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初中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5-02-03白中秋

散文百家 2015年1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课文

白中秋

河北省赵县第三中学

浅论初中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

白中秋

河北省赵县第三中学

由于受升学考试、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初中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普遍地存在着讲授内容多,学生思维少;讲授时间多,学生自学少;教师单一讲授多,其它辅助手段少等现象。这些都一定程度上窒息了历史学科的生机与活力,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此,改进能力培养的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历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初中历史;学习能力;思维能力

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达到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同时下功夫。我认为对初中学生在历史方面应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一、培养学生对课文引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的原动力。高超的课文导入艺术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变成了愉快的事情,就会学得积极主动。因而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引言的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该课的引言引用了毛泽东的《长征》诗,课堂教学导入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朗读这首诗,然后让他们找出诗歌中所提到的地名。再让学生思考这些地名与诗歌的题目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阅读能很快找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这些地名,也能分析得出这些地名都是红军长征中经过的地方。这样通过对引言的阅读和思考,学生很快就能够记住本节课的中心课题是长征。随后,笔者指出诗歌中提到的这些地名只是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千山万水中的一部分,接着笔者创设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呢?红军长征除了诗歌中提到的地方外,还经过了哪些地方?红军长征渡过了几条江河呢?红军长征走过了多少个省份?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红军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这样通过对课文引言的阅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也使得学生迫不及待地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从而使课堂教学很顺利地转入下一进程。

二、加强对史料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史料,运用史料作为学习历史知识的出发点,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辨别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教材运用大量的史料,让学生明白现在所学的历史知识,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根据来源于过去遗留下来的各种史料这些历史证据建构起来的。

教材中正文部分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阅读材料,怎样依托教材让学生学会阅读技能、理解其潜在意义呢?

课文的正文分成两大部分:一是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二是长征的胜利。这两部分内容把红军长征的起因、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最后的结果以及长征的历史意义都交代得非常清楚。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进行阅读,把握一些关键词,从而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当然,仅仅靠学生自己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毕竟他们要简要概括并叙述长征过程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对过程中出现的有些现象也很难深入理解。因此,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笔者把该课的基本知识点全部罗列出来,让学生掌握长征的原因,开始的时间、地点,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历史意义,长征结束的时间和标志,以及长征的历史意义。随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拓展,积极思维。如:遵义会议为什么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什么要用“生死攸关”这个词语?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学生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再次阅读与分析,能够概括出结论:长征开始后,红军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们拼死英勇冲杀,虽然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已损失过半,而且敌人在红军要去的湘西路上已经布好了陷阱,等着红军前去。红军处在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这样的时刻,红军改变计划,夺取遵义并及时召开会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正文的阅读,引领学生逐步分析,层层深入,培养其阅读和分析能力,使其能从阅读中发现问题,探究原因,领悟规律,形成能力。

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是学习历史必备的素质。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如:时代观点、阶级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从当事人的立场看问题,而不能以一个现代人的视角看问题。如对岳飞的忠君、宋江的接受招安,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把封建文化的相关资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排演历史剧,进入历史的教学情境,了解这些人物的时代、阶级局限性,使学生更懂历史。还有学生绝对的把某个人物定为好人或坏人,或把某个事件绝对化。如看不到战国在历史转折时期的作用,魏晋时期在文化上的巨大贡献;对秦始皇、曹操、唐明皇缺乏正确的评价等等,这需要我们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前提下,以理服人,让学生有明确的立场、观点。

初中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广大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当前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当做转变的关键,注重构建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注重学法的指导,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只要研究学生实际,切实落实新课程理念,正确处理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把培养学生能力当作教学的核心,就一定能开创历史教学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课文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背课文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