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对策
2015-02-03王诚远
王诚远
河北省廊坊市第七中学
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对策
王诚远
河北省廊坊市第七中学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时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让中小学教师工作中体会到尊严,生活中感受到幸福,成为一种时代共识。唯有如此,才能大幅度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更快地促进我们的社会文明和进步。
可现实却非常严峻。我们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非常低下。他们普遍认为,工作压力太大,感到困倦和厌烦。表现在生活中,他们面有倦容郁郁寡欢,严重亚健康;表现在工作上,他们没有积极性,没有创造力,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麻木甚至恐惧。据调查,教师们的快乐愿景排行,居首位的是休息,其次才是收入水平、工作成绩等等。这种现象,令人忧虑。
那么,哪些原因导致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低下呢?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和外因共同导致了一个结果的产生,其中,内因是主要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在这个问题上,所谓内因,就是教师本身的因素。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诱发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原因。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某种不快情绪都不具有普遍性。教师自身的因素包括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意志品质、兴趣追求等许多方面。职业幸福感低,笔者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部分老师对自己的人生、对社会环境、对劳动对象、对工作成绩期望值过高。教师的工作相对很单一,教师的圈子相对很狭窄,教师的调节力普遍较差,这些都是教师们自感不幸福的主要原因。
在现在,笔者认为,需要我们大力改变的恰恰是外因。外因有社会大环境因素和学校小环境因素。
学校环境因素,不可忽视,因为它对教师的影响非常直接。这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工作强度、学生素质和人际关系几个方面。
我们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大同小异,严谨的坐班制、各种名目的教育教学量化考核蚕食着教师本不多的自由,使得很多教师感觉到枯燥机械、冷漠乏味,影响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了严重的职业倦怠。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强度比想象的要大得多,他们要上课、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管理学生、保证安全,还要评优评先、晋级职称、发表论文、搞科研等等,林林总总,长年累月,以致教师们不堪重负。
学生素质越来越低是教师们的共同感受。这点,笔者不敢苟同。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老师们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传统认识。当然也有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的因素。有些地区存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原因之一。有些学校实行分层教学,导致普通班学生水平整体不高现象,也普遍存在。
人际关系是个别因素,文人相轻的块垒对一部分教师影响较大。普通老师与学校领导的认识不统一、关系不和睦导致教师职业幸福感不高情况比较突出。
学校环境其实是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社会大环境因素是影响教师幸福的根本因素。社会上存在对教师“捧杀”和“棒杀”两种极端情况。前者,受传统观念影响,努力神化我们的教师。“天地君亲师”的伦理把他们推上神坛,“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教义使他们忘乎所以。现代,“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观点又把他们神圣化。我们的社会习惯了他们的付出,他们的牺牲,正如红烛,正如园丁,可是他们忘了教育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教师也是普普通通的凡夫俗子,人们接受不了教师犯平庸,接受不了教师犯错误,接受不了教师的合理诉求。于是,有些人骨子里头瞧不起老师,不尊重教育,甚而攻击甚至谩骂教师,以至于网上有一种现象——“逢师必骂”!据调查,教师被时人评为“十大缺德行业”之首。这种社会观念,与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混合,导致了“个个骂教育,人人骂教师”的怪现象。这种社会观念不改,教师恐怕永无出头之日。
那么,如何提升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
首先,我们的社会要改善教师的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现代观点认为,教师,只是一种职业,他们也有正当的物质需要。按照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只有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才可能让他们追求更高的精神需要或精神幸福,不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其次,社会应该为教师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喊了很多年,情况并没有根本改观。学校应着力于改善教师工作的客观环境,以满足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管理者还应注意要充分给予教师以尊重、信任、支持和谅解,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与合理要求,尽可能解决他们提出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工作的快乐感。
还有,应该根本改革教育教学的评价体制。应破除分数论英雄的陈旧体制,建立着眼于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评价机制;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以发展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为教师的不断成长留有空间。另外,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考核等,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拥有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更大的自由度。
当然,教师也需要拥有积极认知,进行心理保健。教师要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面对并处理好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能面对和接受现实。还应主动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措施,比如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等,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各种业余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压能力。
我们应该关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理解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客观因素,并从社会学校、个人角度入手提升教师幸福感水平,对增进教师心理素质,提高教师生活满意度,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