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 垃圾处理现商机
2015-02-04郭翔
郭翔
目前,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城市来说,垃圾处理历来是个难题。数据显示,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垃圾总量占全球垃圾总量的30%。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扩张,并以每年不低于5%的速度不断增长。城市生活垃圾在全球范围内所造成的环境灾难以日益加剧,长期以来,中国仍有88%的垃圾被简单堆放或填埋,12%的垃圾被焚烧发电或堆肥处理。但在中国采用垃圾填埋和焚烧已遭到各地民众广泛而强烈的抵制。因为不论是卫生填埋法,还是堆肥法,或是焚烧法都有显而易见的弊端。
贵州省兴义市委常委、副市长、贵州清水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龙强认为,垃圾处理问题一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标记。目前,地球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较为成功的办法,实现了对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的目标。对于垃圾“围城”问题和民众的抱怨,最终还是要靠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解决。
地方政府支持技术创新
生活垃圾必须及时、科学地处理,已是共识。从微观上来说,城市每天都产生大量垃圾,不及时处理,城市生活的正常秩序就无法维系。从宏观上说,不论是工业垃圾还是生活垃圾,都是生态环境的负担,国家政策和法律层面已经明确对垃圾的科学处理。
近日,国家住建部等五部委下发了《关于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创建和评选工作。
贵州省兴义市对此非常重视,为提高兴义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社会化水平,因地制宜地选择了先进适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9月25日,贵州兴义市环保设备起运仪式在陕西西安举行。
贵州省天尚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峰表示,此次环保设备起运,是兴义市再生资源综合开发基地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的重要一环,得到了北京、陕西、贵州等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此前不久,兴义市启动再生资源综合开发示范基地项目,本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其中一期投资额2亿元,建设日处理规模300吨生活废弃物生产线一条,年产光能有机肥37000吨,产值5300万元,将有力促进当地有机农业的发展,带动当地农业增产增收;年可回收废旧塑料近万吨,大幅度降低兴义市的白色污染,回收塑料可制成重油约3000余吨,实现产值约600万元;可燃物可制成燃料块,用做生产锅炉燃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其他可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可增加产值约200万元。兴义市内收集处理的全部生活废弃物将实现零污染资源化处理。二期投资额为1亿元,增加产能300吨,年产值将可达到1亿元以上。
据李峰介绍,无论是环保设备起运还是再生资源综合开发示范基地项目启动,在兴义市都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其它城市需要半年才能协商签约的项目,在兴义市不到两个月就能落地。
垃圾变为有机肥
“虽然垃圾箱都有分类标识,但能在丢垃圾时做到正确分类的实在很少。目前,在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做法是填埋和焚烧。填埋场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随着城市不断扩容,人口剧增,这一方式已越来越难以为继。填埋过程中,有些垃圾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地表的污染转到了地下,进而污染土壤、地下水,污染进一步扩大。”李峰说,“焚烧技术更先进。垃圾焚烧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焚烧产生的热量可用来供热或发电,占用的土地资源也比填埋要少。但是,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是会排放高致癌物,现在雾霾这么严重,和这些处理方式也有关系。”
“这项技术既有集成创新,更有原始创新,形成了多项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我们这个技术能够日产日清,占地面积小,资源再利用率高、投资运行费用低等优势,而且它还能把已填埋的垃圾挖出来重新处理利用。”李峰说,此技术可实现对城市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秸秆、污水污泥的快速、清洁、资源化处理,并可将生活废弃物中的玻璃、纸张、塑料和有机物等可用资源高效分离出来,进行资源回收利用,回收率超过95%。同时,生产出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光能有机肥产品,为农业提档升级,发展“绿色农业”奠定了基础。IS技术吃垃圾吐肥料,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为城市生活废弃物找到了一条经济、便捷处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案,值得推广。
另据介绍,此环保设备是由郑顺潮博士研制成功。郑顺潮说,该技术自2012年进入市场化运营以来,已形成年产50多套垃圾处理整套设备的生产能力。预计未来五年,天尚环保集团还将以每年不低于10个市县的速度建设新厂。
龙强认为,垃圾无害化处理有力地控制了污染环境的源头,能确保市容市貌整洁,为市政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保障,也树立了兴义市良好的城市形象,促进了城市招商引资,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未来,兴义市致力于成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引发垃圾处理产业革命
早在2007年5月,陕西西安阎良就建成中国第一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仿生实时技术处理工厂,阎良厂建成投产后,已接待美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挪威、委内瑞拉、泰国、马来西亚、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环保专家来厂考察、洽谈。
在国内,已有北京、上海、天津等各省200多个城市前来考察,其中30多个工厂,投资总额超过35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已进入不同的建设阶段。
专家认为,该厂在工艺路径和核心技术上的重大创新和突破解决了困扰全球垃圾处理的关键性技术瓶颈,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垃圾处理创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子,是惠泽亿万人民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工程。
在2008年,随着项目审批权下放等政策利好,再加上垃圾处理补贴的利益诱惑,不仅中小企业,多家央企、国外上市公司等都纷纷进入垃圾处理行业,争抢垃圾“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