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暴走漫画看流行民众艺术创作的兴起

2015-02-02张佳妮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年4期

张佳妮

摘 要:艺术繁荣的衡量方式不在于美术馆面积的增加,而在于是否有更优秀的艺术创作者和更多的艺术欣赏者。艺术的根基在生活,无限创作的机遇在等待发掘。文章从观察暴走漫画这一民间创作形式的出现,探讨流行民众艺术的文化特征和艺术家引领民众参与艺术活动的可能方式。

关键词:暴走漫画 民众艺术 流行艺术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Abstract :Arts prosperity does not depend on the area increase of art museum, but lies in whether there are more good artists and more appreciators of art. The foundation of art is life, that unlimited creative opportunities waiting for discovery. This paper through the popularity of Rage Comic, discuss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r public art, and possible ways for artists to lead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art activities.

Keywords :Rage Comic, Public art, Popular art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认识暴走漫画

暴走漫画(Rage Comic)为何物?简言之,是一种流行于网络的平民漫画制作器,用电脑或手机,作者可以在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前提下使用并发布自己的作品,将生活中的小段子,内心的小幽默和大家分享。暴走漫画在年轻一代的网民中拥有了极高的人气,并有专门网站供大家交流,如http://baozoumanhua.com/等。定期还有和生活热点相关的主题创作活动,以排行榜的方式推出热门作者。

暴走漫画在国内简称暴漫,最早发轫在美国,从2007年在匿名贴图网站4chan的Random版面上有网友发表自创朴拙的漫画作品以后,其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吸引了不少关注,接着又陆续添加进了许多经典的脸谱,如暴漫脸、猥琐脸、姚明脸等等,被众网友移花接木的使用,构成自己的作品。后来发展到有专业的漫画生成器,应用app,可以更加方便迅速地进行漫画创作。

(一)暴漫制作器界面

无需安装的轻巧软件,画幅分格的选择根据创意而定,图片和文本框可以用鼠标拖拽到工作界面,进行缩放和简单的变形编辑。现在最新的暴漫制作器已经嵌入网页,只要是注册用户都可以使用,并且衍生出更多专有分类,如“脑残对话”“暴走长图”“神相似”等。在“短信对话制作器”中,作者可直接在会话起泡中输入多方交谈内容,从而生成类似短信对话截图的画面。(图1)如此敏锐的开发触角,显示了由下而上,从受众推动非功利性艺术平台更新的典范,在传统艺术传播方式中并不多见。

(二)笔者自创暴漫示例

常规的四格漫画,使用可设置笔尖大小的画笔工具,调用自带的图片和对话框,输入少量文字,绘制保存只需十几分钟,作品格式适宜发布至各类个人网络媒体,图2为笔者自创的漫画作品。

在专属网站,如果你有点子,即使没有能力自己画出来也可以投稿,会有网友来协助完成。作品发布后,读者根据自己的喜好点“赞”或“埋”,受到广泛认可的作品会登上主页面。从创作传播到观赏反馈的一整条路线非常有效率,大众的评价直接决定作品命运。

(三)自创资源分享

在暴漫制作器中自创的表情,如果感觉有重复使用的可能,可以保存到库,也可以上传供其他网友参考。比如被中国网友加入的当红体育影视明星脸,韩国电视剧人物表情,都是比较新的资源。

其他可用于漫画创作的图片均不受限,如具体事物、艺术字体、漫画用网点纸,JPG、PNG、BMP等常见格式可在创作过程中导入直接使用。素材库的日益丰满,以及多元化,本土化也是暴漫不断发展的动力。

如果说,现代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和艺术受众共同完成的,暴走漫画无疑是绝佳的诠释案例。在“脑残对话”制作器中,有多种网友搜集的辨识度较高的影视截图,如《泰坦尼克号》《指环王》《来自星星的你》。即使有的场景被重复使用,“笑果”也并不因此而受影响,反而形成特有的序列感。次文化的火热建立在对主文化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暴漫看似低俗,实际上并不盲目。

二 暴漫的文化特征

(一)非主流

1.谁在画暴漫?

