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其中味?
2015-02-04
编者按
许多国人对乌克兰的印象,首先是足球明星舍普琴科。这位球星之所以获得“核弹头”的绰号,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乌克兰曾是苏联重要的军工生产基地、核武器部署地区。在冷战结束后,乌克兰生产的军火在世界各地的军备招标会中,也是常客。但时过境迁,荣光不再。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但乌克兰的军工业却没能独立起来,反而是败象频生。特别是2013年以来的动乱导致的乱局和克里米亚的入俄,更是对乌克兰的军工业带来重创。基于此,本文对乌克兰现存的军事工业及出口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以使读者增进对这个黑海沿岸军工大国的了解。
在苏联时代,乌克兰既是苏联的粮仓,也是苏联的工业中心之一。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从苏联继承了多达3594家军工业相关企业,其中直接从事武器生产的有700多家,职工140万人。独立之后的乌克兰所承担的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的威慑欧洲的重要前进基地转变为一个以维护自身安全为主的国家。于是乌克兰对其从苏联继承过来的军队进行了裁撤,来自本国军队的武器订单也大量减少。此外,乌克兰本身是一个能源贫乏的国家,60%以上的能源需要进口,在上世纪90年代末,乌克兰每年要花掉2/3的政府财政收入来进口能源。工业体系的不平衡还迫使乌克兰每年大量进口轻工业产品以供国内消费。为此,乌克兰的军工业一直在艰难转型。一方面大量开展军转民项目,另外一方面保留重点企业,努力拓展国际市场,以换取外汇收入,弥补贸易逆差。
日趋萧条的军工产业
在苏联时代,位于乌克兰的安东诺夫航空科研生产联合体、哈尔科夫航空公司、基辅飞机制造厂、扎波罗热“进步”机械制造局和马达西奇公司都是享誉世界的一流航空企业。其他诸如利沃夫、科诺托普、奥德萨、尼古拉耶夫、米格修理等等航空修理厂也拥有一定的军机修理、小改能力。
航天方面,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的南方科研生产联合体是苏联时期最重要的弹道导弹生产单位之一。阿尔乔姆公司则负责生产R-27、R-77等战术导弹。基辅市“武库”国家特种仪表厂则可以生产空空弹的光学/雷达导引头。
地面武器科研生产是苏联军工遗产中最大的一份。哈尔科夫莫洛佐夫设计局和马雷舍夫机车车辆厂曾是前苏联时期重要的坦克研制和生产单位之一,马雷舍夫机车车辆厂与车里雅宾斯克、下塔吉尔、基洛夫并称苏联四大坦克厂,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坦克产能最高的“超级工厂”之一。此外,利沃夫坦克修理厂、基辅坦克修理厂也拥有坦克大修和改造能力。
位于尼古拉耶夫的黑海造船厂、海洋造船厂和61名公社社员造船厂都曾是前苏联时期的重要造船企业。
虽然优势产业齐备,但在独立之后,由于乌克兰整个国家的经济出了较大的问题,“去工业化”的趋势十分严重。一部分军工产业的原有链条建立在整个苏联的社会化大生产体系上,在脱离这个体系之后,原材料、分系统的供应跟不上,生产能力迅速衰退。另一部分产业表面上非常活跃,在国际市场四处出击,但实际上也是艰难苟活。
航空方面,安东诺夫公司在安70运输机推广屡屡受挫之后,只能依靠安-124、安-225机队的商业运营和对外提供技术咨询方案来维持其研发能力。哈尔科夫和基辅飞机制造厂则以生产安32和安74、安140等支线飞机为主。国际上的大型干线飞机市场被欧美垄断,乌克兰航空厂商根本无法进入。
