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知识—认知结构之间的对比研究
2015-02-03任露
摘要:英语和汉语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语言,本文拟从语音、形态、语义和句法这四个方面对英语知识-认知结构和汉语知识-认知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其目的是让以汉语为母语,以英文为外语的学习者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对语言有效学习提供佐证。
关键词:语音 形态 语义 句法 对比
在学习英语这门新的语言中,以汉语作为母语的语言学习常常不自觉地照搬汉语的学习模式来学习英语。这就导致英语语言学习常常受到汉语模式的干扰而形成中文式英语(Chinglish)。本文旨在从语音、形态、语义和句法这四个方面进行中英文知识-认知结构对比分析。为英语学习者有效学习该门语言提供一些帮助。
1 语音分析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前者属于汉藏语系的汉族语,后者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就语音而言,它们均有着各自的一套完整的语音系统和发音规律。以下从元音、辅音、节奏、音调这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差异分析。
1.1 汉-英元音对比 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英语有20个元音和28个辅音,而汉语有23个声母和24个韵母。汉语的元音即韵母可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英语的元音主要可以分为单元音和双元音两类。汉语只有6个单元音(即单韵母),英语则有12个单元音。通过英、汉单元音的舌位图的比较,汉语单元音的舌位都在舌的前、后、高、低的极限位置,而英语单元音的前、央、后都没有达到极限位置。同时英语的单元音中有四对长短对立的音:[i:][i],[?蘅:][?蘅],[u:][u],[?藜:][?藜]。而汉语的单元音是没有松紧和长短之分。
1.2 汉-英辅音对比 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辅音。英语有辅音28个,汉语有23个。英语辅音主要是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来划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发清辅音时声带不振动,送气声强。发浊辅音时声带振动,不送气。英语中有十对清浊成对的辅音[p][b],[t][d],[k][g],[f][v],[s][z],[?蘩][?廾],[θ][δ],[t?蘩][d?廾],[tr][dr],[ts][dz]。而在汉语中,清辅音有b、p、f、d、t、g、k、h、j、q、x、zh等17个;而浊辅音甚少,只有r、m、n、l四个,清浊成对唯有sh和r。英语中的边音[l]可以在元音前出现,也可以在词末或辅音前出现。而汉语的边音[l]只能出现在元音(韵母)前面。在汉语中由于没有唇齿摩擦音[v],学习者很容易用半元音[w]代替[v],会误把vein[vein]念成[wein]。
1.3 汉-英语音节奏对比 英、汉两种语言都讲究节奏,不同的是英语的节奏讲究轻重搭配,而汉语的节奏讲究声调搭配。英语语音节奏以“重音计时”,英语的每个节拍均包括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两个部分。非重读音节多为虚词,常与其后的重读音群组成一个音节,因而要读的足够快甚至一带而过,才能保证每个节拍所用的时间相等。汉语音节的轻重之分远不及英语的明显。汉语语音节奏是以“音节计时”,每个字的发音几乎需要相同的时间。
1.4 汉英语调对比 汉语是一种典型的声调语言,汉语的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轻声。声调在汉语中起着区别或改变汉字字义的重要作用。比如:猫(māo)毛(máo)卯(mǎo)茂(mào)这四个字声母和韵母都相同,唯独声调不同,其语义也迥然不同,所以就成就了四个意义完全不同的汉字。英语是典型的语调语言,有升调、降调等,但英语单词的声调不会改变词义。英语的声调起伏是分布在语句上的,只表示说话者的态度。
2 形态分析
英、汉词汇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比较差异主要体现在派生词和复合词等构词法上。派生是语言中常用的构词手段,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加缀派生。按其形式位置,词缀分为前缀,后缀和中缀。在英语词汇中,前缀的作用通常是改变词根的意义。如:否定、贬义、程度、方位等。后缀的语义功能主要是改变词根的语法功能,如:work→worker、wide→
widen、accept→acceptable、quick→quickly。同样一个英语单词可以允许多个派生词缀。汉语词缀也是构词成分,单独没有实在意义,是附着在词根上才能起作用的。或用于构词,或用于构形。
汉语的词汇大部分是复合词,其结构类型有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等;汉语大部分词汇的意义可以从组成分子的意义看出或推得。词汇的高透明度给汉语的词汇带来很强的内部理据,这给人们解读词汇意义带来极大的便利。例如在对事物的命名上,同一类动物或植物的名称,在后面都加上表示类属名称的词素即可。如:“李子(plum)”、“桃子(peach)”;“鲢鱼(Silver carp)”、“鲫鱼(crucian)”。在英语中相应的术语之间少有逻辑联系。汉语词汇构词成分的组合,其排列次序一旦调位,要么就不成为词,要么就会变成另一个意义迥异的词。
