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羔羊痢疾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2015-02-05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察尔森镇政府内蒙古兴安137718)
北方地区羔羊痢疾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鲍五月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察尔森镇政府内蒙古兴安137718)
痢疾在羔羊养殖经营中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病种,其特点是发病快,死亡率高,影响范围广会造成大批羔羊死亡,导致出现巨大的经济效益损失。
1 羔羊痢疾病
羔羊痢疾也称为羔羊梭菌性痢疾,俗称“红肠子病”,痢疾病发针对的主要对象是出生1~3日龄的初生小羔羊,特征为初生小羔羊出现连续腹泻和小肠溃疡等症状,痢疾发病快死亡率很高。
1.1 羔羊痢疾病原体
羔羊痢疾的病原为B型魏氏梭菌,是在羔羊刚出生的时候,魏氏梭菌从母羔羊给小羔羊哺乳、饲养员对新生羔羊的接触以及羊粪等途径进入新生羊羔消化系统,导致初生羔羊患有痢疾。
1.2 羔羊痢疾的病体症状
羊羔痢疾传染病的发病对象是初生小羔羊,其潜伏期为1~2 d。小羔羊出现痢疾病发初期的症状为:小羔羊精神萎靡,低着头缩着背,食欲不振,此症状持续几天便会演变成腹泻,大便味臭,粪便形状不一,粪便颜色或黄、或绿、或黄绿、或灰白,其质或稠或稀,发病后期甚至出现血便的现象,直至此时小羔羊体渐虚弱无法站立。
小羔羊痢疾病发的死亡前兆:小羔羊四肢疲软,无法站立,呼吸不畅,嘴角有白沫流出,肢体抽搐,并在逐渐昏迷的过程中保持头往后仰的趋势,一旦体温下降就会在短时间内死亡。
2 羔羊患有痢疾的病因
小羔羊患有痢疾的传染源为:痢疾病羔羊、带魏氏梭菌的母羊、痢疾病羊的粪便;其病因分气候因素、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等三方面因素。
2.1 气候因素
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不均匀、寒暑特征变化显著。冬季漫长而寒冷,大部分长达5~7个月。而1月份是整个一年当中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下降;夏季短暂而温热,大部分地区只有1~2个月,而7月最热,平均最高气温达到20~40℃。昼夜温差变化较大。一旦入冬,牧区全部被范围广阔的积雪覆盖,这对羔羊进行分娩、初生羔羊成长等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引发痢疾的出现,导致初生小羔羊死亡。
2.2 外部因素
内蒙古是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大,羊圈温度低等因素容易给初生小羔羊的成长埋下隐患。
母羔羊在怀孕期间因为没有补充足够的饲料导致营养不良,致使羔羊母体体质弱,生下的小羔羊也会体质虚弱多病,抵抗力较差。
羊羔养殖环境没有严格的卫生标准,没有及时清扫羊羔粪便,致使羊圈潮湿阴暗,这样不合格的环境不利于小羔羊的成长。
2.3 内部因素
对小羔羊的哺乳时间不定,使小羔羊进食没有规律,体制瘦弱,反应迟钝,导致小羔羊自身免疫力降低,面对大量细菌没有抵抗力,尤其是无力抵抗痢疾病菌的侵袭。
如果羊圈卫生条件不达标,就更容易诱发痢疾的发生。
3 羔羊痢疾的防治措施
针对羔羊患有痢疾的防治措施,从环境、母羊、小羔羊等三个方面提出若干有效措施,对痢疾进行有效预防。
3.1 环境的防治措施
羔羊养殖场在羊羔怀孕周期内按时用适量的石灰粉或漂白粉溶液对羊圈以及羊圈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尤其在羊羔分娩前要时刻对羊圈进行消毒,保证羔羊分娩环境没有有害细菌,并保持羊圈内部干燥温度适宜、环境干净整洁、安静。
3.2 母羊的防治措施
提高母羊在怀孕期饲料量的喂养,保障母羊在怀孕周期之内和分娩之后体质强壮,有很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这样生下的小羔羊才会更健康。
对怀孕期的母羊在分娩前一个月,进行羊梭菌多联苗注射,能够有效地让初生的小羔羊从母羊初乳中获得被动免疫的能力,从而达到抵抗痢疾的目的。
分别给怀孕母羊在分娩20~30 d、10~20 d等两个阶段进行后腿内侧皮下羊痢疾氢氧化铝菌苗的注射,疫苗药剂量分别为2 mL、3 mL,其疫苗效果显著,在注射后1 d便可以使母羔羊产生免疫力。
3.3 小羔羊的防治措施
以碘酒对初生的小羔羊的脐带进行消毒,预防痢疾或其他病菌从脐带进入小羔羊体内,保证小羔羊的体质健康,不受病菌侵袭。
让初生的小羔羊吃到足够的初乳,提高小羊羔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并对出生后12 h内的小羔羊进行灌服土霉素,且每只小羔羊每次服用0.15~0.2 g的剂量,1次/d,连续灌服5~7 d,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痢疾。
养殖人员要对初生小羔羊精心照顾,保证小羔羊的成长环境温度适宜,哺乳要有规律,也可以适当的运用药物对痢疾进行预防,如:鞣酸蛋白0.2 g、磺胺脒0.5 g、恩诺沙星0.5 g等药物治疗。
4 小结
由于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变化较大,而羔羊痢疾疾病给养殖单位的畜牧业发展造成了阻碍,这对初生羔羊的生存带来严峻的挑战。所以,必须加强对新生羔羊痢疾防治措施的落实,打造优质的羔羊养殖环境与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策略,这样才能防治羔羊痢疾的发生,为畜牧业发展带来长久的经济效益。■(编辑: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