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豆瓣阅读:走在印刷机之前

2015-02-03高笛

出版人 2015年1期
关键词:虚构投稿

高笛

2014年年末,一向低调的豆瓣阅读团队鲜有地登台亮相,与170多名豆瓣网友畅聊豆瓣阅读的前生今世。这家聚焦自由创作与自出版的平台,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令更多作品在走下印厂前,可以先一步在他们的平台上被读者购买、阅读和传播。这正应了豆瓣阅读提出的那句响亮的口号——走在印刷机之前。

被豆瓣改变的人生

对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詹晨来说,豆瓣阅读是个特别的存在。2013年8月,他以笔名“哆啦”向豆瓣投稿,凭借中篇小说《严晓丽我最亲爱的人》一举荣获第一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首奖。随后,他的作品迅速售出电影改编版权,而他本人也收到众多来自出版和电影领域的合作邀约。在豆瓣阅读的平台之上,从未想过的机会渐渐包裹了他,令这个学电影的小男生既欣喜,又感怀。

《严晓丽我最亲爱的人》这篇小说脱胎于日常练笔,因为觉得微信、陌陌这些社交应用上的人际关系很有意思,“哆啦醜”创作了这篇现实与虚幻交织的故事。最初,他只把这次参赛当作一次尝试,觉得能够入围发表便是足够,所以只管把自己的故事写好。套用一句老话,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其功利地寻找机会,倒不如老老实实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最好。

“关于豆瓣阅读,我认为恰恰也是因为他们坚持在做不功利的事,因此反而赢得了别样的、不可取代的价值和地位。”“哆啦”评价说:“豆瓣阅读并没有刻意地迎合阅读的快餐化,而是在相对严肃的写作者和阅读者之间搭建起一个桥梁。对于作者和读者来说,这都是弥足珍贵的。”

没有关于市场、盈利的夸夸其谈,没有掺杂着庸常、艳俗的混沌世俗,纯净的豆瓣阅读却成为当今数字阅读中一家值得关注的平台。哆啦说:“豆瓣阅读并不是一个单纯提供线上发表的平台,它为作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很感谢豆瓣阅读,今后会持续跟豆瓣阅读合作,也十分愿意在豆瓣阅读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出一点力。”

自助系统与诺亚方舟

在一众数字阅读平台争先恐后同出版社洽谈合作、购买版权时,豆瓣阅读却直接做起了数字阅读的出版方,并把目光对准了“抽屉作品”。所谓“抽屉作品”,就是指写作者写完了,却无处发表,只能放在抽屉里的作品。由于中短篇作品的发表渠道相对匮乏,大量中短篇小说成为文学市场上的“抽屉作品”,注意到这一情况后,豆瓣阅读决定将中短篇作为其打入市场的首要突破口。

“2011年5月,我们正式着手豆瓣阅读的打造工程,内部项目代号是Noahs Ark,诺亚方舟,其实是挺‘装的一个名字。”产品总监戴钦笑谈豆瓣阅读的诞生过程,“我们的内部程序员建档案全部都是用Ark开头。因为在我们心里,建造方舟是出海捕鲸的第一步。”

经过7个月的编写、重构和创造工程,只有十人的豆瓣阅读团队开发出的产品令人眼前一亮。这艘承载豆瓣青年梦想的小舟,将投稿系统、排版系统、支付与分成系统、阅读器 APP和作品商店等自出版环节逐一囊括,而支撑方舟的“龙骨”,就是其前段技术艰苦开发出的结晶——完全自助的投稿系统和排版系统。

与传统网络发帖或网文推送的形式不同,豆瓣阅读打造的自助投稿系统和排版系统,投稿系统采用全自助式,通过填写作品基本信息、导入全文及调整版式、撰写作品导言、设计作品封面,五步即可完成整个出版过程。在排版方面,作者可通过着重、变换字体、右对齐等格式,充分满足编辑引用和特殊段落的需求,并可以通过重复编辑赋予作品呈现形式上的无限可能。除文字作品外,豆瓣阅读还将系统向绘本开放,在现有的投稿和排版系统基础上开发画册渠道,定制以图画、摄影作品为主体,更加符合画册版式的排版系统。经过几道工序的润色处理,投稿作品将在一个月内被豆瓣阅读团队审核,审核通过即可上架,据戴钦介绍,所有豆瓣阅读的投稿作品,基本一上架即会被读者购买。

