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教学设计的验证

2015-02-02李志勇邹旭铝赖作峰

体育教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验证排球教学设计

李志勇++邹旭铝++赖作峰

关键词: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教学设计; 验证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6-0050-03

为了准备宁波市优质课评比,笔者学校的赖老师选了《排球正面上手传球》。磨课时,赖老师第一次课照搬了2013年第3期《体育教学》上李源老师写的《水平四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教学设计》。目的有两个:一是验证该教学设计的可行性,二是借鉴该教学设计,期望借鉴优秀的教学设计在评比中取得好成绩。

一、执教班级基本情况介绍

执教班级为初二(2)班,共44人,男生24人,女生20人。该班体育成绩较好,曾连续两年获校田径运动会年级组团体第二名。体育委员组织能力强,但该班学生此前很少接触排球。通过询问,学生没有学过正面上手传球。

二、技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分析

本课的技能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在运用正面上手传球时做到蹬地伸臂协调用力,并利用手腕、手指的弹性将球传出,从书写教学目标的角度分析,该目标存在以下不足:(1)行为主体模糊。“大部分学生”指的是什么?(2)目标缺乏层次性。既然作者提倡“个性施导手段”,为什么在教学目标中未体现出来?此外,该技能目标定位太高。首先,行为条件(在运用正面上手传球时)比较高。依笔者的理解,该行为条件是否可以理解为:只要是正面上手接球,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能做出蹬地、伸臂协调用力,并利用手腕、手指的弹性将球传出。显然,这样的行为条件是对掌握的水平来说的,对于刚接触排球传球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行为条件太高。其次,行为程度(蹬地、伸臂协调,并利用手腕、手指的弹性将球传出)太高。“蹬地、伸臂协调,并利用手腕、手指的弹性将球传出”是掌握传球技术的程度,不是传球单元第一次课的程度。由于技能教学目标定位过高,导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出现问题。本课的难点是击球时全身协调用力以及手腕、手指的控制能力。仔细分析该难点,一是太大,这像是传球单元的难点,不是单元第一次课的难点。二是太多。一节课的难点一般只有一个,如果太多,就不能有效地解决。建议:技能目标调整为:通过练习,80%以上的学生在自传球时,能做到手型正确,击球点和手指用力准确,并体验传球动作;20%的学生能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完成动作;发展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重点为:击球部位。难点为:击球点。以上技能目标书写规范,定位合理。重难点准确、突出。

三、上课主要环节的效果与思考

1.导入:在排球比赛中,高于肩部的球是如何处理的

效果: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说出正面双手传球。说明问题的设计可行。

2.诱导练习

(1)徒手模仿练习2分钟。

教学过程:该练习安排2分钟,除了教师示范讲解20秒,其余听教师口令进行练习。

效果:由于该练习比较枯燥,大部分学生兴趣不高,但蹬地伸臂动作都能在教师提示下勉强完成。

思考:该练习一直在教师的口令下集体进行,容易枯燥乏味。同时,教师喊口令,学生练习,教师无暇顾及犯错学生。建议:先由教师喊口令集体练习,然后学生喊口令集体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为了激发兴趣,还可以两人一组进行练习(一人练习,一人观察)。通过这样的变化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2)体会击球点和手型。

教学过程:该练习2分钟,教师讲解示范20秒,剩下100秒学生两人一组练习,一人做好手型和击球点,另一人将球放在手型上。一段时间后交换,此练习主要通过同伴的帮助学习击球手型与击球点。

效果:此练习是静止的,又有同伴的帮助,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击球手型和击球点正确,个别学生经过教师和同伴的提示也能正确地做出击球手型和击球点。但学生练习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练习方法比较单一。

(3)体会传球的协调用力。

教师安排2分钟,讲解、示范练习方法花了20秒左右,学生两人一组练习,每人练习50秒左右。

效果:练习者按传球手型持球在额前,同伴用手压住球,练习者做传球动作,由于同伴的适度阻力,此练习能更有效地体验传球动作。加之同伴的语言提示,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完成此动作。个别学生刚开始压球时用力过大,导致同伴的击球点不对,后经教师的提醒纠正过来。

3.自抛自传

学生自己抛球,自己连续传球。该练习安排6分钟,教师讲解、示范练习花30秒,学生练习5分30秒。

效果:在该练习中,赖老师根据书上的预设,将该练习的目标设置为连续5次以上。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传不到5次,于是赖老师又将练习目标分层,要求学生自行练习目标,但练习目标至少要3次。练习目标分层后,学生的传球次数虽然达到了,但60%左右的学生出现以下错误:(1)持球;(2)击球点不对;(3)击球手型不对。为解决这些问题,赖老师采用语言提示、同伴互助、正误对比和个别纠错等方法,但效果不佳。