3 语义分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汉语和英语处于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人们在词汇的选择方面也存在着同一性和差异性。对比分析英、汉词汇的语义特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便可找到答案。
3.1 完全对应关系 完全对应现象是指英、汉词汇意义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特别是一些概念意义相同的词汇,例如:太阳(sun)、水(water)、空气(air)、手(hand)等。两者的词汇语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同一的和对等的。
3.2 完全不对应关系 完全不对应关系指的是由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迥异,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从而产生了英、汉词汇意义之间完全不相同或不对应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英语独有。例如:coffee, sofa,gene,hamburger等。这类词汇本来只存在于英语语言词汇中,随着东西方社会、科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交融,这些词作为外来词出现在了汉语中,并音译为“咖啡”、“沙发”、“基因”、“汉堡包”。第二,汉语独有。例如:中国天干地支,阴阳八卦等,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等的词语。
3.3 不完全对应关系 不完全对应关系指英、汉词汇意义之间有部分相同而不是完全相同关系。如:有的概念意义相同,而外延又不同;有的外延相同而感情意义不同;有的感情意义相同而风格义不同等等。例如:dog和狗,两者概念意义都表示一种动物,但是二者感情色彩是迥然不同的。英语中所表达的感情意义是褒义,比如: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the lucky dog(幸运儿)。而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几乎都是贬义,例如:走狗(lackey),狗屁(rubbish,horseshit)。从这一角度讲,除该词汇的英、汉本义相偶合外,其余引申义和喻义均不同。
4 句法分析
根据有关的研究表明,汉语和英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在句法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汉语是以意念的逻辑排列为主,而英语是以语法形式为主。汉人在认识和处理事物时习惯于综合、整体把握,不强求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相比之下,英语国家的人往往注重个体成分的独立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形式分析和规则的约束。英语是以词汇的形态变化而引发了英语句法的形态变化。
汉、英句法的不同之处很明显地体现在句子单位的严格性上。汉语不注重形式,动词形态稳定,体现在不必恪守动词形式的各种规范(如数、格、时态、语态、语气等等)。汉语的句子往往是以一个话题是否详尽为界的。为阐述一个话题,汉语句子可以出现多个主语和谓语。例如:我把所有的碗都打烂了,吓坏了,爸爸见妈妈噗嗤笑了,自己也忍不住地笑了起来。I broke all the bowls and I was terribly frightened,but my mother laughed at that, and my father couldn't help joining in.相比之下,英语句子的句式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谓语动词的变化。正是如此,我们才看到英语的动词会出现V-ing;to V;V-ed等形式。
汉、英句法的不同之处还可以体现在汉、英文化对待主客体关系认识的不同点上。具体表现为:当在印欧语系中以一些抽象概念作主语时,中国人则用一定概念的人作主语。
5 结束语
以上对比分析,希望能让以汉语为母语,以英语为外语的语言学习者对汉英知识-认知结构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够求同存异更有效的进行语言学习。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雷兵.英汉语音差异与英语语音教学[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汪德华.英汉思维方式对其语言文字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作者简介:任露(1984-),女,四川都江堰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和心理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