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德镇里弄和里弄文化的保护

2015-02-03赵浩政杨敏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年10期

赵浩政 杨敏

摘要:景德镇里弄是景德镇千年陶瓷生产方式发展的鲜明历史印记和特色遗产,景德镇里弄文化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保护景德镇里弄文化对于整理、创新新时期景德镇陶瓷文化和打造陶瓷文化产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景德镇里弄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阐述了景德镇里弄文化的内涵和保护的必要性。

关键词:景德镇里弄  里弄文化  里弄文化的保护

1 景德镇里弄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景德镇里弄非常多,在民间向来有“四山八坞、九街十巷、三洲四码头、一百零八弄”之说,这是景德镇市城建的一大特色。据史料记载,民国末期,景德镇有里弄108条。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景德镇进一步稳固了全国制瓷中心的地位,制瓷业继续大发展,由此城市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居民不断增多。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居住的需要,景德镇的里弄建设也进一步发展。据1984年底城建部门统计,全市城区共有新老弄巷324条,总长541公里,面积达13.7万平方米,这段时期是景德镇里弄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居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其他城市一样,景德镇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众多往昔的里弄经改造消失,但到目前为止,景德镇依然保有里弄一百多条。

远在秦代,在昌江中游东岸(今老市区),散布着零落的庄户,人们依山傍水,结庐而居。后历经数百年的历史演变,当地工业、商业兴起,民房、寺庙逐渐增多。唐时,景德镇已形成一些弄巷街市。宋以后瓷业大发展,景德镇也成为全国著名的瓷业产地,窑厂坯房自南向北移,遍布镇市都(今老市区)。自明代建御窑厂后,景德镇瓷业进一步发展,需要各种工序配合集中,瓷窑因此由北南移,人口和街市也相应变化。一些民房、店铺等建筑皆依瓷业作坊之便就近建造,里弄里的不少住家往往前屋作店,后院作厂制坯烧窑,生产陶瓷制品,由此形成了相当数量与瓷业相关的弄巷街道,其中多为宋、元、明、清瓷业兴盛时期所建。

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沿河建窑,沿窑建市”的城市。景德镇依昌江而建,地形多山、多水,除了昌江外,还有东河、西河、南河、小北河等主要支流,其间纵横交错的数十条小河巷构成了水上运输的绵密网络,便利的水上运输非常有利于景德镇制瓷业的生产和运输。正因为景德镇多山、多水的特殊地形,景德镇的里弄也大多依山、水而建,名字叫法众多,不仅仅局限于“里”或“巷”,结合地形特点也以“坞”、“桥”、“渡”、“楼”、“岭”、“井”、“门”、“阁”等命名。景德镇曾经出现过“曹家码头、湖南码头、南洲码头,袁洲码头”四个码头,码头这一词也很好地融入景德镇里弄这一范畴。

景德镇弄巷的基本走向为东西,靠东南名为上弄(巷),靠西南名为下弄(巷),南北向的则被称作横弄,且大致垂直于河道,便于通往河港码头。现存的景德镇里弄基本仍保持着清末民初的格局,宽窄以挑柸架的宽窄为标准,大多为两米左右,最窄的只有一米三,据说是为了适应陶瓷生产的需要。

景德镇里弄体现了以往景德镇人建立在陶瓷个体经营基础上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历史上景德镇制瓷业辉煌的鲜明体现。在景德镇的老瓷工中至今还流传着一首顺口溜的地名歌,这首歌既反映了里弄的变化,也记述了景德镇昔日瓷业的辉煌:“江南雄镇南江口,观音文昌镇阳台;五王打坐三角井,凤凰展翅半边街;通津桥边烟花巷,豆腐弄中斗富强;五龙穿珠御器厂,文武衙门两边排;风火神显龙缸弄,阜阳门外桂飘香;陈家街上花似锦,十八小桥赛洛阳;雄关出口屯兵马,马鞍山上摆战场;赛宝坦上好晒宝,里春独造一长城;瓷器街上般般有,黄家洲上摆擂台;牛角岭上回头望,万重窑烟上天堂;景德美景说不尽,水流鹅颈入鄱阳。”

