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环境监测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2015-02-02周超
周 超
(安徽建筑大学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浅谈水环境监测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周 超
(安徽建筑大学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指出了水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水资源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合理开发和利用,在监测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两项能够作为水环境监测指标的重要内容 。提高监测水平、确保数据质量的有效前提就是做好监测的质控和质量保证工作。在对所得数据结果的分析基础上,结合日常工作提出了几点分析建议,希望对所得数据结果的可比性、有效性、精密性以及完整性能够有所提高和帮助。
水质;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1 引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提升和深化,资源问题早已不是社会关注的唯一焦点,环境污染的现状也让环境治理显得刻不容缓,而这些环境污染中水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生力军”,对环境的整体影响大而广。王建华等人[1]的研究表明我国水环境污染情况变得日益严重,大有加重的趋势。2005年之后,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在各个项目的评价中加大环境影响评价的比重,使其地位逐步提升,由于水质监测和检测成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2],让人们对水环境监测的关注度也越多越多。刘会建[3]的研究中表明,水环境监测的水平以及能力的高低、监督的一时强弱、监控以及管理的标准化程度、全部监测数据所体现的“五性”(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精密性和准确性)的强弱都间接或直接的影响着国家决策的制定,以及监督管理和执法的公众形象,同时最重要的是决策的制定影响着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水环境监测的关键技术和是质控和质保,这两项管理措施能够有效的对实验室进行管理,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水平,同时最重要的就是为了获得精确的数据分析结果,做好质控和质保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了能使得每项监测数据都能有实际的意义,并且对污染物的形态发展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需要建立一个具有系统化数据资料、现代化设备、科学规范的监测技术以及网络化站点的监测体系[4]。质控是监测的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进行质量控制是管理实验室的基础,只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实验室检测工作必定能科学有序的进行。水环境监测的质控就是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确保监测的数据结果能够达到监测要求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并且在给定的任意置信区间内,所有的数据分析结果都能有效、真实、可靠[2,4]。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能够获得具有“五性”(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精密性和准确性)数据的前提是做好质量保证工作,能否准确的将监测的方针技术路线很好的贯彻于整个监测过程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做好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包括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确保分析数据能够有效准确地反应水质的现状以及根据数据对污染物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的可行性的可靠度,规范水环境监测的操作章程以及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仪器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5]。
2 水环境监测的现状
水环境监测是为了全面的了解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其水质近况以及发展趋势,为我们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进行水环境科学研究和更好的保护水资源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的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的水资源占有总量很大,但是分布极不均匀,由于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比较晚,现今整个监测的技术以及体系都还处于发展阶段,这样的现状也制约着政府对水资源系统的评价,从而影响这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刘会建[2]的调查研究表明监测工作的现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缺陷。
2.1 法律体系的不健全
我国水环境监测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影响的不仅仅是监测过程中的操作技术规范化,同时还会影响整个监测机构内部的人事工作。例如监测人员的监测行得不到约束,所得的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也就会大打折扣,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无序的发展状态,分工不明确导致工作重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性价比,造成资源浪费。
2.2 管理问题
水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监测的用途不同产生了不同的部门。这些相关部门在水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所需环境监测网,然而在这些部门建立的不同监测网中在监测的范围、监测的作用、监测方法以及目标产物方面有很大的重复性,这样的做法大大加重了财政的支出,造成相当一部分的资源浪费,同时重复性建设浪费的不仅仅是资源,也是对人力和国家财政的巨大压力。监测工作本身就是一门具有科学严谨性和综合技术性的工作。对参与工作的人员的素质要求高,要求工作人员能够熟练进行监测过程中的布点、取样、样品分析、数据处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技术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不规范的操作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影响对该区域的评估工作。发布的监测数据的混乱,会严重影响相关部门以及政府职能部门掌握的水环境质量,最终甚至会影响到某些决策的失误。
3 水环境监测质控和质保的目的和意义
水环境监测就是在以水体为监测对象的基础上,针对客观环境运用物理、生物或化学的现代科技手段,间断地或连续地对水体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成份予以鉴定和测试,通过仪器的监测或实验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描述,做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为了能够准确的全面的反映某一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在某一时间段内或者周期内的变化情况,通过科学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变化规律和发展形式,为环境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基础依据。质控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型监测,规范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国法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第三条指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其第四条有明确指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监测工作的全过程”。
