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藏族传统建筑的室内陈设
2015-02-02孙雪梅
孙雪梅
摘 要:传统白马藏族是一支生活在甘、川交界的藏族聚居区的少数名族。他们的第三代传统建筑的室内陈设设置充分体现出本民族在宗教及生活习俗方面的独特文化性。
关键词:白马藏族 传统建筑 室内陈设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Abstract :Traditional Baima Tibetan is an ethnic minority living in the Tibetan-inhabited areas that borders Sichuan and Gansu province. The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religion and convention have been utterly embodied through the indoor display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Keywords :Baima Tibeta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door Display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传统白马藏族第三代建筑从外部看上去是一个封闭的木质建筑。建筑的内部划分为两层,并由一层内主通道尽头较隐蔽的木质楼梯相连。室内陈设的安排在各层及各个具体的使用空间里都有着本民族自身的规范和所赋予的含义。本文将介绍传统白马藏族第三代建筑主要的室内陈设设置。
一、一层室内空间的主要陈设
据寨里的道士介绍,早年传统白马藏族室内陈设的选材都源于原始取材,非常粗拙。历经数代白马人,许多陈设已改变了最初的用材和制作工艺。尽管如此,所见的第三代建筑的室内陈设,仍在较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来的一些风格和延续了本民族的文化元素。
(一)正门上方的“约拉”和“连环画”
1.一层入口是一个上方为拱形的正门,上方都悬挂着一些剪纸(图1),白马语中称为“约拉”。现今看到的选材为普通毛边纸类,其造型和内容从祖辈流传至今,种类和具体数量有待考证。“约拉”的内容总体为自然物和动物类,被悬挂在门,窗或室内祭神的地方。“约拉”这种陈设充分体现出白马人信奉自然皆神灵及严肃的宗教信仰观。
2.“约拉”的上面,通常还贴有一长条形的纸质图案(图1)。图案的内容现已看不清具体是什么。据有关学者考证,它是白马藏族一种古老的“连环画”。总之,这种图案非常神秘,无人能读懂,现今猜测这些图案所描述的应该和本民族原始的宗教信仰有关。
3.“约拉”和“连环画”的作用是用来祭神或“辟邪”,只能由寨里的道士制作,并且,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它们进行“作法”,在每年过年前,由道士做好再分发给各户。大家取下前一年的旧“约拉”,更换上新的。
(二)正门柱上的动物头骨和木柱挂物
1.正门左侧门柱上,都悬挂着一个如野猪,牛,老熊,老虎,磐羊(一种生活白马山区,体态有如牦牛大的凶猛动物)的头骨(图1)。这些动物都是白马人心中力量与彪悍神灵的化身,悬挂它们的头骨在建筑重要的位置,可以“镇宅”,驱邪。如放在阴暗,污秽的地方被视为是亵渎“神灵”。
2.正门进去连接着一个主通道,其木柱上悬挂些平常的生活物件。但在重大节气日,木柱上的挂物要选择,类似绳、刀、斧等利器物件要取下,其原因是,在这些日子里,白马人都要用祭祀的方式“请”祖先回来,唯恐它们会“伤害”到祖先,所以必须隐藏起来。这反映出传统白马人对祖先的崇敬之心。
(三)一层主室的陈设
1.主室的火塘和炉具。主室是传统白马人最重要的使用空间,早年兼多功能,设在一层通道端头的左边。火塘是主室最重要的陈设之一(图2),用石料做成,镶嵌在木质地板中央,中间凹陷处用来架设炉具,炉具材料多是铁制。早期白马藏族,生产力落后,铁制炉具显得尤为珍贵。再者,作为山林民族,他们非常信仰“火神”,火塘和炉具都是“火神”的物质载体,所以,围绕火塘坐或卧都有长幼尊卑的方位规定,炉具也不能轻易触碰或改变其位置,否则也视为是对“神灵”的不尊重或认为会招来不吉利的事情。
2.主室的“神柜”
紧靠主室东面墙放有一木质柜,被白马人称为“神柜”(图3)。白马人尤其崇拜“太阳神”,“神柜”则紧靠在太阳升起的东方位,它的台面上放置有象征白马神灵的物件,不得随意搬动,用来祭祀“太阳神”。“神柜”上方墙体有方形木格窗,挂有“约拉”,强化对“太阳神”的崇敬。“神柜”的大致造型主要分长方和正方两种,用材现今是木料。早期简易的“神柜”也用石板搭成。木料较多选择他们偏爱的形直、质硬的大板材松木或杉木,体现出他们对“正”,“直”等品行崇敬的心理特征,且这些材料也便于制作。“神柜”的具体细部造型也随年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3.主室的木镶嵌框
主室北面为整面的木墙体,上部都会有一个长方的木镶嵌框,在它内部或顶部依然放置有祭神物品或悬挂“约拉”(图4)。白马人同样信仰“山神”,而寨里被视为“山神”的山体都在建筑的北面,白马人也用这种室内陈设设置的方式来表达对“山神”的崇敬。
二、二层室内空间的主要陈设
白马藏族第三代建筑中,整个二层空间因为由一层较隐藏的木楼梯连接,显得很隐秘和封闭,除去放有存储生活及生产物品的陈设,更重要的是还成为了安放系列重要“神物”的空间。
(一)储物柜
传统白马人的生产方式是畜牧,狩猎及少量农耕。由于当地气候寒冷,适于耕种的季节短,冬季漫长不再劳作,农耕作物等产品是过冬的重要食品,他们都会把这些物品放进传统的储物柜里,并搁在隐蔽的二层,另还有在传统白马人眼里被视为珍贵物品的药材和兽皮,也藏匿在二层空间里。(图5)endprint
(二)宗教祭祀陈设
紧靠二层空间的北面墙,有一组重要的陈设物品——鼓、经书、剪纸、面具,香炉等祭祀物件,仍然被安排放置在祭拜“山神”方向的柜体上,充分体现出在对自然神灵的崇拜中,“山神”最受白马人崇敬!