依托这两项核心技术,如今的豆瓣阅读不仅成为作者自出版的创作平台,也为出版社的电子书销售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目前,有5856位作者在豆瓣平台写作,有4861部自出版作品在豆瓣上独家出售,另有近6000本出版社提供的电子书在架,160余家出版社与豆瓣阅读签订合作关系,豆瓣阅读的APP有近千万的下载量,每月读者近80万人。

出版应该是件体面的事情

“我们一直认为,出版应该是件体面的事情。看起来正式,这很重要。虽然我们是数字内容作品,但我们坚信一定要做得正式、体面,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作为豆瓣阅读的设计者之一,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戴钦对出版有着难以割舍的坚持。在她看来,2012年9月出版社进驻豆瓣阅读,实现纸质书和电子书的同步发售,是豆瓣阅读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为了维持体面的出版,她和团队的小伙伴们挖空心思,做了许多别具匠心的设计,比如聘请专业设计师制作封面,为每本书编辑符合规范的导语,以及不断更新的自助投稿系统等等。

另一方面,为确保上架图书的质量,豆瓣阅读在后台成立了专业的审核编辑团队。在确认作品质量合格后,编辑团队将进一步完善排版,校对错别字,设计风格契合的新书封,而后才上架售卖。如果作品大受好评,豆瓣将为作者代理作品版权,全方位筹划纸书的出版和影视剧翻拍工作。如今的豆瓣阅读,在先锋文学和诗集的所有数上稳居各大平台前列,并围绕诸多虚构类作品展开一系列版权活动,而对非虚构门类的开发,也已被其视为下一个需要攻克的里程碑。

“我们认为,非虚构是读者更需要的作品。”戴钦直言:“非虚构获得读者的能力比虚构好很多。2014年2月我们开辟了一个专栏,邀请各行各业的人来写他们的‘世间之事,经验之谈,并设立了行业、情感、亲子、健康、理财等类别,效果非常好。卖得最好的付费专栏每周能卖出1000多本。我们希望,今后非虚构写作能成为豆瓣的特色内容。”

如将非虚构专栏中的子栏目全部计入,豆瓣阅读的非虚构栏目数量已突破一千,且写作热度还在持续高涨。在这些纷繁多样的专栏中,有记叙自己生完宝宝后重回职场拼杀的《职场妈妈第一年》,有指导女性如何处理恋爱关系的《你所不知道的生活》,有剖析“冰与火之歌”剧中人物的分析,有建筑学教授总结的课堂精要和私人教辅,甚至还有指导你如何正骨的保健栏目,可谓包罗万象。为了鼓励非虚构写作,豆瓣阅读还举办了“复兴中篇与我的非虚构写作”征文比赛,号召网友书写自己的人生经验,打造属于豆瓣的私家风格。

自出版平台的未来

从最初的10个人,到如今27人的团队,豆瓣阅读伴随着国内数字阅读的发展进程,在不断的尝试与创新中度过3年余载时光。如今,豆瓣阅读又要驾驶着方舟向更深更广的海域巡航了。2015年,豆瓣阅读将发布全新功能的App 2.0,将豆瓣阅读器和书店APP合二为一,为读者制造读与购同步完成的便捷式阅读体验;同时建立写作社区,加深作者与读者的紧密互动,鼓励作者持续创作。

“我们会将已有的作者主页升级,读者不仅能从中了解作者的写作缘起和创作过程,还能看到作者的阅读书单,这样平台的用户粘性会更强,而作者也不会觉得我们是个只卖书的电子商务平台。”戴钦表示,至于更加宏大的未来,她也有两点愿景,一点在形式,一点在内容。

“我希望自出版和数字阅读可以改变出版的业态,希望越来越多的作品可以直接出版为数字作品。”戴钦说,“根据团队的前期调研,保守估计数字阅读市场至少拥有3000万忠实读者,我们希望能以更多典雅、体面的电子书服务好他们。”

至于内容方面,戴钦认为,新的读者作者社群、多媒体写作语言以及新的阅读方式的出现,在不久的将来对内容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如今很多代码教程已开始运用拷屏和录音等多媒体技术写作,未来豆瓣阅读也将更加灵活地运用拷屏、代码、语音、绘画等多媒体语言,帮助作者创造出更多富有生命力的多元内容。

“我认为出版本质上是一种沟通。”戴钦在采访的最后总结到,“这可能也是我们团队中很多人的信念,关于出版和沟通。出版是一种人与人的相遇。我为这件事情很着迷。”

猜你喜欢

虚构投稿
虚构
诚挚期待您的投稿
投稿要求
投稿选登
欢迎投稿
虚构的钥匙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虚构的犹太民族?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本刊投稿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