏膜还有一些粘附于呼吸道内壁或分泌于粘液表面的巨噬细胞,可以清除入侵的细菌、粉尘、衰老的细胞、失活的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道表面的黏液层,可以起到加温、湿润、过滤、清洁、黏着空气异物或病源颗粒的作用,鸡只可通过甩头将这些黏液甩出。呼吸道黏膜固有层内的黏液中,含有大量浆细胞分泌的IgA,IgE以及少量由血管渗出进入肺内的IgG,对黏膜起着局部免疫的作用。

1.4 皮肤的屏障作用

皮肤作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首道屏障,不断抵御环境中各种危害因素侵害(包括物理屏障、色素屏障、神经屏障和免疫屏障等)。尤其是皮肤免疫屏障在保护机体免受各种刺激因素的损伤和促进机体损伤后修复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皮肤免疫屏障是机体抵御外界有害因素侵袭的重要免疫因素,由表皮中多种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T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等)构成。对于抗原提呈、防御素和内源性抗菌多肽的表达,对抵御外界微生物入侵具有很重要作用。真皮内血管外细胞(如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在皮肤免疫中也起重要作用。

免疫系统是一个整体,上述所说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另外,脾脏是机体特别是成熟期机体免疫细胞的集散地,是生发中心,具有更为重要的免疫功能,中枢性免疫器官(如骨髓、法氏囊、胸腺等)是免疫系统的生发中心。

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强弱决定着特异性免疫力的强弱,只有具备强大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才能获得强大的特异性免疫力。大多数人,对于特异性免疫力非常重视,而往往忽视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提高,这是本末倒置的。

2 通过各方面的优化,达到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的目的

1)把好种鸡关,确保种鸡的营养保健和特异性免疫,保证后代的健康。

2)加强饲养管理,为鸡群创造适宜的环境。定时给予雏鸡应激训练,提高抗应激能力。

3)加强饲料营养,饲喂优质全价饲料,保证获得坚强的免疫抵抗力。注意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如添加VA可以维护呼吸道、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增强上皮组织的防御能力等。另外要注意VD、锌、铁、硒等的添加,这些物质对免疫活性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4)充分利用中药及其提取物的保健功能,健脾益生、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

5)使用免疫活性因子(如干扰素、植物血凝素、淋巴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抗体蛋白等),加强对机体的保护。

6)提高优质多糖(如黄芪多糖、甘露寡糖、葡聚糖、植物多糖等)、蛋白小肽的总量供应,增强鸡群的免疫力。需注意单一多糖长期使用可能会发生疲劳现象,复配多糖的效果更为稳定。使用蛋白分解酶增加蛋白质的消化利用,提高机体免疫力。

7)添加微生态制剂以维持肠道的生物屏障、免疫屏障和肠道功能,提高鸡群的消化系统保护能力,提高黏膜免疫保护力,提高整体免疫抵抗力。

8)由于各种免疫抑制性因素的存在,导致免疫器官的退化萎缩,霉菌毒素的普遍存在可导致胃肠黏膜屏障破坏损伤,且能够破坏多种维生素(如VA、VD、VE、VC、VB6、生物素等),诱发免疫功能的低下,导致非饱和性脂肪酸氧化,进一步导致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变性或能力下降,进而引起特异性功能的下降。添加非饱和性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质(维生素VA、VD、VE、VC、VB6、生物素)及抗自由基物质,保护细胞膜的流动性,维护免疫细胞功能。

9)对发病鸡群进行合理有效地治疗,并及时修复发病鸡群受损的组织和器官,加强机体的生理机能恢复,保护机体的免疫力。

10)注意睡眠休息。长期以来有些养殖户为了提高肉鸡的采食量,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人为性地不让鸡只具有睡眠休息的时间,殊不知在噪杂和光照的环境下,鸡只的睡眠质量是很差的,达不到对体质的要求,这样会降低鸡只的免疫力。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每天熄灯至少3个小时以上使鸡只在黑暗情况下得到充分的休息。鸡只在黑暗环境下会保持安静,并得到充分休息,而且在睡眠环境下鸡只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和内分泌降低,其体内的巨噬细胞活跃,肝脏的解毒能力增强,增强了对病毒细菌的清除和杀灭,同时还能使基础代谢率降低,很快恢复体力。同时,在进入睡眠时鸡的大脑兴奋性降低、耗氧量降低,有利于能量在大脑的积蓄而使正常时的神经反射能力提高,还有利于大脑对机体的整体反射控制。

11)注意饲料的质量,尽量选用没有或含霉菌毒素低的饲料。在饲料中加入脱霉剂,或在饲料、饮水中加入霉菌毒素复合降解酶来应对饲料霉菌毒素普遍超标的现象,这也是一项有效措施。■(编辑:常迪)

(本文由鸡病专业网特别推荐)

10.3969/j.issn.1008-4754.2015.09.007

猜你喜欢

免疫力屏障鸡群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咬紧百日攻坚 筑牢安全屏障
屏障修护TOP10
多咀嚼也能提高免疫力
巧用“四招”提升免疫力
一道屏障
SPF鸡如何定期监测
巡视干部必须增强“免疫力”
维护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强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