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力教育滋养活力师生
2015-02-02刘卫红
刘卫红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团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梦想不是空话,不是口号,而是激励一个人不断前行,为之努力、付出,甚至不惜一切执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圆梦的过程;一个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拥有梦想的过程。而教育的一个核心作用就是助飞梦想,启航未来。
梦想绝不是做梦时的想法,而是能够变为现实的正向期待。梦想的实现不能靠消极的坐等,必须靠积极的行动。实现梦想必须具备三个“力”:实力,即基础和能力;恒力,即坚持和信念;活力,即状态和行动。
三个“力”的核心是活力。活力就是旺盛的生命力,它内涵丰富:正确的思想和方向;强健的体魄;健全的心理;有效的行动;充分的创新力和适应力。
活力是实力、恒力的基础,有时是二者的综合,有时和二者并列。
活力是一种状态,能有效地丰厚实力,使能力提升的过程更丰富,能力提升的效果更显著。
活力是一种心态,能使恒力变得幸福、快乐,使枯燥的坚持成为幸福的期待。
活力是生命的精彩呈现。从教育工作者的视角理解,是让每一个学生绽放生命的最美、展现个性的璀璨、培养充满活力、具有旺盛生命力、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拥有美好未来的有效途径之一。
培养充满活力的学生,必须有与“活力”相适应的育人观念、育人思路、育人举措、育人队伍、育人环境。
2009年,北京小学通州分校成立。通州区的“活力通州”发展战略,给了我们引领和启示。经反复思索论证,我们决定将“活力”定为学校全面育人工作的方向。年轻、阳光、上进的教师,一个个充满活力。刚入学的新生,一个个可爱、活泼、灵动,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活力。
区域发展的活力思想,教师队伍的活力状态,学生的灵动活泼,使“活力”成为我们学校最恰当的概括。“做有活力的教育”可谓水到渠成,顺其自然。
五年来,我们以培养“活力少年”为育人方向,不断丰富和完善“活力教育”育人体系,摸索和探求“活力育人”的规律和模式,基本完成了“一个中心,二条主线,三大体系,四项支撑”的“活力教育”模型框架,“活力文化”的特色已具备了雏形。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传播学校文化的载体,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用我们今天的活力行动对学生的明天负责,这是我们的态度。
培养有活力的学生,让学生拥有有活力的未来,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动力。
如今在我们的校园内,处处涌动出生命的活力。教室里,教师“活”教,学生“活”学;操场上,师生热爱运动,充满活力;活动中,学生精彩不断,活泼可爱;管理中,以人为本,灵活高效。
活力,是通州一所小学对教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