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发展初探

2015-02-03刘冲刘娜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实践高职院校

刘冲 刘娜

摘要:“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才培养对学校、企业、教师、学生都提出了新的发展观念和要求,在此我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为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拓宽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循环式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成熟,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教育机制,以培养高质量的职业化人才。

高职院校在2013年和2014年招收的学生中,“单招”、“对口”、“五年专”生源占了很大一部分,其生源特点较为明显。从高职院校的发展状况来看,以后这部分学生将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招生来源。通过分析可知,这部分学生的主要缺点是理论基础差、对学校的认知性差、学习自主性低、缺乏自制性。但与此同时,其优势也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动手能力较强、专业技能强、择业定位和心理预期低等。因此,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教师要及时的对课程进行改革和调整,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高职院校“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的发展道路,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良好借鉴。

1 高职院校教师应由课堂教学走向现场实践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长的历史,很多教师是由一毕业就从事教学活动,完成从讲台听课到讲台讲课的转变,而高职院校要求学生恰恰是技能能力,因此,部分教师缺乏高职院校所要求的实践能力,还有教师有实践能力和水平,但教学工作多年,技能知识已经过于陈旧,并且学生仅仅靠课堂每周的一、二小时的实践,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没有什么提高。因此,教师课堂教学变成现场实践,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有了很大帮助。在“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院校教师在企业中从课堂教学走向现场实践教学,从实际项目入手,既有理论知识的基础,同时有现场实践技能的操作,提高了自身和学生的技能水平与实践能力,同时对学生动手、动脑和技能能力水平都有帮助。在实际项目的操作过程中,了解企业发展思路,制定新的学生学习大纲,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技能能力,达到企业用人的目的和要求。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落伍,不落后。

2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或者承担项目的经验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在企业一线工作的实际经历,或者承担项目的经验,才有在培养学生中指导学生工作的资格和能力。在“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中,我们一直把培养学生成为高端技能型实用人才放在首位,如何实用,即在企业中能从事实际的生产技能活动,如果当“师傅”的人只能纸上谈兵,那么学生在实践中只能摸爬滚打,自己摸索。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要在企业实践中正确的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少走错路,在教学工作体系中提前感受企业的文化和氛围,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充分的认识,这样就能培养好学生,抓住企业的“胃口”。

3 高职院校教师要更新教学手段,跟上时代步伐

当前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相比已经日新月异,投影仪、电子教室等已经在教学中大量使用,而且互联网已经从千家万户通过手机传送到了每个人的手上,可以说,手机现在已经成为了过去的电脑,并且是人手一个的微型电脑,尤其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人人必备的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在网络上接收的知识,可能远远超过教师所传授的程度和范围,面对网络,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学的方式与形态都发生着变革。教师扮演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激励者、模范者、辅助者、指导员甚至是同伴,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以架设鹰架的方式来支持学生,提供多角度的协助。

良好的教师素质,并不仅仅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内容,是有效的教育工具和手段。我们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能只在实践教学中成为“师傅”,还要更新教学手段,利用现代的网络媒体,从教学手段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高考状元的老师不一定是状元,世界首富的老师也肯定不是世界首富,因此,合理的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力量,如何利用网络教学,成为了当前教师们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4 高职院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变革,使我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学习已经成了每一个社会成员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学习型社会也已经成了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高职院校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仅要求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自身也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教书育人一辈子,终身学习一生,与时代共进步。

社会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职教师要同时具备“教练”与“师傅”的双重作用,才能在当前的职业教育生涯中走出一条多彩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世杰.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化的理论基础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

[2]冉义明,唐晓萍.中国创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理论思考[J].经济师,2011(07).

[3]曹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素质的内涵构成及其培养路径[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4]张尚先,杨湘洪,吴磊.按照“职业岗位群”构建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1(05).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实践高职院校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