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兴奋点
2015-02-02平亚茹
平亚茹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思维起点和思维兴奋点。思维兴奋点是指人在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下,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思维高度活跃的一种状态,表现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和自觉性高。
现象一:为什么学生交头接耳地说话?
一听我说即将学习输血原则时,学生便开始交头接耳地说话。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学生的兴奋点根本不在输血原则上,学生关心的是周围其他同学是什么血型。于是,我因势利导,在全班进行了一次血型调查,并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是怎么知道自己血型的”,引导学生思维活动。接着,我引入奥地利科学家卡兰·兰德斯坦纳对于血型的研究等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思维方法。在介绍完血型的研究历史资料之后,我开始讲授输血原则,此时,学生又开始交头接耳地说话。这次我发现学生的兴奋点在于彼此间能否互相输血。于是,我又调整策略采取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请各小组根据输血原则讨论小组成员之间能否互相输血,利用学生的思维兴奋点,组织讨论。讨论中,学生不仅懂得了输血的原则,也满足了兴趣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引入一个教学内容时,如果出现了学生之间交头接耳说话的现象,他们谈论的内容可能就是其思维的兴奋点。因此,教师要进行学情分析,找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将学生言语的兴奋转化为思维的活跃。
现象二:为什么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有一个探究实验——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课上我为学生准备了活的家鸽和飞机模型。在教学引入环节,我计划利用飞机模型创设问题情境,讲述人们实现飞行渴望的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样的引入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我发现学生的兴奋点根本不在飞机模型上,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活物”家鸽身上。于是,我改变策略,省略了由飞机模型引入课题这一环节,让学生观察家鸽的形态结构,思考家鸽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观察也很仔细,他们提出:鸟有翅膀能扇动空气;流线型的身体可减少空气的阻力等。通过利用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我把学生对“活物”的关注引导到对问题的思考上。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的、鲜活的生物。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充分利用“活物”使学生的感知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
前面两个案例中学情分析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随着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随时进行。学情分析必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末,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兴奋点。
现象三:为什么教师成为了“救火员”?
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课上,经常看到教师穿梭于学生中间解答问题,甚至亲自帮助学生调试显微镜,显然教师已成为一名“救火员”。为什么教师会成为一名“救火员”?如何摆脱“救火员”的角色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情分析,我认为学生第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微小的生物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是草履虫游得太快,不容易观察;其次是视野的亮度和焦距的调节难度较大。在解决草履虫游动太快、不易观察这个难点时,我先演示一段事先录制的草履虫自由游动的录像,请学生观察并说出草履虫的结构。学生发现草履虫游动得太快,根本无法观察到草履虫的结构,于是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在解决调节焦距这个难点时,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使学生感知到由于载玻片培养液过多,草履虫游动过程中会引起焦距变化,致使观察时出现时而清晰时而不清晰的现象。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的,而是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来的。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由于实验前教师利用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展示观察“活物”草履虫时遇到的问题,故提前解决了后面教学中涉及的问题。这种指导针对性强,使教师真正摆脱了“救火员”的角色。
可见,教学中只有激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在学情分析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兴奋点。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