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应用“瘦、皱、漏、透”的审美思考
2015-02-02樊纪良
樊纪良
摘 要:“瘦、皱、漏、透”本是玩家赏石的审美标准,将其审美标准引用到体育教学中顿感意境非凡,在弘扬体育教学的精、气、神的同时,又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更好的驾驭体育课堂,追求简约与高效等问题开辟了新的视角,带来许多新的审美思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审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6-0053-02
“瘦、皱、漏、透”本是北宋书法家、文物鉴赏家、赏石大家米芾根据多年藏石、赏石的研究和实践,对古代观赏石提出的审美理论标准。近千年来,这个标准一直被赏石界所沿用,至今仍然对赏石及传统艺术的审美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在苏州十中,他们将瑞云峰的“瘦、漏、透、皱”作为课堂的审美标准来进行校本研究,视角独到,意境优雅。如今我们用“瘦、皱、漏、透”的审美要求来审视体育课堂,也很有一番意味。“瘦、皱、漏、透”既可作为一堂课的整体评价标准,又可从四个角度加以审视,既有“神”“形”之分,又有“虚”“实”之别。瘦、皱为神,漏、透为形;瘦、皱为虚,漏、透为实。
一、“瘦、皱、漏、透”的课堂解读
1. 课堂之“瘦”
“瘦”原指石体苗条纤瘦,线条筋韵。瘦中见奇,傲骨铁铮,巍然挺拔,骨气壮伟。这种石头虽清瘦干练,然骨气凛然;且雄姿英发,豪气夺人,多为壮美之典范。
“瘦”与“肥”是相对立的,“肥”在现代审美中意味着俗气,“俗”乃艺术之大敌,这样的艺术有谄媚之态。朴拙简逸的艺术生命,不是从肥胶艳丽中求得,而是从瘦枯空灵中撷取。
借石之“瘦”,运用于体育课堂,就是教师教学追求的明晰精干之美。所谓“瘦”,就是“明晰精干”。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条理分明,思路清晰,简洁精当,不花哨、不做作,是有风骨的课堂,这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教学审美要素之一。课堂不能雍烦拖沓,而要简洁干练。而当前许多的课堂,却是枝繁叶茂、花样繁多、面面俱到、应有尽有的“肥美”之态,其实这样的课堂充其量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瘦”也是众多体育锻炼者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它向往的是健康、干练,排斥的是虚弱、臃肥。体育要培养的是健康与坚毅,追求的是健康向上,朝气蓬勃,或骨气凛然、或豪气奋发、或霸气凌人。凸显的是神气。
2. 课堂之“皱”
“皱”是指石头体态起伏,皱褶多变,凹凸明显,线条舒展。皱中有变化,变中有起伏,虽然形态怪异,却异中见韵致。无形之中见有形,有形之处显精神。稳重敦厚,有藏龙卧虎之感,凤栖鸾起之势,它的核心始终体现出一种变的感觉。
画家多通过“皱”的笔法来表现山势的峻峭、连绵、曲折等特点。这里可以理解为对教学理念、专业素养、沧桑社会的感悟和历练,是一种无形的“皱”,它看不见、摸不着,是教师长时间教学实践和教学技巧的综合积累。皱代表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特色,具有清瘾、沧桑之感。
借石之“皱”,运用于体育课堂,就是追求课堂曲折生动之美。所谓“皱”有“曲折生动”之意。我们追求的体育审美课堂,是讲究疏密、浓淡,节奏既富于变化又峰回路转,既曲径通幽又浑然天成,合乎自然之道,平淡无奇、枯燥无味或臃繁花哨都是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根源。因此说体育教师在这方面的历练是远远不足的,体育教师有形的“皱”比谁都多,无形的“皱”却少之又少。这应该是我们今后需要花大功夫来思考和努力的教学方向以及课堂艺术的追求。
3. 课堂之“漏”
“漏”是指石体玲珑,连环透空,上下通漏,着香可七窃生烟,罩雾能云霞攀缠,如镌似镂,巧夺天工,变化多端。漏中见灵性,智生乖巧,给人以谦和乖巧的美感享受。“漏”具有幽深感和神秘感。
