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额标准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2015-02-03卢绪昌
摘要:定额标准是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直接依据,是企业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基础,是企业推进预算管理标准化、精细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本文在分析企业预算定额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动态复杂环境下基于定额标准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定额标准 预算管理模式 企业预算
0 引言
20世纪我国的部分企业在50年代前后开始实行定额管理,到了60年代又开始了班组核算管理,一直到80年代推行了内部核算体系、责任会计制度以及经济责任考核制,还有后面的全面质量管理、市场预测导向、目标成本管理等多种企业管理方法,这些管理方法对于加强我国现代化企业管理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企业管理从粗放到精准的逐步转变,原有的制度化、粗放式预算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企业加强预算管理,将预算管理推向标准化、精细化。
预算定额标准是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直接依据,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基础,制订和执行合理的预算定额标准,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研究基于定额标准的预算管理模式,加强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并积极探索定额标准在企业预算精细化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将是企业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流程化、标准化、精细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 企业预算定额管理现状
近年来,公司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系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纳入企业管理,以预算管理为抓手,实现了预算管理从概念性向操作性的转变,从单一财务预算向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相结合的全面预算转变,从逐步导入和推行向不断完善和提高转变,明显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观念落后,认识误区导致全面预算执行效果不佳,全员参与度及积极性不高
我国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已有三十年的历史,但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观念还是只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尤其是部分国有企业员工,对全面预算认识不正确,领导不够重视,导致许多的预算指标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在财务预算管理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编制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它部门没有太大关系。实际上,全面预算管理是全额、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公司各部门、各班组和全体员工都是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一份子,要求“人人都是经营者,人人都是预算管理的参与者”。
1.2 定额管理工作滞后
定额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尚未建立适用于企业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造成预算编制审核、分析与评价缺乏科学有效的依据,预算定额的可行性不强。
1.3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强
由于没有建立预算定额标准,编制预算时相关费用预算额度的确定缺乏有效的科学依据,只能依据以往经验进行确定,导致编制的预算科学性、准确性、可行性不高。
1.4 全面预算的实施缺少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组织体系支撑。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施的效果好坏,主要依赖企业管理机构的有效支持,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施的主要单位,预算定额的制定、提交、审核、批准都依赖于组织机构的有效运作,缺少有效的组织机构的支撑,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只能是一句空话。
1.5 缺乏考核导致预算执行控制力不强
目前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缺乏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措施,例如考核指标不具体,考核标准不统一,奖惩措施不落实等等,不但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而且使预算脱离了实际,从而最终导致了对预算执行的控制力不强。
1.6 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由于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滞后,使得预算监控、反馈、调整相应变得滞后,预算管理者不能实时掌握预算信息,从而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预算管理决策。在目前的预算模式下,由于缺乏及时、完整、准确的预算执行信息,一方面使得预算评价变得相对滞后,另一方面也使得预算评价过多地掺杂评价者的主观评判和个人偏好,削弱预算执行的动力和预算实施的效果。
2 构建基于定额标准的预算管理模式
在进行企业预算编制和管理时,若没有相应的定额作为依据,则预算的编制只能参考以往的数据或凭借经验确定,这往往造成制定的预算精细化程度不高,没有针对性,对预算的执行效果也无法做出客观评价,所以应建立基于定额标准的预算管理模式,首先形成量化、数据化的定额标准体系,该预算定额标准体系能够规范企业经营管理,量化管理尺度,用数量、数值衡量经济活动,促进企业管理科学规范,经济行为有章可循。
预算管理要涵盖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的建立、基于定额的预算编制、预算的执行控制、预算的执行效果评价、对定额及预算的改进等主要工作。在预算管理工作中,不能简单地将上述环节当做一个顺序的过程,只执行完一遍就结束;而要将上述环节形成一个循环,实现对定额和预算的持续改进,要对预算循环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诊断,不断发现和改进制约预算动态性管理功能实现的各种因素,通过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各环节的日常化、制度化的改进活动,提高预算管理的灵活性和应变性。参与循环预算管理改进的各级员工和责任团队需要长期连续地在这个循环中活动,围绕预算动态性管理这一目标而努力。
本文提出的预算管理模式是以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为基础,融合企业各项管理要求,将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评价、定额及预算的改进等预算管理各环节合理的分配到PDCA循环中去,满足复杂环境下对企业预算管理需求的动态变化。PDCA循环往复地不停运转,每一次循环结束就标志着下一个循环的开始,一个循环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过程执行中遇到的新问题,都将继续进入到下一个循环中解决,总体呈螺旋式上升的形态,最终实现对预算管理的持续改进。
在构建基于定额标准的预算管理模式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强有力的预算定额管理组织机构,明确预算定额目标,将预算定额管理和企业各项管理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企业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借助经济数据模型,利用信息化资源,固化模式,用效率标准控制时间成本,用技术标准控制设备成本,用用工标准控制劳务成本,用能耗标准控制消耗成本。对业务、管理用数字加以量化,通过数字量化,实现企业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
3 结语
预算定额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环境会相应改变,企业业务模式也会发生变化,预算定额管理中的定额标准就必须随之改变,持续改进的预算定额标准是定额管理推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企业要借助先进的信息平台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对行业标杆企业的定额标准进行横向比较,不断提高定额标准,查找不足,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改进,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朱霞.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及信息与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D].长沙:中南工业大学,2002.
[2]南京大学会计学课题组,中国公司预算管理现状的判断及其评价[J].会计研究,2001(4).
[3]王斌,高晨.论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系统[J].会计研究,2004(4).
[4]于增彪,袁光华,刘桂英,邢如其.关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的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04(8).
[5]冯巧根.超越预算的实务发展动向与评价[J].会计研究,2005(12).
[6]李泉年,丁慧平.公司预算模式创新:演进与发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4).
[7]于增彪,等.关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的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04(8).
[8]王斌.公司预算管理及其模式[J].会计研究,1999(11).
作者简介:
卢绪昌(1976-),男,山东济南人,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