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1位作家解读《南方文学》改版

2015-02-04

南方文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小说家栏目杂志

@欧亚(诗人,供职南方报业,本刊监制):我身边的朋友开始议论这个杂志。我的感受是两个词:眼光,魅力。像“香港诗歌电车行”,在微博上精选作家的态度(《微观》栏目),在其他杂志上很少看到。这种眼光来自编者的视野,他要了解其他领域与文学的关系,敢于打破传统文学期刊的界限,这是一个旗帜鲜明的杂志。

@唐不遇(诗人):我很少看文学杂志,刚拿到改版后的《南方文学》,有一种清新的感觉。从品相上比较时尚,从内容上更考虑可读性,让读者从相对愉悦的角度去读杂志是比较好的。从视野上看,是比较开放的。把我们的生活呈现到什么程度,开阔的视野可以提供一个可能性。从栏目上看,别出心裁。从整体看,每个栏目都能撑起这个杂志,但这也是把双刃剑,搞不好就变成轻和浅,阅读会变成快餐式的。怎么把握和平衡很重要。有些栏目可以做足做大,不一定面面俱到。《致敬》这个栏目是个天才式的想法,办下去会成为当下文坛的一件事,但参与的作者和作者的视野更重要。这是一个有禁忌的写作。

@蒲荔子(李傻傻,小说家、诗人):好多年没看文学杂志了。这个杂志带给我很多新的感受。它不像我们印象中的文学杂志了。印象最深的是《面孔》、《分享》、《致敬》。我最感觉兴趣的是跨界的分享,比如《面孔》这个栏目,我建议把它延伸到更多的领域。从运营来说,在传播上,新媒体平台要呈现,比如微信公共平台。

@王威廉(小说家,供职广东文学院):看到这个杂志很惊讶。形式上很时尚,内容很可读,拿到的时候一口气就读了。主题策划和《致敬》这个栏目非常好,从这里面可看到写作的奥妙。如果这个刊物在北京和上海会有很多资源。《南方文学》的面孔要进一步明晰起来,要有更大的视野,还要做更多努力。

@wxf3939_ujg (王祥夫,小说家,书画家): 南方在我的心中不是一个广大而浩然的地理概念,在我的情感深处,我宁愿摒弃南方城市的高楼大厦,只愿它是一个质朴的小镇,潮湿而又阳光灿烂,以寄托我文学的纯真。《南方文学》在我心中就是这样的一个小镇,相信它容得下我们时代的漫步和叹息。

@林苑中(作家、出版人,本刊监制):新版《南方文学》是一本独特、纯粹、新锐的文学期刊,读来令人惊喜!它的存在,是一种多媒体时代的新文学境遇,以及一种几近悲壮的突围与努力!

@晴朗李寒(诗人,经营晴朗文艺书店):如今时代,众声喧哗,去做一本文学的杂志,既需要智慧、勇气,更需要对理想主义的坚守与祭司般的奉献精神。要从奔忙于生存的众人中找对自己的读者,还要面对商业化社会的追逼。办本好杂志真的很难,但我还是要献上我的祝福:我希望从改版的《南方文学》上看到我们这代人的精神侧面!

@周李立(小说家,中国作家协会《作家通讯》编辑):自媒体时代,人人写作,发表也不再仅是属于少数渠道所有者的权力,网络改变了世界,文学期刊应该如何存在?一方面,交流传播的渠道越便捷,越呼唤更多好内容,不能总是心灵鸡汤和养生学,文学期刊正是内容提供方;另一方面,信息汪洋中,文学期刊披沙拣金,体现编辑价值,人们信赖你选出来的。《南方文学》让我看到了心目中理想的文学刊物的样子。而或可做的事,还有不少,不止于一本刊物,而是一个平台、品牌,一个通往我们这群人的链接……让我们想想,还能做点什么?

@亲爱的深圳(吴君,小说家,本刊监制):平民、简约、自由、先锋、飞翔。《南文文学》不仅仅是一本杂志,更应该成为一个精神地标。

@王超导演(《安阳婴儿》导演,本刊监制):这是一本跨界时代的新文学多媒体杂志。

@诗人非亚:总体的感觉是杂志比较清新,有一种想把生活和文学融合在一起的理想,办刊的方式也比较灵活,能够激起阅读感,《南方文学》有一个好名字,具备了把自己打开走向广阔的能力。

@郑万里(中山日报总编辑、中山作家协会主席):《南方文学》在文学上有新追求,栏目是从文学元素的角度进行分类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对年轻一代的文化书写有启示。微观吸收了现代媒体的元素,很好。杂志的定位好了,才能办到读者的心里去。

