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会后备干部培养思考
2015-02-03王军
王军
摘要:本文通过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会干部特点、学生会后备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从社会、教育者和学生三个层面思考,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会后备干部培养的一些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会后备干部培养提供良好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会 后备干部 监督机制 培养
学生会作为当前学校的基本组织结构之一,是学生自己的群众性组织,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重要纽带。学生会倡导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有自己严格的组织规范,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会干部特点的基础上,就学生会后备干部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1 高职院校学生会干部特点
1.1 任期短。高职院校一般为三年大专学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正常为2-2.5年,剩余时间为校外实习阶段,这就注定高职院校学生会干部任期寿命普遍较短,往往是一年级进入学生会作为干事学习锻炼,二年级走上学生干部管理岗位工作,然而,当他们刚刚在学生会干部岗位上做到熟练且游刃有余时,却又不得不面临择业或学历提升再深造问题而被迫离岗离任。所以,高职院校学生会干部真正发挥职能作用的黄金时段往往集中为二年级下学期的后半段和三年级上学期的前半段,算足也就一个学期时间。由于对学生干部选拨和培养的时间很短暂,造成其发挥职能作用的时间也相对较短。
1.2 懈怠快。由于在学生干部岗位上的任职寿命较短,导致学生会干部在竞聘前后积极性较高,上任后也是积极主动去做事,想做事,想法多,但缺乏在管理岗位上的实际工作经验,一些想法、做法不够成熟,然而当他们逐步适应的时候,想法、做法成熟的时候,能够独当一面、工作游刃有余的时候,卸任的脚步却悄然走进,激情开始褪去,动力开始不足,工作更多是被动应付,能拖则拖,能推则推,工作不再亲力亲为,更多交给干事去做,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此时,他们心中期待的不再是竞聘前的豪情壮志,而是换届早早的到来,尽快的解脱。
1.3 结构劣。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会干部构成基本是由二年级学生担任,在干部的培养使用上,没有一个过渡过程,直接就是干事到干部,甚至是主要干部的角色转变,没有像本科院校一二三年级混合搭建,更多的是“饱饥”不均,“饱”的时候压力山大,工作还没摸到头绪时,重活已经迎面而来,重担已经担在肩上;“饿”的时候无所事事,常常就是参加例会,搬搬桌子,跑跑腿等,没有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梯队培养模式结构,而是一种简单的“电梯”式培养模式,直上直下。
2 高职院校学生会后备干部培养中存在问题
2.1 培养机制缺失。学生会干部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生群体,具有受教育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他们一方面在传统教育制度下接受学校教育,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另一方面积极协助教师开展学生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干部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与人沟通交流技能、管理技能和语言表达技能等。但从总体来看,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学生会干部培养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过分重视学生会干部的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缺乏相应的培养机制,造成学生会后备干组储备不足,学生会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2.2 培养方法单一。目前高校对学生会后备干部的培养上基本上还是简单的课堂培训和使用锻炼。新的学生会干事进入学生会之后,首先进行的是简单的短时培训,这种培训常常是由团委学生会组织的统一集中培训和各部门的分散培训结合,内容主要以简单的团委学生会或部门工作职能的简介为主;另一种是针对班级干部或班级优秀学生进行的短暂党团课教育,更多是单一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教育,对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上少有涉及。
2.3 培养目标不清。高职院校在学生会后备干部培养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只是简单地通过观察其办公室来的勤不勤,跑腿办事积不积极,听不听话,老师熟不熟,成绩好不好等来判断其素质和能力。加之老师在学生会干部的选拔任命上占有很大权重,导致一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取巧讨好老师,而不注重自身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这样周而复始,一批真正有才能、有潜力的学生被忽视和埋没。同时,我们的许多辅导员老师不是管理科班出生,对学生后备干部培养这块缺乏系统的学习和了解,更谈不上运用。
