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一浮先生的读书之道

2015-02-03修民

醒狮国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穷理马一浮定心

修民

马一浮先生是近代大儒,其学问、学识、人品、风骨,皆为世人所共仰,先生在战火横飞的抗日战争期间,避难西南,在四川乐山乌尤寺创办复性书院,守护民族精神的命脉,讲学著说,以坚抗战民心。《复性书院讲录》是马先生在复性书院所讲课之全部讲稿,其中《开讲日示诸生》《学规》《读书法》《通治群经必读诸书举要》等篇,是马一浮先生一生治学的心得,也是其读书之道的精髓,为众多学子提供了精当的读书津要。

马一浮先生教导学子读书,统观其读书之道,皆读书、为学、为人的要津,而决非读书的速成窍门。

定心

在先生看来,读书需有定向,趣向既定,可议读书。因而,马老先生指出:“肢体运用,主之者心。故欲读书,先须调心。心气安定,自易领会。”今日社会氛围,大部分人整日忙于日常事务,能心气安定的读书真可谓难矣。马一浮先生认为:“以定心读书,事半功倍。随事察识,语语销归自性。然后读得一书,自有一书之用。”因而,对于读书而言,定心乃第一要义。

主敬涵养

先生认为,读书能定心仅仅是入门。读书,绝非仅仅穷理博文之一事,“必资于主敬,必赖于笃行”。因而,读书须有一个“敬”字,“敬之一字,聪明睿智,皆由此出”。“敬以摄心,则收敛内向,而攀缘弛骛之患可渐祛矣。敬以摄身,则百体从命,而威仪动作之度可无失矣。敬,则此心常存,义理昭著;敬,则气之昏者可明,浊者可清。气既清明,义理自显,自心能为主宰。”

在马一浮先生看来,今日学者通病皆出于对读书做人失之一个“主敬”,故而“唯务向外求知,以多闻多见为事,以记览杂博相高,以驰骋辩说为能,以批评攻难自贵,而不肯阙疑阙殆。此皆胜心私见。欲以矜名哗众,而不知其徇物忘己。坠于肆慢,戕贼自心。故其闻见之知愈多者,其发为肆慢亦愈甚。往而不返,不可救药。”由此可见,读书须以“主敬”涵养之,唯主敬可以胜私,唯主敬可以息妄。私欲和妄念日销,则读书之正心,逐渐养成,读书才可有主心骨,才可日益精进而有所得。这是马先生读书之道的第二要义。

穷理致知

马一浮先生的读书之道,在于致知,而致知之道在于“穷理”。读书,特别是读经典之书,最忌“匆匆涉猎”。读书贵在得其义,贵在读出书中字里行间的深意与旨趣,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了解文义。因而,马先生认为读书最忌也在“自谓己了”,自己认为自己明白了,这无疑是主动放弃追问和思考,不但不能穷理,可能还会陷入“昏昧”,产生反效果。

正如马一浮先生曾经向自己学生坦言的那样:“读书贵能切己体究,方是锁钥合在一处”。克服此种“昏昧”和“自了”的弊端,读书更“需字字反求于身心,在穷理功夫上入手,证之于圣贤经籍,证之于古人已证之言”,更要一一反求自心,仔细体究,随事察识,不等闲放过。如人学射,久久方中。到得一旦豁然贯通,表里洞然,不留余惑所谓直到不疑之地,方可名为致知也。

可见,穷理致知,关键在于循文得义,在于反之身心,理与事、情与理,均须体认亲切,察识精到。今日社会转型甚巨,马一浮先生所说的“反之身心”其言外之意,更含有“反之于时代”,在时代巨变中探寻、在社会实践中体认的涵义。这是马先生读书之道的第三要义。

博文立事

博文乃立事之要,通经为致用之要,这里的博文之文,绝不是文辞之文,“亦不限以典籍为文,凡天地间一切事项,皆文也”;而立事之事,“纵一身推之,家国天下皆事也”,经纶国政、人伦日用皆事。

在先生看来:“博文,如物之生长,必积渐移至广大。立事,如物之成实,必贞固而后有成。今人欲立事而不务博文,是犹不耕而望获也”。在此,我们可以看出,读书之道处处离不开事理,处处不局限于读书本。其所说的博文,也“决不是徒夸记览,徒骋辞说,以炫其多闻而不切于事遂可以当之”,而是“必其闳通淹贯,蓄德多而谨于察物者也”。马一浮先生反复告诫学子,切忌自谓己知己能。强调对万事万物的体察,强调读天地之间的大书,且博文立事、通经致用,是马一浮先生读书之道的第四层要义。

笃行进德

主敬涵养、穷理致知、博文立事,在马一浮先生看来,全赖于笃行,唯笃行,才能进德。正所谓“行之不笃,即是不诚。不诚则是无物。一有欠阙,一有间断,便是不笃”。之前的读书要义是总摄于笃行的,但读书时“主敬须实是主敬,穷理须实是穷理,博文须实是博文,此便是笃行,一有不实,只是空言。涵养得力,致知无尽,应事不惑,便是进德。若只言不行,安能有得?行而不力,安望有进?”而读书之所得须“语语从体验得来,从胸襟流出,一字不敢轻下”,即知即行、一以贯之。

简而言之,读书应该要切己体会圣贤学脉的宗要,如读书仅仅“只作一种知解、一种言说领取,而不肯笃行,则是辜负自己、辜负先圣”。因而,笃行乃是马一浮先生读书之道的最终归趣,亦为其第五要义。

读书之道的最高境界———四门

读书之道的最高境界,即读书之“四门”。读书即是穷理博文之一事,然必资于主敬,必赖于笃行。但除此之外,亦有四门:“一曰通而不局;二曰精而不杂;三曰密而不烦;四曰专而不固”。马一浮先生认为“读书之道尽于此矣”。

那么,何谓通而不局、精而不杂、密而不烦、专而不固呢?“执一而废他者,局也。多岐而无统者,杂也。语小而近琐者,烦也。滞迹而遗本者,固也。通,则曲畅旁通而无门户之见。精,则幽微洞彻而无肤廓之言。密,则条理谨严而无疏略之病。专,则宗趣明确而无泛滥之失。不局不杂,知类也。不烦不固,知要也”。读书要达此四境界,首先一个“通”字统领,局、杂、烦、固皆与不能“知类通达”相关。

要达致通、精、密、专的四种境界,读书时须时时事事“验之于人伦日用之间,察之于动静云为之际”。正所谓“六合之内,便是一部大书”,“观象、观变、观物、观生、观心,皆读书也”。读书之人应放开胸怀,去读“六合之内”这部大书。这就是马一浮先生读书之道的最后落脚点和归宿。endprint

猜你喜欢

穷理马一浮定心
定心以应世
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持车削偏心工件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论语》“学而”章与君子之道
马一浮不回熊十力的信
手动高刚性自定心中心架
马一浮“新《六艺》论”论稿
独白与多元——马一浮国学观检讨
格物究源 穷理致知——评《中国古代物理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