通过上述分析,对于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关键就是如何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质量保证环节是一切监测数据分析的前提。要始终牢记质控和质保,贯穿整个监测过程,只有质量体系起到对监测的监督控制作用才能树立监测的权威性和时效性[5]。
4 政策
为了能够更好对整个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得到具有时效性的监测数据,推动监测系统的发展,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质量控制是构成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在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国家的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强大的支撑,作为具有国家职能的环境部门要积极地推动环境监测方面法律法规的建设工作,只要强大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环境监测才能有序的、协作互助的开展,体系才能形成。要学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建立和实施质量保证管理体系,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完善环境监测网,科学决策,大众参与,明确监测机构和人员的主要职能和任务。各部门任务明确,权责分明,注重细节,重视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
5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措施
5.1 质量控制
在水环境监测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有着重要的作用,数据的“五性”都与质量控制息息相关,做好质控工作就是提高数据质量,是监测的重要指标。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数据的有效性、及时性、科学性、完整性,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对数据质量的要求[7]。如何将监测数据的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是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对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有着直接的关联。为了确保误差在可控范围内,要对整个监测计划进行详细的分析制定,要同时确保所得的监测数据的高效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整个监测计划的制定包括:布点选择,取样方法、样品保存运输、实验室检测条件保证、仪器选择,在水质监测过程中分析方法的选择,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仪器的选择这些都是影响质量保证的直接因素。因此,为了能够得到可靠、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确保水环境监测的有序的进行。对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探索了以下几条措施。
(1)完善领导机制才能建立完整体系。
质控是质量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晓玲[8]任何一个体系的建立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好的领导机制的前提下。良好的领导机构是从领导开始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和行动上参与体系的建立,需要对工作分工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到个人,在工作的整体上统筹协调控制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好的领导机构才能充分发挥机构人员的积极性,能够提高整各体系的成熟度。
(2)提高人员素质,持证上岗。
检测人员的素质决定着整个监测数据的可靠程度,是质量控制的保证。一个机构的水平高低由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特别是关键人员的筛选尤为严格,在检测人员的筛选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9]:①是否具有扎实的监测工作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②是否具有能够独立进行环境检测工作的能力以及是否熟习整个质控过程的全部程序;③对国内外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参加环境监测的有关人员必须参加合格证的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人员才允许上岗工作。要对各类专业人员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吴红燕[10]的研究中表明机构要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手段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促进学习,提高人员业务素质,除了走出去参加参加外面的培训,机构还要组织全体人员进行现场的技术交流培训。
(3)基础工作不容忽视。
监测工作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要求,对于整个工作流程的基础工作具有同样的重要性[11]:如布点位置选择、样品的采集以及保存运输条件控制、定期进行仪器设备检查维护。为了获取最有效的数据,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基础是关键,正确的操作分析方法和工作环境与水环境监测水平高低和质量控制的好坏息息相关。①样品采集方面。要根据待测物的性质选择相应的容器,合理的布置采集选点,采集过程要使用规范的采样技术,要采用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方法,选择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小的分析方法[12]。②实验室操作方面。《水利质检机构计量认证》中明确规定,实验室操作环境不仅要满足实验操作规范与技术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保护;确保实验室分析仪器等设施的工作正常,满足监测所需的精密度;保证实验室用水以及药品的纯度以及能效性;保证实验室使用的监测方法以及检测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实时性。
实验室质量控制也是质量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科学管理实验室,提高检测人员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检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十分必要。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3]:盲样考核、平行测定、加标回收、对比试验、期间检查、相关性分析与质量监督。
5.2 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是[14]:数据代表性的保证;数据完整性的保证;数据可靠性、有效性的保证;数据对比性的保证。环境监测的主要程序就是: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分析、数据分析处理,然后运用分析所得数据知道实际工作,所以数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际工作的进行,关系到管理者对环境体系的评估和考量。质量保证就是对整个监测数据的正确与否以及数据“五性”的进行全程控制和审核的重要保障。为了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到达要求符合标准对水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探索了以下几条措施[15]。