乌克兰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能力显得不足。直至今天,乌克兰仍在生产苏联时代研制的航空发动机,或是对其进行有限改进和完善,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渐渐降低。
航天方面,南方科研生产综合体根据乌俄协议,每年为俄罗斯少量提供弹道导弹,其他的则是为一些商业发射提供运载火箭。
阿尔乔姆公司和武库仪表厂由于缺乏乌克兰空军的导弹订单,因而也大力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为其他国家装备的苏制空空导弹提供技术支持,并为这些国家仿制生产苏制空空导弹提供配件。
苏联的坦克工厂一般和设计局就近搭配,一起负责坦克的研发和生产。位于哈尔科夫的莫洛佐夫设计局和马雷舍夫工厂便是这样的一对组合。1970年代,当哈尔科夫设计局推出了T-64系列坦克后,马雷舍夫坦克工厂就一直负责生产T-64系列和其配套的5TD发动机。
5TD发动机是一种5缸直列对置二冲程柴油机。它的原型最早是一种铁路内燃机车发动机,后来因为较B2系列发动机体积和功率有优势而成为了T-64坦克动力的首选。6TD发动机则是5TD的发展型,发动机气缸数从5个增加到了6个,最大功率从514.5千瓦相应的增加到了735千瓦。因为其功率与当时T-80使用的GTD-1000燃气轮机相当,所以在莫洛佐夫设计局和马雷舍夫坦克工厂在转产T-80UD坦克时,自然而然成为了T-80UD坦克的配套动力。
苏联解体之后,莫洛佐夫设计局和马雷舍夫工厂丧失了来自俄罗斯方面的坦克订单,而乌克兰方面在大幅度裁撤部队,新的坦克订货也寥寥无几。在这种情况下,两家只能一起合作寻求来自国外的订单维持生存。
1993-2000年,乌克兰为库存的T-80UD寻求买主。开始,莫洛佐夫和马雷舍夫在对巴基斯坦销售T-80UD的合同中合作的还算比较愉快,两家一起翻新库存的T-80UD,并且配备由马雷舍夫生产的6TD发动机。然后在之后,因为巴基斯坦发现乌克兰提供的T-80UD坦克性能不达标,并且取消后续购买T-84坦克的意向,转而购买MBT-2000坦克。于是两家的合作关系产生了裂痕。莫洛佐夫设计局负责T-84的研制和部分零部件,马雷舍夫工厂则负责T-84整车,同时又为MBT-2000坦克提供6TD-2发动机。也就是说马雷舍夫和中国一起为巴基斯坦的合同而努力,而莫洛佐夫在巴基斯坦弃T-84而取MBT2000后,什么也没得到。
此后两方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僵。马雷舍夫工厂无论是在与莫洛佐夫设计局一起翻新T-64坦克,还是在支持MBT-2000坦克的外贸中都能获取足够的利益。而销售寥寥的T-84让莫洛佐夫赚取的利益远远少于前者。这使得两家单位在涉及6TD-2发动机出口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媒体曾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endprint
艰难的主战坦克出口之战
在2002年马来西亚购买波兰的PT-91M主战坦克之后,泰国军方就开始对购买新的主战坦克重视起来。在购买T-84“堡垒”M之前,泰国军方最新型的主战坦克只有从美国获得的二手M-60A1/3和中国的69Ⅱ坦克,皆无法与PT-91M抗衡。所以泰国陆军对于新主战坦克的要求非常现实,就是超过周边国家已经拥有和未来可能拥有的三代坦克。
2011年3月,泰国军方宣布,与乌克兰签署购买价值72亿泰铢的49辆T-84“堡垒”M主战坦克。这是T-84首次打入东南亚国家市场。T-84中标的主要原因就是其性能超过PT-91M坦克。泰国进行的招标中,参加竞标的有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和德国的坦克。中国和俄罗斯不接受易货比例过高,德国不向政治不稳定地区出售武器,剩下的就只有乌克兰的T-84“堡垒”M坦克,所以两国达成合同完全合乎情理。同样,中乌两家都参加了孟加拉国和缅甸的坦克竞标,结果截然相反,原因是孟缅两国面对的是来自印度T-90S系列的威胁,选择一款性能更好的坦克理所应当。