画暴漫没有什么经费开销,生产工具只要一台能联网的电脑。它无关绘画基础,也不需很多创作构思,只要有兴趣,几乎所有人都能成为暴漫的作者。

暴漫的冷幽默,黑幽默,粗口,限制级玩笑,使其注定是非主流的文化产品。这里没有人关注原创版权,主旨是重在分享,乐在其中。

感受灵敏的宅男宅女,上班族,是暴漫作者的主要组成,他们以第一人称创作,也会用“某尼玛”“某尼美”这两个类似小学应用题时常出现的“小明”“小红”的暴漫专有人物,以第三人称进行创作,对私事津津乐道,对社会问题嬉笑调侃。

2.谁在看暴漫?

看暴漫的人群中有部分本身是暴漫作者,喜欢暴漫形式,既创作也欣赏。从官网每天8000-10000的投稿量就可见一斑。也有部分人本身并没有在画暴漫,多是茶余饭后,休闲时间看看暴漫微博,或者被朋友转载的图片。由于它的“不成体统”,圈子也是相对小众的。

我们常常认为审美快乐来自于不断被拔高的视听感官享受,现在随处可见极度挑战脑力的电影,大气磅礴的文学作品。如此粗糙简陋的暴漫却做到了让快乐贯穿到心理结构的各个不同层次,如想象、理解、同理心的满足。暴漫的艺术魅力在于社会性话语的介入,而使得公众从文本中找到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默契。endprint

(二)亲民化

1.符号化被广泛认知的表情

漫画语言发展至今,有一些约定俗成。特别是风格成熟的日本幽默漫画席卷世界之后,喜怒哀乐已有固定的表达格式,就像大多数漫画爱好者都知道“三条黑线”代表尴尬。

暴漫的主要受众是成年人,其表情在易读互通的基础上更加复杂,情绪细腻。标准版的自带表情夸张且极具趣味,图像本身就含有饱满的语义,所以一经面世即受到热捧。

2.内容上贴近普通人生活

暴漫不存在说教,和高大全的事物。表现主题基本是生活琐碎,日常见闻。有个火爆一时的主题叫做“童年粉碎机”,大家纷纷展示自己童年时代做的傻事,因为错误理解长辈意图而闹的笑话,或者长大之后才知道被糊弄的事情真相,引起了同年龄段读者的很大共鸣。还有“关于游戏的那些事”“你肯定有过”等专题迅速锁定了有所感触的读者人群。

3.大众参与感的实现

每个人都有追求艺术表达的心理需求,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艺术创造力的愿望,即使是没有机会受到艺术训练的普通人。相对于高高在上无法驾驭的专业创作,带有辅助性质的,只需要完成应用任务的操作方式,赢得内心有表现欲但无从释放的年轻朋友的喜爱。软件界面、图库、对话框,这些创作格式巧妙地引导了创作;创作群体的积极互动又相互激发了灵感,暴漫的生命力也因此而蓬勃。

(三)高效和短时的传播

1.网络传播的高效性

在个人媒体尚未兴盛的时代,人们很难想象,今天要发表自己的见闻,分享自己觉得有趣的图文是这么便捷。可以用广播的形式发表,也可以针对某一个人或公开或私密的发表。从自己的圈子到他人的圈子,由线到面,只要信息有价值,无论关乎人生大事还是小道新闻,都能扩散开来。

具有核心信息的暴漫作品推广速度是惊人的。大多80、90后的手机用户,常常会发现一个几乎以接龙方式传来的暴漫笑话,是若干天以前自己已经看过的。这些作品最初可能来自暴漫网站,或原创作者发布的个人网络空间,被其他网友层层转载,不少人在成为欣赏者的同时,也成为了暴漫的传播者。

某一主题的暴漫,在对应同一个工作领域,同一种生活状态的人群里,因为寻求认同的心理,渗透速度往往最快。

2.轻松快文化

在保守派知识分子的心目中,浅阅读快时尚的今天,隐藏着思考深度和文化价值没落的危机。但确实,阅读速度的加快增加了人们的信息量,直观易懂的图像免去了逐字理解的麻烦。

在压力重重,工作高度饱和的今天,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报纸头条,门户首页,刷新一下朋友圈,差不多构成了普通上班族一天的文化摄取量。

暴漫作为一种创作方式可以被类型化。但作品不具有经典性和太多艺术价值,创作者没有艺术功底,创作过程是随意并且程式化的,作品达不到高品质审美要求,更谈不上存留和传承。它快速的被传播,可能一夜间吸引万千眼球,也可能在一夜间无人问津,成为过期产品。

