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庙会文化的繁荣对徐州庙会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2015-02-03杨素素刘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台湾庙会特色

杨素素 刘勇

摘要:徐州庙会虽然具有历史悠久、群众参与度广、道德教化功能较强等优势,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徐州庙会形式单一、经营模式粗放,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笔者通过对台湾著名庙会的实地调研,发现台湾庙会文化的繁荣发展有其独特性,并对徐州庙会如何借鉴台湾庙会的发展优势,以提升对经济和旅游的拉动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台湾  庙会  特色

1 台湾庙会文化及其特点

台湾庙会文化的繁荣,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台湾社会生活及民众心态。台湾省登记在案的庙会,在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一年里,共有13,000多次活动,平均一天有四十余起[1]。台湾庙会已有三百年的历史,多位于寺庙集中且交通发达的地区,是商品经济发展较早、大量人流聚集的地方[2]。

笔者利用在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做交换生的机会,对台湾庙会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台湾庙会文化的繁荣发展有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台湾庙会上的民俗文化表演形式丰富

台湾庙会上的民俗文化表演是以“艺阵”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艺阵,是艺阁和阵头的合称。艺阁是一种装扮表演,源于花灯,而花灯则源于佛、道“放灯”的习俗[3]。阵头则指“一群人因为喜爱某种共同的民俗才艺而结合在一起的表演团体”[4]。台湾的阵头表演既包括有明显民俗体育性质的舞龙、舞狮,也包括有兼具武术表演性质的宋江阵、台湾狮、高跷等,不仅有体育民俗表演的性质,也具有曲艺表演的特征。

1.2 一些庙会逐渐发展为每晚皆开市的著名夜市

一些著名的夜市由大规模的庙会发展而来。旧都市中心的大型庙会在举办时,带来小吃摊的聚集,逐渐聚市而形成夜市。如基隆庙口夜市的发展就与奠济宫密不可分。奠济宫香火鼎盛,随着众多香客而来的流动摊贩,在庙埕上聚集延伸,并逐渐扩大成为市集;台湾光复后,经基隆市政府统一规划仁三路上、爱三路到爱四路之间路段的摊贩成为食肆街区,登记的店家数目达六十多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现今著名的庙口夜市。

1.3 台湾庙会上的地方小吃特色突出

台湾的庙会历史悠久,经久不衰。尊重历史、保持传统,是台湾庙会文化的一大特征。不少小吃摊位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商贩从最初的临时摆摊直到在庙会落地生根,例如,饶河街松山宫庙会,美味逼人的上百家小吃摊贩,是饶河街最诱人的地方,有润喉的古早豆花,蚵仔面线,还有可口的日本大阪烧和药墩排骨以及胡椒饼,样样有名气,店店有人潮。而且这些美食随着庙会向夜市的转变,也已经成为台湾观光夜市的招牌小吃。

1.4 台湾庙会上的小商品特色明显

相较大陆的一些庙会上出售的地方特色和创新程度都不足的小商品来说,台湾庙会上出售的小商品一般都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文创特点。如三峡老街的清水祖师庙庙会,每年农历正月初六,三峡镇上大姓会轮流为祖师爷举办年例祭典,是台湾极负盛名的庙会活动。庙会期间,很多商铺出售的都是能够反映庙会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电音三太子的玩偶、绘有三峡老街图案的冰箱贴、土法染织的提包等;还有设计新颖的头饰、钥匙扣等,都让人爱不释手。

2 徐州庙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庙会活动形式单一

传统的庙会具有极其丰富的形式和内涵。因此,传统庙会的形式是多样而丰富的,所以千百年来才会在普通群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近几年来,徐州很多庙会在形式上都显得大同小异,让逛庙会的人感受不到新鲜感。如普通的地方小吃、粗糙的民间手工艺品、毫无特色的小百货几乎成了每届庙会必备的“三大件”,而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商品和民俗活动却很少。表演水平较高和游客参与度高的民俗活动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徐州庙会正逐渐丧失对游客的吸引力。

2.2 庙会经营模式粗放

现代徐州庙会一直是粗放经营的状态,据了解,作为徐州重要庙会之一的云龙山庙会,每年前来参观游览的观众虽有近10万人,但直接营业收入却在二百万元左右,与国内其他知名庙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庙会主办方对于庙会的产业化没有基本的概念,缺乏整合项目的理念,缺乏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公司经营模式。另一方面,徐州庙会在经营上也缺少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引导,纯粹“民间自发式”的经营运作必然会带来经营规模和庙会档次的发展瓶颈。

