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三点,寻找三味

2015-02-05王巧云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17期
关键词:散文生活语文

王巧云

散文是高中语文教材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文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散文鉴赏有如下要求:“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而且,根据新课标对中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所提的具体要求,散文教学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最佳途径。因此,散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何使学生的散文解读能力有所提高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一下几个方面做些思考:

一、落实散文的动情点,寻找生活味

语文和生活是不能分割而论的。作家的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解读作品不应脱离作家创作时的生活;文本解读的实际功效也要求不可脱离读者的现实生活,应注重挖掘其生活味。比如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描摹他们的音容笑貌,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字里行间融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全篇洋溢着悲愤炽烈,学习这篇文章就必须要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换位思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比如在教学中提出这样的假设:如果“微笑”“和蔼”的刘和珍是你的同学和朋友,她去请愿被杀害,还要受诬蔑,你内心会有怎样感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到鲁迅的悲愤之情,更能唤起学生们对刘和珍的敬仰和对她的死的沉痛心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每一篇文章中的景、物与事,走进作者生活和观察的世界,从而捕捉到作者涌动的情感。《小狗包弟》总能让我们想起自己养过的小动物;《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那位老师形象,让我们每次读来仍如在眼前;《荷塘月色》我们可以透过月夜荷塘上幽静、安恬的梦幻般景色,去捕捉到作者隐含其中的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感受到文章的奇妙之处。

因此,学习散文要鼓励学生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作为语文教师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把更多的生活资讯融入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读写人记事的散文,帮助我们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的精神和人生的意义;读写景状物的散文,让我们感受到荷的清香、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引领我们领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读山水游记类散文,随着作者的足迹饱览了大地山川,风物美景,体会“登上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

二、落实散文的知识点,寻找语文味

目前语文教学弥漫着一股浮躁之风:总希望不必进行扎实艰苦的知识教学,就能使学生很快具有某种“能力”。都在赶“乐学”的时髦,而“苦学”遭人鄙弃。可是任何能力的形成都要借助知识的积累,如果说能力是“大厦”,那么知识就是“地基”,只有打下牢固的“地基”,才能建造起雄伟的“高楼”。积累知识才是形成能力的正道。

首先要掌握散文的文体特征。解读散文,把握文章主旨,关键是找到作者最想说的那句话,也就是散文的“神”。紧扣文眼,寻找行文脉络,目的是以点带面。还以《荷塘月色》为例,教师要紧紧抓住开篇“这几天颇不宁静”这个文眼,作者在心情“颇不宁静”时,在荷塘产生了一种“偷来的片刻逍遥”。当然,仅仅紧扣住“文眼”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理清行文的脉络。行文脉络,是一个完美、严谨的艺术整体的脉络和筋骨,在全文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我们在指导学生分析文思时,还要指点学生明了每一篇散文的精巧的艺术构思。比如,在学习《赤壁赋》时,指点学生把握文章感情变化的线索,当学生能够找到作者感情由“乐”到“悲”再到“喜”的变化线索时,学生才会进一步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才能理会“乐”只是作者对内心愁苦的暂时忘怀,而在深沉的“悲”之后作者最终能够超脱释怀“喜”的思想高度和人生境界。第三,要教好散文还得要以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地朗读来品味散文文质兼美的语言。朱光潜在《散文的声音节奏》一文中说:“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品的情趣、气势或神韵。”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散文仔细玩味的好习惯,只有认真品味,才能品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韵味与真情实感,才能体会文章的精妙。

三、落实散文的着力点,寻找人文味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是现当代散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将担负起生命语文回归的重任,因为散文的美早就浸透到了华夏儿女的血液中。散文是多彩的文字,散文课堂应是五彩斑斓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课堂。

让学生发现美。散文最重要的特质是有诗意,有“味”,高中散文教学更是美育的重要阵地。散文尤其讲究语言美。《荷塘月色》中写景的语言,像余音袅袅的洞箫、明净无尘的水晶,透明和清丽的文字,怎不让高中现当代散文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呢?如散文《故都的秋》中的语言,像甘冽清澈的山泉、曲径通幽的园林、烟波云海的扇画,透出大自然的灵性和秀丽。其次,注重散文的美育功能。语文教学的终极意义只能是精神性的东西,给学生的人生打下对真善美的追求的精神底子。钱理群教授说过:“人在年轻时代有这样的精神垫了底,以后无论遇到什么艰难曲折,经历了怎样人生的、精神的危机,都能从容应对,坚守住基本的精神路线,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势,不至于在精神上被压垮。”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人行天地中,饱吸大自然的甘霖,饱赏大自然的美景。那寂静清幽的荷塘,那清静悲凉的故都的秋,那繁密而葱茏的绿,那清幽宁静的兰亭,那空明澄澈的赤壁,己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迹。

总之,散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成,对于散文的教学,我个人认为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散文,寻找到生活味、语文味、人文味。散文教学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理解散文中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感悟;从语文的本质“言语”出发,培养学生的语感,增长知识和能力;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提高语文素养,打下精神的底子,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散文生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