借石之“漏”,运用于体育课堂,就是要追求留白绵延之美。“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就是要有“留白绵延”的美感。我们追求的课堂,是通灵的,不呆板、不机械、不程式。要有思考、想象、机动的空间。这样的课堂,不是满堂灌,不是填鸭式,不是一言堂,不必面面俱到,不必一板一眼,不必十八般武艺全上。各类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普及,学生已经对许多的体育运动和相关的内容不再陌生,甚至比教师先知,课堂中教师仍死板教条未免多余,要根据即时的情形,因势利导,抓住重点让部分环节或内容“漏”掉,其实是漏而不漏。让重点在通而不塞、气韵流动中凸显出来,即努力追求“有常而无常,有形而无形”的课堂教学境界。这样才是民主的和学生自觉、自主的课堂。
4. 课堂之“透”
“透”是指石体玲珑剔透,开窗通户,曲径通幽。石质细腻洁净,坚质显透,透中见深,透中得光明,表里洁净见淳朴,堂堂正正,有表里如一的阳刚之气。
“透”在教学中就是领悟、透彻,融会贯通的意思。
借石之“透”,运用于体育课堂,就是追求深刻澄明之美。所谓“透”,就是透彻,融会贯通。教师组织教学中,主线清晰,重点内容有练习负荷做保证,让学生练熟,难点环节有有效手段做支撑,让学生学会,体现“深刻澄明”之美。
李渔说:“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对其内涵,我们要有一个新的界定。“此”可以看作是某个“知识点”,“彼”可以看作某个“情感的升华之处”。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传授、身体机能的提高,更是在情感层面的引导。通过“此通于彼,彼通于此”的教学过程,使同学在情感体验中,获得结论性的知识,即通过身体练习,在技术与体能提高的同时,收获健康,收获意识和习惯,升华情感。这便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融会贯通。
二、“瘦、皱、漏、透”的课堂审美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将“瘦、皱、漏、透”的标准引入体育课堂,给体育课堂审美注入了新的内涵。“瘦、漏、透、皱”不仅是衡量体育课堂教学的形,更能表达体育课堂教学的神,它需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丰富的知识涵养,深沉的情感熏陶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它是潜在的、内蕴的、丰厚的,是先进教学理念的贯彻,深厚文化底蕴的表达。
米芾时代“瘦、皱、漏、透”的审美观念是对历史审美观念的总结和归纳,成为他们时代的审美取向。它最强调的是精神和骨气,“瘦、皱、漏、透”在整体上都表现为一种阳刚的壮美,而体育运动的最高境界也正体现在阳刚、精神和骨气上。体育课堂的审美取向和中国传统艺术有异曲同工之美。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就是瘦筋雄骨,却精神抖擞,能驰骋千里,而那种市值不菲的唐三彩之马虽丰肥却无力,根本感觉不到其阳刚和壮美;齐白石先生画的虾,寥寥几笔就活灵活现出一种修长而又精神的虾子。如果把虾子画得丰肥肉砣就没有神采奕奕的精神面貌了,这都表现的是风骨干练之美。中国的毛笔宣纸所产生的笔墨变化,仅以黑白二色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物象的形貌精神,透露出“简约”与“高效”的特质,这种技巧是可以给体育课堂带来许多思考的。我们的体育教师能不能放下那些冗繁花哨的道具、先进时尚的媒体设备,赤手空拳用我们的运动技能和教育智慧给学生带来一堂欢笑与汗水并存的体育课呢?
当我们用“有效课堂”的理念来推进新课程的时候,用三维目标来评价课堂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借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审美视角,来思考体育课堂教学的深层次问题。
参考文献:
[1]柳袁照.清泉石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