2.3 庙会的经济拉动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逐渐弱化

由于徐州庙会的形式单一,所售小吃和商品缺乏特色,如庙会上贩卖的商品多以中低端的日用百货、鞋帽服装为主。餐饮摊位不仅只是普通的快餐小吃,而且食品卫生也得不到保证。另外,还缺乏能够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的摊位和场所,具有文化特色的工艺品售卖、民间绝活展示及书摊等更少,所以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导致徐州庙会对当地的经济拉动作用很小。也正由于徐州庙会的特色不鲜明,很难对消费者形成长久的吸引力,所以也很难像台湾庙会那样转化成每晚开市的夜市形态,很难发挥旅游观光价值。

3 发展徐州庙会的对策建议

徐州庙会应借鉴台湾庙会的一些优势,通过以下举措来扩大影响力。

3.1 提升庙会的文化内涵,打造品牌庙会

徐州在庙会选址和培育上,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匹配。建议发展标志性街区,打造几大庙会品牌,对具备一定规模、一定档次的庙会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规范,将其做大做强,引导其发展成为规模较大、辐射面广、集聚人气、富有特色的庙会。纵观徐州的几大庙会,有可能成为品牌庙会的有云龙山庙会和白云寺庙会。这两个庙会知名度较高,且规模较大,另外所处的地理位置较好。云龙山庙会地处云龙山山麓,位于徐州的文化中心,且交通便捷。白云寺庙会虽然位于徐州西北郊区,但周围有中央电视台外景地——汉城、著名景区——龟山汉墓等,且空间广阔,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文艺演出。打造品牌庙会,就要突出文化的重要性。在庙会活动中,一定要大力弘扬地方民俗文化,如进行地方戏曲和曲艺的表演活动,如表演柳琴戏、徐州梆子、徐州琴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陶冶消费者的艺术情操,另外也是一个良好的针对文化市场的宣传机会。

3.2 挖掘和弘扬徐州特色小吃文化和民间手工艺文化

徐州是一座传统文化特色浓厚的城市,特色小吃、民间手工艺绝活种类繁多,在发展庙会时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特色的发掘和弘扬。由于徐州位于我国东部的南北交汇之地,交通发达,文化荟萃,所以小吃种类很多。徐州的特色小吃有啥汤、水煎包、烙馍卷烙馍、菜煎饼、蛙鱼、把子肉、蜜制蜂糕等。这些小吃不仅徐州本地人爱吃,在周边地区也有较大知名度,对吸引游客前来会有很大作用。除了闻名遐迩的特色小吃外,丰县吹糖人、铜山面塑、徐州针插造型工艺、沛县泥模、邳州年画等民间手工艺绝活也很多。这些手工艺形式不仅能现场表演供游客观赏,另外顾客也可以购买这些有特色的工艺品。这样既增加了表演形式,又提升了庙会商品的文化档次。

因此,徐州要在保护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融入多元文化,才能增加徐州庙会的吸引力,获得人们持续的关注与喜爱。

3.3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庙会的管理和规范工作

建议由政府牵头,由城管、工商、卫生、食品药监和环保等部门组成联合管理机构,加大对徐州庙会的联合整治力度,规范庙会商贩的经营行为。主要应通过建立准入机制,筛选参加庙会的经营者,尽力让那些具有特色鲜明的商品、饮食和表演形式有较高文化品位的经营者加入进来,以赋予徐州庙会更高的文化内涵。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形成规范的庙会秩序和繁荣的庙会文化。

3.4 推动一些知名庙会向固定夜市形态转化

由于庙会活动是一种临时性的聚集活动,对经济和旅游的拉动作用毕竟有限。而夜市是长期的、稳定的聚集经济形态,对经济和旅游的拉动作用较大。台湾夜市对台湾经济和台湾旅游的拉动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夜市成为了大陆游客赴台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所以,有必要将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庙会转化为夜市形态。挑选的标准有:知名度较高、交通较便捷、空间较宽裕、周围景点较集中,并且不影响正常的城市交通运营。形态的成功转化会丰富城市的旅游形象,拉动当地的经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晖莉,郑耀星.基于民俗文化价值的闽台旅游整合开发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庹修明.台湾庙会与旅游观光[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3]陈彦仲,黄丽如,陈柔森,等.台湾的艺阵[M].台北:远足文化,2003:10-14.

[4]吴腾达.台湾民间阵头技艺[M].台北:东华书局,1996(8).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论文,编号为201313107013Y。

作者简介:

杨素素(1994-),女,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刘勇(1973-),男,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服务。

猜你喜欢

台湾庙会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元宵节,逛庙会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
丰都庙会
宝顶架香庙会
洋庙会写趣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