@李浩 (著名小说家,诗人,《南方文学》监制):坚持,精心,开拓,理想,宽厚,纯粹,设计,是我所见的《南方文学》的可贵品格。虽处偏远,它的一力支撑却是这个俗世中最值得珍重的。我为它骄傲。

@颜展敏(广东数字出版公司版权合作总监,《南方文学》监制):我们处在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节点,作为纸质文学杂志,我们何去何从,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是注重网络阅读体验还是依托实体店发行?每一个思考都会将影响我们的前行方向。无论怎样的模式,核心仍然是做我们能做的,做我们最擅长的,精准定位,坚持风格,做专做透,做成品牌,然后依托品牌寻找或衍发商业模式。我想这是一个方向或曰出路。

@弋舟的舟 (小说家,《南方文学》监制):南方和文学都是我所喜爱的,当这两个词相遇,于我而言,就有了某种无法说明的美学上的意蕴,所以,我希望《南方文学》的气质能够暗合我这种审美上的期待。看了改版后的两期,我要说,我的期待被满足了。

@作家鲁敏(著名小说家,《南方文学》监制):诸位,不管在南方或是北方,我们都没有、也不需要方向:我们反抗方向,摧毁方向,抛弃方向;我们宁愿在黑暗中漫长地摸索。

@李摩诘(李静,评论家,剧作家,本刊监制):对有些人来说,即使文学不是一种信仰,那也是一种命运,无论他/她生活在什么时代都是如此。《南方文学》就是这样一群人的家。

@王小王(小说家,《作家》杂志编辑,《南方文学》监制):好的文学杂志,办刊目的不是发好作品那么简单,而是要传递一种好的文学态度。

@易清滑(易清华,作家,《文学界》编辑部主任,本刊监制):身为圈中人,我知道很多热爱文学和从事写作的朋友,把不看当今的文学期刊当作一种对文学体制和习惯势力的抵抗。改版后的《南方文学》似乎让我看到了好的苗头,希望它能在那条“未选择的道路”上愈行愈远,成为一方无法抵御的风景。

@徐则臣(著名小说家,《人民文学》编辑,本刊监制):在北方,更要看《南方文学》。

@江西周冲(专栏作家):一家在纸媒式微时代仍然傻不棱登地坚持的纸媒,令人敬佩!

@杜绿绿(诗人):这是一本有文学梦想的刊物!虽然我只见过它的封面和目录,但它的执行人和这些优秀的作者让我确信这点。

@桂林伊蓝(刘永娟,小说家,桂林旅游专科学校教师):无论从地域、文化、精神层面,南方都是囊括面很宽的概念,改版后的《南方文学》更是进一步拓宽了这概念,改版后可读性更强了,翻译的小说给读者惊喜。不过在纯文学和纸媒受新传媒冲击的当下,《南方文学》要冲出一条河道,免不了还会遇到障碍。祝福《南方文学》!

@嫁在杭州(帕蒂古丽,?散文家):《南方文学》,南方的地方情结里,却包含对地方情结的消散和对南方的疏离。在我看来,她更是以一个地域命名的文学的场,东西南北都能感受到她它强烈的磁场辐射。我喜欢她区域身份的模糊(拒绝遗忘而对纪实的沉迷,对历史意识的解构和对伪历史的颠覆,还有对速度及工业文明强烈疏远和排斥的那种南方气质),文学杂志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差异,优秀的文学在任何方位,对文学精神和创造人类独特情感的贡献都没有差异,优秀的一直是优秀的。

@谷主刘玉(作家,《抗战老兵口述史》作者):改版后的《南方文学》,就像一抹细雨滋润着的嫩绿,干净和纯粹跃然纸上。一阵风袭来,又让你感觉她背后有一双执着而充满欲望的眼睛。

@王勇英(儿童文学家):很强的时尚气息与高贵、深厚的文学品质相结合。值得期待。

@并州玄武(玄武,散文家):作为一个散文作家,同时作为纯文学微信公众号“小众”的创办人,我始终关注着《南方文学》的变化。但显然我更留意黄土路先生。一则,这是写作者对写作者的关注;二则,这是新媒体小众对优秀写作者的关注;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一个刊物总策划的胸怀、见识、学养、文学水准、为人以及风骨,往往决定一个刊物的成就。在微信中,我常看到土路多方奔走,为刊物百般应酬乃至酩酊大醉。我与他有一面缘,觉他似乎并非嗜饮之徒。我非常明白土路的辛苦,和他为刊物奔走的乌托邦情怀。

@赵剑云(小说家、《飞天》杂志编辑):感受到《南方文学》改版后的清新之风,愿其在未来的岁月里,依然能坚持单纯、专注、深刻的文学性。

@光盘1号 (光盘,小说家、本刊监制):《南方文学》,破传统,出锐气,这就是我对它的期待。

@巴克(青年小说家):眼光,人缘,加敬业精神,这杂志肯定越办越好!

