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探讨

2015-02-02樊安新李春光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4年5期
关键词:升学设置技能

樊安新+李春光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生产中高科技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及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层次高移是教育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从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看,中职学校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为高职学校开辟了广阔的生源,也给中职学校提出了新的培养要求。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立交桥”的构建对中职教育的拉动和对高职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目前,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多种沟通,以“3+2”分段高职和中职学生对口升学为主要形式。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毕业生基本上都是直接就业,课程设置以职业需求为准;而高职高专学校主要接受普通高中生源,课程设置比较系统。当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校学习时,两个教育层次课程设置上的重复或遗缺问题就明显凸现出来,既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给高职学校组织教学带来很多困难。我们从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着眼,通过调查分析,以期找出合理设置中职和高职课程的思路。

二、问题的调查

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着很大差异,仅从制订教学计划的角度就某学校某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讨论,显然忽视了全局性。教育应以人为本,为了解受教育者对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感受、有什么样的需求,针对中、高职课程设置问题,我们以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和个别交流等形式,对几所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进行了随机调查,主要问题涉及学生来源、目前高职所学课程难易程度、现课程与以前学过课程内容重复情况、对中职和高职课程设置的需求、高职毕业后的就业定位期望、高职毕业后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意向、对中职和高职课程设置的其他意见等。

由于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开设课程情况存在着差异,对问题的答复不可能一致,但总体方向性结论还是明确的。调查得知,高职学生来源不同,对现行高职设置课程的感知也有较明显差异。

接受调查的学生,有普通高中升学而来的,也有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校等对口升学而来的,通过对口升学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约占50%。

关于课程难度问题,毕业于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中专、技工学校)的学生感觉基础理论课程如数学、化学、电工电子学等学习比较困难,而来自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学生,感觉技术性课程如计算机类课程、设备类课程等学习起来更困难一些。来自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反映高中阶段没有开设物理、化学课,所以对机械、电工电子、化学类课程学起来比较吃力。

关于重复设置课程问题,高中毕业学生一般认为目前高职课程与高中课程没有重复设置;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则认为有不少专业课程是重复设置,而且内容有较多的重复。有些专业的学生反映大多数专业课在中职学校时已经学过,有些课程学得还比较深入,甚至超过了目前在高职的学习。

接受调查的学生认为,中职课程应注重技能的培养,多设置职业训练课程,表现为“多”和“浅”,即大致多知道一些,不必精;而高职课程应适当体现“深” 和“广”,不能仅限于知道一点“皮毛”,要有一定系统性,注重理论与技能的结合。同时,注意专业学习之外的知识拓展,以开阔视野,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普通高中之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其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基本能够满足需求,需要解决的只是如何学习职业知识和技能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学校课程的设置,则明显存在相互不衔接或重叠设置、内容重复的现象,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基础性课程的缺设和职业技能课程及内容的重复。

三、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课程设置涉及面很广,不同高职体制所面临的衔接问题也不尽相同。五年一贯制高职是比较好的学制,它将中职和高职统一在一个教学计划中,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素质提高有一个整体的安排,实际上已不存在衔接的问题。“3+2”分段高职虽然学习时间与五年一贯制相同,但高职阶段计划由高职院校控制,中职学校还没有自主办高职的资格,衔接问题依然较多。高职学校招收对口升学学生,因专业不能完全对应,在组织教学时面临的课程问题更典型。

1.中职课程设置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课程设置围绕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展开。目前,中职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多以基础文化知识和职业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占比较重要地位。由调查得知,中职学校毕业生对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情况还是满意的。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面临的矛盾在于如何兼顾学生就业和升学的不同需求。对于升入高职继续学习的中职学生而言,他们欠缺的是基础知识,中职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公共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外语、政治、计算机基础等,对口升学考试有明确要求,比较容易安排课时。这些课程除在第一学年开设外,还可以在第三学年对有对口升学愿望的学生以辅导班的形式进行强化。对升学考试没有要求但又比较重要的基础课程,如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即便是职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时不“必需”,也应适当开设,以利于学生以后的继续学习。开设自然科学综合课和社会科学综合课,将这些基础课程内容包容进去,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若实施学分制,这些课程以选修课形式开设比较合适。职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应依据中职学生就业定位,以技能训练为主设置课程,而将稍深一些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任务留给高职去承担。

2.高职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有一定理论基础、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能胜任一个或若干个工作岗位、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与中职教育相比,其培养目标更侧重技术性。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定位也是比较明确的——中高级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在课程设置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要有适当的深度,有一定系统性,注重理论与技能的结合,以利于培养学生从事较复杂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同时注意开拓学生知识面,适当开设交叉和边缘专业的课程与综合课程,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设备方面的综合课和各行业的概论课等,以提高学生对不同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基础课程设置应充分照顾大多数学生继续进入更高层次学校学习的愿望,安排足够的课时和教学深度。应重视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和各种等级证书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提供方便,以满足他们就业的需求。

3.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中、高职学校相同专业的有些课程有较强的共性,比如机械制图、色彩构成、服装材料等,甚至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都很接近。高职学校应充分了解中职学校相应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情况,通过考核免修、学分互认、选修课补充等措施,防止出现较大的课程重复设置或衔接空隙,避免浪费学生的学习精力和有限的教育资源。对于“3+2”分段高职,更应做到两个阶段课程设置通盘考虑,保持课程的连贯性,不出现大的衔接不当。教学内容也应统一协调,以免有较多的重复或遗漏。

理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课程衔接问题只是需要理顺的关系之一。明确职业教育合理分工,调整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建立学分互认制度,实现学校之间、课程之间、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沟通与衔接,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合理分流和相互协作、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益、使人力资源的整体结构得到科学分配的必要工作。

(责编 周继平)

猜你喜欢

升学设置技能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2020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计划
拼技能,享丰收
升学啦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