建国后,景德镇虽然依然保留了中国瓷都的地位,但瓷业生产方式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以往的以家庭作坊生产为主的、分散式的小生产方式逐渐被现代化大工厂生产方式所取代。上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景德镇陶瓷业兴盛时曾建有闻名全国的十大国营陶瓷厂,几乎垄断了景德镇当时所有的陶瓷生产),这促使景德镇里弄不断发生改变并逐渐淡出历史舞台。首先,由于瓷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景德镇里弄的传统功能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以往的生产和生活兼具的功能转变为单一的居住功能),而失去了生产方式支撑的里弄也难免走向衰败——曾经众多的陶瓷作坊难觅踪影,里弄中的陶瓷元素也逐渐褪去。其次,由于大多里弄建造的时间长久,难免衰败不堪,里弄住民的居住和生活状况非常糟糕——存在着公共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治安不好等等诸多问题,而政府由于财力等方面的原因,也无法在短时期内全部完成对旧城区及里弄的改造。因而,到目前为止,景德镇市依然保存下来一批里弄,而这些里弄似乎成了景德镇市的贫民窟,严重地影响了景德镇市的对外形象。再者,随着景德镇城市面貌的快速发展,旧城区被大量改造,这使得历史上的许多著名里弄已不复存在,后人也无从识记,只能从一些文献资料或者世人的传言中感受它们昔日的面貌和辉煌。为此,政府的职责,既要大力改造里弄以造福人民,同时也要保护一些著名的里弄及相关的文化遗产,以大力弘扬以陶瓷文化为特色的景德镇文化。

2 景德镇里弄文化的内涵和保护

景德镇里弄虽然以特色街道、特色建筑等物质为表象,但其背后却是深刻的文化现象,属于非物质文化的范畴,其反映的是历代景德镇里弄人所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

景德镇以陶瓷产业和陶瓷文化著称,有着悠久的、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在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宏观体系中,里弄文化是非常有代表的组成部分之一,里弄是景德镇这座千年古城最直观的特色遗产和历史印记。虽然里弄文化不等于陶瓷文化,它的内涵和陶瓷文化的内涵有很大地差别,但景德镇的里弄文化却有着鲜明的陶瓷文化因素,它是一种基于陶瓷产业而形成的、以里弄为依托的社区文化,是长期以来景德镇平民文化的重要体现,是景德镇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观全国,里弄遍布全国很多城市,比较有名的如北京的胡同和上海的弄堂,这些里弄除了具有我国里弄的共性外,同时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深刻反映了当地民众的居住、生活和文化特点。景德镇里弄的特色之所以不同于北京胡同和上海弄堂,其原因在于它巧妙的融入了陶瓷文化这种特殊的因素和气质,它的渊源和建筑特点都与制陶业息息相关,它体现着浓厚的陶瓷历史传统。

景德镇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是景德镇市的立市之本,是景德镇市的特色和骄傲,必须世代传承下去,因而,凡是有历史内涵的、有价值底蕴的传统文化都需要大力保护,里弄文化也不例外;除此之外,景德镇里弄文化在保护传承的同时还需要赋予它积极的时代价值:景德镇现在正在创建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城,城市发展定位无论是在经济建设还是在城市建设方面,都要彰显历史、文化和生态特色,其核心是打造特色陶瓷文化产业体系。因而,我们可以把保护里弄文化与发展特色陶瓷文化产业相结合,建设新时期景德镇特色里弄,开发相关的文化旅游,这有利于保护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同时对建设新型的生态旅游城市、促进景德镇市经济转型和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景德镇地方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景德镇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2-12.

[2]汪水传,徐文栗.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

[3]罗二平,胡菁惠.景德镇陶瓷作坊历史初探[J].陶瓷研究,2002(4).

基金项目:景德镇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景德镇里弄文化研究-从传统内涵到时代价值》(编号:JDZSKGH-10DJ02);景德镇陶瓷学院青年基金自选项目《景德镇里弄文化研究-从传统内涵到时代价值》。

作者简介:

赵浩政(1981-),女,湖南郴州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

杨敏(1989-),男,江西景德镇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陶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