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5-02-02吴颖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4年9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职业院校实训

吴颖

作为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首要条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校内实训基地是课堂与工作岗位之间的桥梁,是实现由理论教学到实际社会需求无缝过渡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计算机教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状,很多职业院校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但到目前为止,由于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的时间比较短,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和管理经验,因此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校内计算机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1.重形式,轻内涵

目前,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大多局限在硬件设施建设的层面上。在实训基地的筹建阶段,决策者往往会积极争取较大的投入,尽最大努力把硬件设施按最新技术水平配备齐全;而在实训基地建成之后,往往忽视了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致使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不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实训基地受课堂局限性大,开拓空间不足

有些人认为,实训基地建设只是专业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为课堂服务的。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思想,是不可取的。职业教育也是就业教育,职业院校应更多地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因此,实践性教学应成为教学的主导方向。但在实际运作中,一些学校过多地运用教学性实训项目和验证性实验,用实践去验证理论,而注重生产性的实训项目,使得实训基地开拓空间狭窄,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3.实训目标单一,滞后于社会需求

计算机专业的一个很明显特点就是技术的更新速度快。但在学校实训基地的实际运行中,实训项目的内容却长时间得不到更新,从而导致实训内容陈旧,不能反映当前的新技术,与社会需求脱节。另外,实训目标的单一,使得校内实训仅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标,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因此,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在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方面有一定的欠缺,这些因素都会对毕业生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对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1.实施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充实实训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校内实训可以某个实训项目的开发过程为主线,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对于新知识和新技能,由指导教师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讲解,不单独安排时间讲授。根据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特点,软件实训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搭建开发环境、软件开发项目的需求分析、模块设计、编码、测试和制作说明书、软件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以上内容可以更加充分地体现出计算机软件课程的实用性与科学性,丰富的实训内容,对学生整体专业水准的提高尤为重要。

2.以实训考核提高整体实训水平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训教学的目的所在。学校除了要提高专业实训教师的个人授课能力和完善软件实训方案之外,还要有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以便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和成绩进行有效评价。通过阶段性考核,使学生能够及时看到自己的不足,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最终的实训任务。

为了营造仿真工作氛围,更准确地对学生实训的阶段性成果进行量化,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推出优秀学生和进行学期表彰的形式对学生实训的质量和表现进行评价。实训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和完成相关任务的质量,每节课推选出一名学生,在课程结束前给其他学生做演示。以此延续到学期末,根据学生获得优秀学生次数的多少将学生实训的成果按照质量从高到低分为3个档次,分别是较好、一般和不合格,分别给予100 实训元到 60实训元不等的虚拟货币加以鼓励。

3.以多目标的实践教学完善实训效果

在实训过程中,不仅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多目标实践教学。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可以采用一定的实训策略。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项目组,最终的实训成果评比以项目组为单位。再如,在实训的过程中,由 2至 3个项目组开发同一个项目,在阶段性考核时对他们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比较,并且将其成果进行公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从侧面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不断更新项目,动态推进实训成效

校内实训基地所使用的软件项目要始终与社会需求同步,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实训作用。在实训开始前,应认真准备实训方案,并对其进行严格审核。具体过程描述如下:首先,由实训教师在实训开始前 2个月向教研主任或教学校长提交一份详细的实训方案,包括实训计划和实训大纲。然后,由教研室主任或教学校长组织人员对实训方案进行审核,审核方案的时效性与可行性。如果实训方案中所涉及的技术过于滞后,则将审查修改意见反馈给实训教师,要求按照相关要求修改实训方案,使其与社会需求同步。最后,实训教师按照反馈意见修改完实训方案后,再重复先前的审核过程,确保技术的常新性,从而全面推动实训成效。

校内实训基地作为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应该将实践教学贯穿于职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成为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搭建好这座连结学生与社会的桥梁,推动学生实现由理论知识学习到适应实际社会需求的有效过渡,使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日趋完美,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责编 王鹏飞)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职业院校实训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