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题教研活动”提升民族学校教学水平
2015-02-02崔颖
崔颖
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民族教育的现状
全旗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民族学校共有8所,分别是:巴彦中心校、哈达阳中心校、腾克中心校、库如奇中心校、杜拉尔中心校、阿尔拉中心校、民族实验小学、达斡尔中学。民族幼儿园1所。
8所民族学校在校生5861名,三少民族学生2961名,全旗共有达斡尔族学生4346名,教师697名。
近年来民族学校的硬件建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教师队伍的更新与新鲜血液的输送制约了学校软实力的提升。
二、发展民族教育的思考与做法
为了切实推动莫旗民族教育工作,带动所有民族学校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质量,旗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领导决定开展“加强队伍建设 助推民族教育”主题教研工作。此活动分三个阶段,预计历时一年半,第一阶段:扎实开展备课、规范常规教学;第二阶段:夯实校本研修、提高教学效率;第三阶段:落实课改理念、实现课堂转型。具体做法:
(一)下水式示范引领
教研员率先垂范,进行“下水课”教学,为教师提供研讨的“靶子课”,以课例为研讨交流的载体,学科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执教者及学生的状态,查找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此形式的教研活动通常按照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研员上课(下水课)——教研员说课(说清设计理念)——学科教师评课(说出课堂落实中与预设的差异)——共同查找症结所在(教研员与教师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共同梳理再备课(体现二次备课及集体备课的流程与关注点)——教研员二次上课(示范课)——教研员课后说课(理清说课思路找准与预设的结合点)——学科教师评课(结合第一次授课及共同备课的预设)——教研员总结(理清备课的关注点及说评课的切入点)。我们把这几个环节称之为一个完整系列的教研活动。
(二)讲座式专业引领
通过教研中备课、上课的观察等活动,教研员结合薄弱环节适时对学科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式的引领,如:如何研读文本,备课关注点有哪些、如何说课、如何评课、如何写课后反思等。
(三)研磨式体验内化
教研员隔周深入学校工作。教研员与学科教师分头进行独立备课,然后每周一深入学校便进行集体备课,及时发现并弥补备课中的缺失,在研磨中逐步体验预设与教学理念的落实。当教研员逐步深入时,学校教务处或学科组自行按照流程确定集体备课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把过程录制下来挂在《学科空间》,进行网络研讨,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使教研形式多样化、常态化。
(四)总结式积累应用
教研过程的每个环节尽可能采取音像设备记录,留存一手的文字材料。目的是便于对教研内容进行阶段性对比,便于通过回放进行反复研磨,便于教师提升研究策略,便于有效应用于教学。
如:课堂练习设计,可以弥补教材中练习量不够、模式单一,也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循环使用,逐步完善形成习题资源库;如:教具制作,消除了农村缺少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的弊端,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做到资源共享;又如:备课材料,逐步完善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科学、准确地共享材料,把教师原来用在备课、书写教案上的时间,花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研究上。
(五)提升式实践强化
构建模式化的教研行为,进一步加大细节的研磨,选择课型进行专题研究,派学科带头人深入民族校送课,民族校教师再上课。经过反复研磨,逐一突破不同课型,构建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执教教师融入个人的特色,丰满骨架,增添血肉,提升常规教学效率。
三、教研效应
可以说用“花开果丰”一词来描述我们“加强队伍建设 助推民族教育”走过的路程和取得的成绩很得体,教师自信地走上讲台、自信地参加竞赛、自信地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充分体现出备课切入点把握准确,教案书写着力点处理得当,教研中真是说得精彩、做得踏实。
总之,在提高教师师资能力与水平的基础上,作为教研员职能的认识与执行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找到了突破教研浮于表面的策略,教研方式也在转型,今后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把助推民族校发展作为一个起点,做好教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