反思:在自抛自传球的练习中,教师针对学生实际,采用“个性施导手段”(主要是降低了练习目标),很好地体现了区别对待的原则。但为什么效果不佳?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1)练习目标的影响,教师练习前宣布练习的目标,学生跃跃欲试,受练习目标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在完成练习目标和突破练习目标上,至于击球点和击球手型是否正确,无暇顾及。(2)练习步骤跨度太大。自抛自传的前一个练习是两人一组传重球(同伴压球),而该练习是自抛自传,自抛自传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假如学生抛不好、传不好球,学生就要移动传球,这对刚接触传球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因此,笔者建议,在两个步骤之间设置一个断续传球手段,方法:练习者双手持球做好准备姿势,蹬地伸臂将球传出,然后接住球,检查手型和击球点。这个步骤好比在难度大的台阶之间放置一个辅助物。这样的设计符合逻辑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体验成功的快乐。

4.一抛一传练习

方法:两人相距3~4米做一抛一传练习。预设时间8秒。

教学过程:教师讲解、示范练习时间,加上调整队伍,布置场地的时间,共花了1分钟,学习练习时间为7分钟。在练习中,教师针对学生抛不好球、学生不移动的错误,集体暂停纠错。同时,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采用“个性施导手段”(主要是过程性评价)。

效果:尽管教师采取了集体纠错和“个性施导手段”等手段,但效果不佳,一抛一传成了捡球练习,而且学生在捡球的过程中还干扰了其他同学练习。

5.拓展练习:自主选择

内容:一垫一传;自传后对传;直接对传。时间7分钟。

教学过程:教师讲解、示范练习时间,加上分组、布置场地的时间,共花了1分钟,学生练习6分钟。在练习中,教师采用“个性化施导”(主要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

效果:分层练习虽然好,但在操作中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1)大部分学生在做自己选择的练习时,难以做到两个回合,多数学生在捡球。(2)由于学生爱面子,几乎没有同学选择难度低的自传,尽管教师反复提醒,学生仍然我行我素。

在课的最后,学生呈现给我们的是:击球点和击球手型不正确,手指、手腕的弹性传球体现不明显,看到的是大部分学生在捡球。

反思:第4和第5两个练习,看似简单,其实包含两个比较难的环节:抛球和移动。这两个环节如没掌握好,学生很难在练习中体会成功,特别对刚接触排球传球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动作技能正处于泛化阶段,如果让他们进行移动和判断传球,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从而把前面学习的击球点、击球手型和传球动作忘得一干二净。李老师这样设计,其实是把双手向上传球一次课上完,是典型的单元计划课时化。这样的练习步骤设计,除了诱导练习突出重点外,其他练习步骤过于强调变化,忽视重难点。其实,一线教师普遍存在这样的设计。特别在公开课中比较常见,究其原因是教师不了解学情和迫切想展示自己教学能力的心理所致。这样的设计看起来很好,但实际很难操作,如要操作,教学只会蜻蜓点水,走过场。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就像赶场似的,无法深入学习。由于步骤跨度太大,前一步骤还没掌握,马上进入难度更大的步骤,大部分学生只能体会到失败的痛苦,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

针对以上设计步骤,笔者建议练习步骤如下:断续传球——连续自传球——自传比多游戏。

6.跑跳接力

预计时间为5分钟。

教学过程:教师讲解、示范游戏方法,调动队伍,点评和布置场地等花了1分钟左右,剩下的时间,游戏做了2次。

效果:由于是游戏,学生兴趣很高,但学生的运动负荷不够,大多数学生站着等待练习。

反思:做该游戏时,赖老师按李源老师的设计将学生分成4组。显然,这样的分组是导致运动负荷不足的主要原因。

建议:将学生分成10组,每组4人。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跳跃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袋鼠跳接力游戏。

前半部分写的有理,后面跟进的设计有些牵强,没有达到前文所述的效果。请再次修正。

四、根据反思修改的教案

修改思路: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按照李源老师的设计,所不同的是在准备部分的球操中加了抛接球练习。要求学生接球时,尽量在头上方一球距离,用传球的手型接球。这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传球手型,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奠定技术基础。

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基本部分修改如下。

猜你喜欢

验证排球教学设计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小题也可大做
弹药保障需求分析实验模型输出数据的验证研究
汽车外后视镜抖动问题模型的试验验证
HPGe γ谱仪无源效率刻度软件验证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最复杂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