2.4 监督机制缺位。由于缺乏系统的后备干部培养体系,在当期的高职院校学生会后备干部培养中,更多是依赖现任干部的传帮带。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这样的传帮带也带来一定的弊端,老乡情、朋友情的“拉帮结派”、吃喝送等当下社会中的一些恶习在部分学生干部中蔓延,导致一些有能力、正直的同学被人为的挡在了学生会干部大门之外,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间的不良之风。
3 高职院校学生会后备干部培养的建议
3.1 社会层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转型进入关键期,各种文化思想浪潮不断涌入,大学这所象牙塔作为思想文化的沉积和传承之地,成为首当其冲的涌入之所,给大学生思想教育也带来了洗刷与冲击,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学生加入学生会的动机产生了曲解或扭曲思想,作为社会各方,有责任、有义务,为我们的学生营造良好的、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之风,要去其各类思想文化的糟粕,吸其精华,传播正能量,为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使其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健康之风。
3.2 教育层面
3.2.1 重视并建立完善的后备干部培养体系。作为教育者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学生会后备干部培养的重要性,不能草率的简单“坐天收”,而是要将学生会后备干部培养纳入教学培养计划之中,要针对学生入校后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和目标,例如针对所有新生干事制定基本素质的养成培养计划和目标;一段时间后,挑选骨干突出成员实施重点培养计划和目标等等。同时,对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有一定的衡量评价机制,作为后备干部培养成果的检验标准。
3.2.2 创新培养方式方法。在学生会后备干部的培养上要注重创新,不能仅仅搞一些简单形式的培训,要将培训穿插在整个学生会后备干部的成长过程之中,要“动静结合”,“动”的要培养干事的实践能力,要创造机会让他们组织或参与活动中来,要搭建培养锻炼平台,例如实施后备干部培养导师制度,干事轮岗交流机制,创设学生会干事论坛等,鼓励干事献言献策,引导和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静”的要加强干事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干部”观点,正确处理好工学关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急功近利,脚踏实地,以锻炼自我,服务师生为目标,努力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学生会干部人才。
3.2.3 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在学生会后备干部培养上,学校不仅要建立起一整套系统规范的培养机制,还要在各环节设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监督,一方面可以确定各个培养环节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可以杜绝学生间社会恶习的存在和蔓延,杜绝一些学生在老师面前一个样,在学生间又是另一个样的“两面派”行为。真正确立风正、气清的学生会后备干部培养选拔监督管理机制,真正使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学生选拔出来。
3.2.4 启发引导树立正确的学生会文化。制度是硬件,文化是软件,我们不但要强化制度硬件建立与完善,更要强化在学生会队伍中树立与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校风等软文化建设。通过组织诸多学生参与度高、同学喜闻乐见的积极向上的活动,促进学生深层次的对学生会职能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团结协作意识,真正做到品学兼优、工作扎实和心理健康的学生会后备干部队伍。
3.3 学生层面
3.3.1 摆正心态,正确对待。对于在学生会中发展,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目标意识形态,要把服务师生锻炼自我作为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以荣誉得失为目标。面对机会要牢牢把握,失去荣誉要心胸宽阔,要为别人喝彩和进行自我检讨,查找不足,进一步完善自我。
3.3.2 强化学习,提升自我。作为学生会后备干部,将来可能走上学生会干部岗位,肩负起服务师生的重任,所以要不断加强学习,一方面要学好专业知识,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榜样;另一方面要学习各项能力素质,成为学生工作中的楷模。同时,在工作中和学习中也要找准平衡点。
3.3.3 积极主动,勇于创新。作为未来学生会干部的培养后备人才,我们选拔的,不只是听话的好学生,更需要的是有闯劲、有思路、有想法、积极主动和勇于创新的多面手。这就需要作为学生会后备干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勤思考、勤汇报,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光伟.高职院校学生会后备干部培养方式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6(1).
[2]巩惠玲.浅谈高校学生会干部的培养[J].合肥学院学报,2009,
26(6).
[3]刘旭.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培养方法研究[J].学理论,2012(24).
[4]杜瑶.高校学生干部科学培养模式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5]白芮萌.高校学生会干部科学培养模式探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