@张苑(《华声周刊》主编):清新文字,唯美表达,尽在南方。

@朱又可(诗人,《南方周末》编辑):《南方文学》,文学北伐。像台风在洋面上推进,潮头腾起,躁动澎湃。有潮起就有潮落,所以,南方代表着新鲜的瞬间,锋利的脆弱。因为南方不是北方,南方是北方的边沿,消融于海际。

@南屿(诗人):我阅读了今年1—8期《南方文学》后,觉得不论从装帧、版式、栏目、内容上都给人耳目一新,她摒弃了国内文学杂志的传统编辑观念,即小说、散文、诗歌、理论于一体的编排模式。每一期都有新的策划,如今年的1—5期,隆重地推出了“广西百名潜质作家作品展”。

@东东小说(徐东,青年小说家):《南方文学》有些不一样。她更开放,更纯粹,更精致,更贴近,更好看。希望她能引领中国文学期刊的一个方向,成为办刊范本。

@广西李约热 (小说家,本刊监制):南方,写作者的福地。

@锦璐(小说家,本刊监制):如果说作者是场面上头脑发热龙腾虎跃的臭小子,那么读者就是旁观者,他看得出你是生瓜蛋子还是江湖老手, 你是只得一张破嘴瞎咋呼,还是表里如一心狠手辣。他甚至还看得清楚你的勾拳使的是左手还是右手,你的扫堂腿功夫练到了几成熟。 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者心里都有一杆理性的秤。

@羽微微V (羽微微,诗人):这是一份你看了封面就想买,看完就想推荐给朋友的好杂志。

@谦君万马(陈谦,小说家,本刊监制):希望《南方文学》杂志办出真正的南方气质,不断推出文学佳作。

@鬼子(著名作家):办杂志其实就是办主编,编辑只是主编的同伙或者叫打工者。好的杂志,主编死了,杂志还会风貌依旧地活着,不好的杂志,主编活着而杂志早就死了!因此,许多杂志便不断地换主编,就是希望杂志不要死得太早。听说《南方文学》改版,希望《南方文学》出现新的气象!

@作家东西?(著名小说家,广西作家协会主席):走出南方 !

@郭雪波?(著名小说家):《南方文学》,若成为文学的南方,这将是一件好事。举一面旗,独树一帜,将是一道迷人的风景。

@何瑞涓(《中国艺术报》编辑、记者):南方是个很大的概念,有一天《南方文学》会像她的执行人说过的一样成为南半球乃至南宇宙的文学,我相信。

@草原广子 (广子,诗人):就像一个人,一本杂志也须有它异质的气息。在我有限的印象里,《南方文学》兼具五湖四海交汇容纳之胸怀与文学百里画廊独秀天下的情怀。

@老庞白(庞白,诗人):整体的感觉、定位不一样。作为读者,我更喜欢文学味没那么浓,而文化味反而更足了。比如《主打》这个栏目。我的建议,更加淡化文学,向文化和社会扩展。更纯粹的像非虚构写作,作为作者,我更喜欢做这方面的工作。

@于晓威(小说家):南方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是代表了丰饶、细腻、纯粹的文学价值土壤,我相信以《南方文学》为命名的刊物自有她当下的创新与担当。我们有理由期待她无愧于这个使命!

@黄佩华(小说家,广西作协副主席):祝贺《南方文学》改版成功!《南方文学》立足南方,接地气,立新品,树新人,成大器。

@浙江丁国祥(小说家):看一本杂志的江湖地位,看看上面的作者就非常清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南方文学》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大刊。

@小饭局-赵志明(赵志明,小说家,出版人):期待《南方》直呈更多文学原生态,在假山假水的精致之外放眼量穷山恶水。

@余俊(儿童文学作家,中学老师):办杂志和办这个店一样,也是从市场角度出发。文学转到文化,面对的群体会更广阔些。《致敬》这个栏目可能会成为这个杂志的经典品牌,在杂志中发挥了名人作用,这是杂志独有的。 文学杂志的市场是有期限的,我建议放大文学杂志的读者群体。真正看杂志的群体在哪里?在于青少年。这是办杂志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晋东南(打铁文艺社驻社文化学者):《南方文学》从风景绝佳的桂林出发,一路跋涉,不断尝试,不断努力,永不停歇,一定能到达我们所期待和追求的远方。

@李云雷_pnl(李云雷,评论家,《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副主编,本刊监制):祝愿杂志越办越好!

猜你喜欢

小说家栏目杂志
《刺杀小说家》 分镜故事板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小说家的才智是什么
拥有小说家的眼睛
杂志收纳碗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错位
征 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