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垃圾分类措施及效果评价
2015-02-02彭庆庆罗岳平
彭庆庆,曾 钰 ,田 耘 ,罗岳平
(1.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湖南 长 沙410019;2.国家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监测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 沙410019;3.湖南大学 环 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 沙410082)
1 日本垃圾分类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东京发生了具有代表性的垃圾战争,由于将未经分类的垃圾送到了集中分布于江东区等海湾地区的垃圾焚烧厂进行不完全燃烧,最终产生了黑烟,在海湾地区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直到80年代,日本对垃圾焚烧的依赖程度仍居全球之首,焚烧厂的数量占全球的70%,全国超过1/3的城市固体废物通过焚烧处理[1],从而导致大气中的二噁英含量严重超标,使日本成为“二噁英大国”。随后,全国各地陆续发起了大规模的垃圾分类和回收运动。
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社会改变对垃圾的看法,形成国民环保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政府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的治理经验,提出了“环境立国”的口号,一改以往末端治理的方针。社会各界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探索,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垃圾分类,并设立特殊垃圾回收点,从回收的垃圾中提取可利用资源,这为日后日本垃圾分类的形成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日本的垃圾污染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资源回收利用情况也进一步好转。2005年,仅有十几万人口的千叶县我孙子市,废品再利用率达到40%,在10万人以上的日本城市中排名第一[2]。目前,日本处于基层的市、町、村全部实行了垃圾分类措施。这种看似繁琐耗时的做法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后,已经被绝大多数日本人所接受,可以说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日本人生活中的一项必需技能。建立一个“没有废料排放的社会”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完全融入了全日本国民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
2 日本的垃圾分类体制
2.1 细致严谨的垃圾分类内容
1980年日本就开始资源垃圾回收试点工作,并且对垃圾制订了严格且十分细致的分类标准,一般分为资源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危险垃圾、塑料垃圾、金属垃圾和粗大垃圾等大类[3],在每一大类下面还有若干小类,如资源垃圾进一步分为纸类、布类、金属类和玻璃瓶类。而且,不同地区和街道也有着各自更为具体的规定[4],如滋贺县还对玻璃瓶类划分为无色玻璃容器、茶色玻璃容器、其他玻璃容器等。像东京都涩谷地区2013年起就规定,将长度小于50 cm的树枝归为“可燃垃圾”。在横滨市,有一本27页专门介绍垃圾分类的手册,该手册重点部分包含的详细说明竟然有518条[5]。
日本还对垃圾的回收方式进行了规定。如在丢弃果汁盒、空牛奶盒等纸质容器时应当将他们洗净,和废书籍报纸一起用绳子捆扎。超市里购买的用白色塑料饭盒装着的物品,待使用完毕之后,市民需将饭盒交回超市里的包装回收设施点。软管类的塑料要剪成30 cm长度才能丢弃。扔玻璃碎片时,一定要用单独的袋子把玻璃碎片拿出来,外面还要注明“危险”字样。大型垃圾的处理跟普通垃圾稍有不同,先用专门的切割、分离设备将其切碎成小块,再将垃圾中的铁和铝分离出来,并加工成颗粒状。经过这些处理之后,废品就又成了“宝贝”,可以直接出售,产生经济效益。
即使已将垃圾分好类,也不是每天都能爽快地扔出门外,因为在日本还有设定的垃圾区分回收日,如周一是回收可燃垃圾,周二是回收塑料瓶类,周三是回收旧报纸、纸盒类等。若没赶上倾倒指定种类垃圾的时间,这些垃圾可能要在家里存放一到两个星期[6]。
2.2 层层叠加的严苛法律
如果不按相关法律或地方条例分类丢弃或者不按规定的场所、时间正确丢弃,垃圾都会被送回丢垃圾的居民家中。警察会不定期对企业运输途中的废弃物运送车辆进行垃圾分类检查。警察、公益性环保组织还会联合当地住民对企业的不合法行为进行劝导和纠正,对拒不改正或恶意扔撒垃圾者,根据《废弃物处理法》和《关于包装容器分类回收与促进再商品化的法律》,可以对其处以有期徒刑并罚款,罚金可高达3亿日元[7]。
有的地方政府还会针对辖区内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本地的更苛刻的法律或者惩处条例。例如,滋贺县于2009年4月实施《滋贺县废弃物处理与推进相关纲要》,该纲要对废弃物处理厂的经营许可实行了比全国更严格的规定,对不符合行政指导规定的给予更严格的行政处分,并对产生固体废弃物的企业或者中间垃圾处理厂按比例征收税费,2011年度共征收税费3 868万日元。另外,考虑到垃圾处理最终设施的建设规模、数量等的限制,滋贺县对废弃物的排出控制及再生利用等也制定了更详细的法律条款[8]。
2.3 政府引导的垃圾分类环保教育
日本除了依法管理垃圾分类,还注重从细节入手对垃圾分类进行长期的宣传教育。有关垃圾分类的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孩子们从小参加各种室外垃圾分类体验活动。到了青少年时期,学校还设置了专门的垃圾处理、分类、再生资源利用等课程,学习各类垃圾的属性、特点和再循环利用的途径、过程和方法等知识。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让学生直观感受“每天有多少垃圾送到处理厂?如果没有做好垃圾分类会出现什么后果?”的教育[9]。滋贺县投入3亿日元建设了“海之子”号琵琶湖水上游动学校,自1983年以来,组织县内所有小学及残疾儿童开展住宿环保体验学习,在船上通过两天一夜的学习和实践进行生活垃圾分类。
当前,日本民众的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非常强烈,公众参与是推动日本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滋贺县政府将每年的10月确定为防止不当投弃垃圾宣传月,地方政府联合环保公益组织开动宣传车在县政府或者活动中心附近进行广播宣传,并印发相应的环保宣传指导手册,加深民众对环保的理解和关心。
此外,社区环保教育也为日本民众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和环保道德观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许多社区都设有环境保护教育中心,面向社区所覆盖的学校和居民免费开放。中心内配有多种与环境教育相关的设施和活动项目,以感官体验学习的方式向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传递环保理念,教授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保护措施[10]。
3 结语
垃圾分类是一个熵减过程,合理规划和实施垃圾分类能避免大范围侵占土地,也能防止因垃圾处置不当带来的次生环境污染。日本在垃圾围城的困境中迅速统一居民思想,形成了严密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虽然各地的具体措施有所差别,但总体实现了对资源的回收利用,将需要填埋处理的垃圾量降到最少。日本垃圾分类体系之严谨、执行之严格,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可见,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措施,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1]崔琳杰,商启卉.从垃圾分类看日本人的环保意识[J].科技创新导报,2015(4):105~107.
[2]白岩松.岩松看日本[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7.
[3]杨 颖.垃圾分类—以日本的垃圾分类为中心[J].剑南文学,2013(6):259~260.
[4]张子涵.叹为观止的日本垃圾回收分类[J].资源再生,2015(6):65~66.
[5]竹 子.日本处理生活垃圾的那些事[J].中华建设,2015(3):53~55.
[6]吴西平.分类细致的日本垃圾[J].科学大观园,2014(14):37.
[7]窦林娟,刘兆芳.浅析日本垃圾分类措施顺利实施的原因[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5(111):101~102.
[8]于利民.日本垃圾分类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9):55~56.
[9]杨婧恂,韩 霞,张金龙.我国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及原因分析—兼谈与日本相关制度的比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132~133.
[10]王 子,彦丁旭.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问题及对策—对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经验的借鉴[J].生态经济,2009(1):176~178.
[11]孙晓杰,王洪涛,陆文静.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和分类方式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10):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