作品表现内容有一部分是乐观诙谐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现实不满的发泄谩骂,直白而粗俗,不具备教化和发人深省的社会作用。它是民众参与艺术创作的积极表现,但难以摆脱因为缺乏艺术灵魂迅速冷却的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职业漫画创作者进入到暴漫队伍,将暴漫的画面质量提升到了准专业水平,把部分暴漫元素用于标准化漫画创作格式中,会不会就此形成新的漫画形态,不妨拭目以待。

三、流行民众艺术的问题和启示

(一)流行民众艺术对主流艺术世界的反作用

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根据文化的分殊具有不同的类型,分为“官文化”“士文化”和“民文化”。[1]官文化和士文化有清晰脉络,正规组织、框架和形式特征,我们把它称为高雅艺术。而民文化则通俗,存在于人民大众的审美理解中,展现民间的喜好和趣味,将实用和审美相结合,注重现实人生。

从上往下来看,作为持有知识话语权的专业艺术创作者,有本身的自律性和超越性,“俗文化”是否会站到他们精神的对立面?

大众文化的兴起是市场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在未来会更加繁荣,成为艺术世界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在美国波普文化盛行的过程中表现较为显著。

无独有偶,暴漫风行之后,我们在手机app推介中看到了更多类似的应用:如适合少女进行漫画创作的“人人漫画家”,里面有固定的人物宠物,可更换的背景、表情、发型、动作及对话框;以及“I made face”自创头像绘制软件,使用者可以用拼接和滤镜创作个性化头像。

艺术的本质要求艺术家探寻未知的世界。民众的参与是否会帮助艺术家找到新的艺术类型?流行艺术是否也会成为高雅艺术的养分?在以漫画为创作主题大获成功的现代艺术家村上隆那里是不是能找到一个可借鉴的案例?(图3)

(二)艺术家和民众的创作互动

艺术创造者创作艺术作品的最低目标底线,就是要让自己创造的作品能够满足艺术消费者的娱乐需求。[2]

在电影票房记录一再被刷新的今天,大多数群众观影不是为了学习电影艺术,而是在观影过程中寻找和自身体验有关的快乐;带上单反照相机出行的旅游者,也不都是以研究摄影艺术为目的,他们希望记录所见所想。在平凡的生活中,人们需要艺术带来的精神放松、身心滋养、和简单的愉悦。

艺术的娱乐性本身就具有分层适应的特点,艺术家如果能不把艺术品级完善程度作为唯一目标,而是站在“为民众服务”的角度来工作,便会发现广阔的天空。

首先,艺术作品可以直接吸引民众参与,如公共场合的行为艺术。如图4中位于德国柏林的rosenthaler广场附近的十字路口,艺术家iepe rubingh把彩色涂料洒在道路上,让十字路口变成了他的画布,经由穿梭的车辆创造出一幅多彩的作品。

其次,实体俱乐部或网络论坛的形式有助于对艺术感兴趣的民众之间相互交流启发。在社区展开成人艺术教育,可细分为小口径的短期的培训,让民众根据喜好和业余时间自由选择。在既定时间内得到阶段性的成果,如各种非学院性质的绘画类、乐器类、舞蹈类俱乐部,短期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习热情的保持。另外,各个城市的艺术区、创意市集、艺术家聚集地可以设立民众日,欢迎民众在休闲时间前往,和艺术家有面对面的对话。

再次,研发易用的低门槛的创作方式也是有效的补充。例如游戏化的室内设计软件,数字填色的风景画,DIY陶艺都有较高的可普及性。一方面,满足了民众的艺术需求,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日常的生活品位。

艺术家在进行专业创作时,是严格的质量追求者;而在带领大众享受艺术时,则是循循善诱的引导者。长期来看,吸引民众参与艺术创作,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会逐渐增加,民众的欣赏水平也会逐步提高,反之又将为艺术的发展推波助澜。

结语

从暴漫的流行我们看见了民众的创作愿望和创作能力,也看到了特别生动的艺术服务于民众的现象。它是千百种民众参与艺术活动的方式之一,也是艺术家走向民众的桥梁。让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更好的艺术项目来拉近普通大众和艺术的距离。

注释

[1] 刘悦笛.生活美学与艺术经验[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233.

[2] 梁玖.审艺学[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