在泰国宣布购买首批T-84的同时,乌克兰方面放出消息说,泰国与其签订了多达200辆坦克的购买意向。然而,两年过去了,这个意向迟迟得不到泰国方面的落实,甚至在泰国军方公布对外采购计划的网站上,先进主战坦克一栏仍然被列为空白。这让人不难联想起乌克兰在T-84坦克诞生伊始就高调宣传却没有落实意向。
早在泰国合同签署之前,秘鲁下一代主战坦克的招标就由于财政原因而流产。但乌克兰仍宣称“还在和秘鲁方面接触”,“很有可能拿下订单”。T-84在参加孟加拉国和缅甸坦克竞标后,乌克兰方也不等招标国正式宣布,就先放话出来“赢得竞标”、“获得意向”。然而,孟加拉国和缅甸最终选择的是MBT-2000坦克。
主战坦克是最昂贵的地面武器装备之一。在选择国外型号时,除了坦克本身的威力,还必须要考虑多种因素:后勤保障;弹药自给能力;电子系统接口、通信系统的兼容性等等。在这一方面,外销车辆型号不齐全、缺乏系统化概念的乌克兰处于很不利的地位。
此外,还有许多“非技术因素”在影响国际军贸。比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国库并不充盈。即便下决心购买主战坦克、更新本国装甲部队,该国很可能也无法一次支付货款,只能采用“贷款买车、分期还款”的模式。谁来给购买坦克的国家贷款?自然是坦克制造国的银行。如果一个国家想买新坦克,美国银行又愿意贷款,那么该国就只能选择M-1系列主战坦克;如果汇丰银行愿意贷款,该国就得购买英国的“挑战者”。
那么乌克兰呢?很遗憾,乌克兰在苏联解体之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缓慢,近年来更是陷入了严重的萧条之中。金融秩序也不稳定。没有实力雄厚的本国银行作为后盾,T-84要想走向世界?难。
翻旧出新的轮式步战车
乌克兰地面武器出口的主打产品除了T-84,还有BTR-3系列轮式步兵战车。BTR-3的前身是BTR-80。但它并非乌克兰厂家依据BTR-80图纸改进生产的,而是由乌克兰库存的BTR-80返修、翻新而成。
冷战时期,苏联在乌克兰屯集了大量的坦克、装甲车辆。这些装备被乌克兰继承,其中的BTR-80轮式步兵战车多达数千辆。乌克兰陆军根本用不完这些BTR-80。于是,乌克兰的大修厂便开始将这些弃置的BTR80拉回改装工厂,稍作改进、整修,用于出口。这些改进多是小幅度的修修补补,或将传动和动力产品换装成欧美产品。BTR-3系列步兵战车以低廉的价格赢得了孟加拉国、缅甸和泰国的订单。泰国购买的BTR-3E,采用的是德国道依茨公司BF6M-1015柴油机和美国的艾利逊公司传动箱。但在合同签署后,由于德国政府将泰国评为“政治不稳定”地区,道依茨发动机遭到禁用,而不得将其更换为MTU公司在海外生产的6R-106-TD21民用卡车发动机。这样一个拼凑产品,其可靠性和兼容性可想而知。
2003年,乌克兰曾与缅甸政府达成10辆BTR-3U的购买协议,并宣布了包括坦克、装甲车、步兵战车在内的多达1000辆的合作生产意向。但到最后,乌克兰实际交付缅甸的只有14辆T-72坦克翻新版、10辆MT-LB装甲车和10辆BTR-3U。究其原因,除了一些非技术因素,BTR-3低劣的性能可能也是缅甸“反悔”的重要原因。
其实,BTR-3有很明显的“拼凑”痕迹。马雷舍夫工厂负责的,仅仅是从乌克兰库存的旧车里拿来合适的车体和炮塔进行翻新,再把外来的设备装到车里,然后等着客户付钱。这是今天的乌克兰军事工业体系的无奈:苏联的解体让乌克兰的地面武器工业成为了“残废”。在坦克制造方面,乌克兰境内缺乏火炮、弹药、火控等方面的技术及生产线;在步兵战车方面,缺乏相关的动力和上装部分。因此,乌克兰要么拆卸现役装备(比如坦克炮),要么从国外进口(发动机、上装等)。要想看到一辆由乌克兰自行设计、主要零件国产化的装甲车辆,恐怕还需要漫长的时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