1.鼓
鼓是白马人在举行祭祀仪式时所用的一种“法器”(图6),传统鼓的用材都用兽皮,羊皮作鼓面的最多。鼓只能是在“做法”时由专人(专职的“法师”)来使用,其他人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白马人对神灵的无上敬畏在此也可见一斑。
2.经书
经书是白马人在祭祀时,只能由道士用来说唱的书籍(图7)。据白马道士介绍,经书的传唱都是道士代代相传,具体意思并不知晓,研究白马经书的学者们,对经书里的文字是什么也说法不一,有说是古藏文,有说是象形文等,至今仍未被破解。经书的用材传说最早是用竹木块串接,羊皮做封套。它的装订分合页式和折叠式两种。关键是经书都分别藏在各寨子的道士手中,其它任何人无法触及,这种经书也体现出有语言无文字的白马人神秘宗教信仰的一面。
3.神秘的“曹盖”
(1)二层的柜体上还有一个面具(图8),白马人叫它为“曹盖”。白马语音说出为“达拉斯界”(即黑熊神或黑熊人神),既是神灵的象征,又是驱邪避灾的东西。这种面具从祖辈流传下来,有男女之分,据说原生态的“曹盖”是用真熊头皮做成,直至民国前期,才逐渐改成用木雕做。此面具的最基本形象是人兼具老熊,野猪与老虎的面相,五官齐备,尤其向外突显动物凶猛的牙齿。传统白马人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山区,对“曹盖”的崇拜充分体现出他们抗衡自然灾害的朴素宗教观。
(2)对“曹盖”的无限敬仰及这种神秘的宗教物件崇拜还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曹盖”不能被擅自制作,须请寨中的道士事前看经算卦,经批准后方可由专人制作,否则会招致不可预知的灾难。所以,为了心中的信仰,白马人严格遵守此规矩。
其次,“曹盖”平常被放置在规定的地方。早年在主室的神龛上(即靠寨后神山一侧),每天,白马人在固定的祭拜时间敬诸神时一并敬奉它。“曹盖”也多被悬挂于一层或二层的门框上,但其位置都不改变在靠寨后神山的一侧。除去道士之外,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触摸,否则也会灾难临头。也据说至今无一非道士的白马人去冒险触碰它。
再者,白马人祭拜“曹盖”还有一种特殊的方式,被称为是“跳曹盖”。意思是在每年正月初五到正月初六(准确时间是正月初五日落时至正月初六日落时),全寨人聚集到各寨中男神山之麓的空旷地,由道士领头诵经与祭神,被选出的男性戴上“曹盖”面具和穿着专门的服饰和大家一起载歌载舞,用歌舞来请求“神灵”赶走旧年里的邪害,并祈求保佑来年吉祥,富足,健康平安。“跳曹盖”时,从人员筛选到服饰等方面有很多既定的规矩,如“曹盖”面具的顶部饰有山羊角等饰物;扮演“曹盖”的人必须是男性,所穿羊皮袍的装饰物里都有象征男性生殖器的图案等。从“跳曹盖”这种祭拜方式的相关情况来看,依然体现出传统白马藏族对“神灵”信仰的庄重性和方式的独特性。同时,也从这个侧面反映出传统白马藏族重男权的社会观念。
依据本文以上所述,传统白马藏族第三代建筑内的主要陈设在其形态,设置及使用等方面都充分体现和传递出这个民族所具有的一些生活特性和特有的宗教信仰观。
传统白马藏族建筑的文化元素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恢复重建中受到了重视,本文将震前的研究成果奉献出来,希望能为传承传统文化尽点绵薄之力。感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曾维益研究员对本文的支持和帮助。
本研究得到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高校教育科研课题《融入文化理念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研究》的资助,项目编号:2012-GX-059.
参考文献
1 王铭铭,潘忠党.象征与社会——中国民间文化的探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2 罗汉田. 庇荫,中国少数民族住居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3 李东,许铁铖.空间、制度、文化与历史叙述——新人文视野下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J].建筑师.200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