(1)质量保证的基础是环境监测过程中的合理布点。
布点的位置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布点断面的水质情况,为了能够代表整个监测的水环境的水质质量,布点的合理性显得至关重要。监测点布置位置的是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数据的真实性。正确的布点位置能够很好的反映出该区域的水质代表性,对数据的处理分析有着很大的帮助,能够大大提高其真实性。布点选择随意,不具任何科学性可言,所得样品数据无论经过再科学的分析也不不能准确的反映环境水质,这样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严重的误导,甚至导致整个监测任务的徒劳无功,影响环境管理者的决策。因此,取得能够反映整个监测环境的代表性样品是最关键的环节。但是大多数人只注重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和保证,从而忽视这一环节,即通常所说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16]。
(2)质量保证的前提是环境监测过程中样品正确采集保存运输交接。
监测点选定之后,要按照正确的取样程序进行取样工作,如果采样工作不规范,在之后的样品分析和数据分析过程中,无论操作人员如何仔细细心、采用的分析方法如何的先进科学、质控工作如何严格谨慎,所得的结果都不会具有有效性、无法反映水质的客观事实。因此,只有规范采样[17]操作程序,才能保证样品的代表性以及时效性。
(3)质量保证的关键是样品的正确分析和数据的科学处理。
进行样品分析和数据分析的专业人员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审核制度,只有合格证考核通过的人员才能成为样品分析员。样品的分析方法要采用最新国家发布的监测丛书或者近期发布的检测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分析方法才能取得有效的结果。分析结果要进行相关性的分析处理,只有通过这样的分析才能排除数据中的无效数据,使得最终的数据结果更加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
(4) 通过三级审核制度保障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采样到分析原始记录到最终生成报告表到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制度。现场采样人员要在相互监督、相互审核的前提下进行采样,并且做好采样记录;实验操作分析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质量控制原则,所得数据分析结果要通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审核通过后才能送至领导。要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错误,不将错误延伸至下一环节。严格做好各个环节的审查工作要贯穿整个监测过程。
6 结语
水环境的监测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主要体现在技术上和科学性两个方面。在监测的前期阶段做好方案的制定工作,选择最佳的实施方案。在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它对技术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参与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认真严格的执行水环境监测方案,综合分析、多方考虑,做到事无巨细,根据分析结果给出科学性严谨、综合性强的的合理评价。
错误的数据对整个数据分析会产生严重的恶性循环,因此,对环境监测全过程中的数据需要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核,确保所采集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完整性以及实验分析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密性。为了获取质量可靠有保证的检测结果。全球各国都在制定和推动质量控制保证的方案计划。环境监测结果的好与坏,对整个水环境的治理、水环境的管理、水环境评价体系的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监测机构提供的监测数据的“五性”(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精密性和准确性)必须做到严格控制,只有达到这“五性”的质量指标,监测的数据以及分析的结果才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性。
[1]WANG Jianhua. Integrated simulation and assessment of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for a river under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3(9).
[2]李雪妮.水质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中质量监督的探讨[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3(3).
[3]刘会建.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北方环境,2011(12).
[4]侯剑英.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山西水利,2007(1).
[5]蒋树艳.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环境保护,2010(7).
[6]秦东升. 浅谈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J].能源环境,2012(5).
[7]叶炳效,张佳武,等.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7).
[8]ZHANG Xiao-ling, Study on the System of Aquatic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ethods in China[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2(3).
[9]刘 艳.环境监测工作中水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以及质量控制分析[J].石河子科技,2011(8).
[10]吴红燕.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技术与应用,2011(11).
[11]余兴武.浅谈如何做好水环境监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J].新材料新装饰,2014(12).
[12]李 雷,藤世长.浅谈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J].能源环境,2012(9).
[13]桑长君.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保证措施浅析[J].绿色科技,2012(10).
[14]罗国兵.水质检测中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6).
[15]罗兴仁.浅谈水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J].广东化工,2013(9).
[16]楼 燕.加强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8(4).
[17]水质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3-2009)[R]和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R].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1.
2015-10-06
周 超(1989—),男,安徽池州人,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X830
A
1674-9944(2015)12-02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