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专题节目解说词的严谨性与潜意义
2015-02-02左云霞
左云霞
电视专题节目解说词是伴随着电视专题节目出现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有别于散文、诗歌、小说等其他文字语言艺术。电视专题节目解说词并非独立存在,它必须与镜头、声音等其他艺术形式一起共同作用于观众的感官,传达创作者的思想意图。“实际上画面和解说词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加强的辩证关系,二者在功能上有很强的互补性”[1]。“如果说电视画面是节目的灵魂,那么解说词可称为节目这个躯体里流动的血液,它是赋予节目以生命的活力。这活力的强弱决定于解说词的质量”[2]。但是,伴随着电视媒体娱乐化、大众化倾向的发展,电视专题节目解说词随之受其影响,解说词抒写的随意性和娱乐化影响了创作者意图的表达、误导了观众理解。因此对于电视专题节目解说词严谨性的探讨理应被重视。
作为大众媒体的电视节目,解说词的通俗易懂,被广大的观众所理解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这并不代表解说词的撰写就是大白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需要什么文化,不需要什么修辞和技巧,更不需要严谨性。其实这是对电视专题节目解说词的一种偏见,一种误解。解说词撰写地准确、具体、形象、生动地对于镜头语言表达的主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更容易打动观众的心,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那么如何保持电视专题节目解说词的严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说词写作的过程中,不仅要符合新闻传播规律,做到表面意义的客观真实、准确具体,还应注意解说词的“潜意义”表达。
我们在解说词写作的过程中,在表达一个意念的时候,往往会注意到用字正确,符合语法,遵守逻辑,意思明白,这是针对解说词语言的表面意义而言,也是语言的直接意义的表达;但是我们完成了一个词、一句话或者几句话的表达之后,有时就会出现字面上语言的联想,外延,引深,反思,这样得出的意义就是语言的潜意义,潜意义和表意义有时是相同的,有时可能是相反的。当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是这样,而是有少数语言可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注意解说词语言的表意义,还要注意语言的潜意义,以使我们会更加完整地、准确地、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净化和规范了电视专题节目解说词创作。为了说明这一命题,我们可以举出一些实例来逐一分析:
一、现在某某电视台(省级)的法制栏目经常称被抓获的人为“犯罪嫌疑人”,有的还在字幕上打了出来,有时中央电视某台也这样称呼。笔者认为,从这个称呼的表面意义来说是明白的,但是,我们知道,“犯罪嫌疑人”这五个字一简化,去掉了中间的三个字就成为了“犯人”,这就不好了。即便我们不能随便地去简化,这样的称呼也是不对的,因为我们首先就认为他犯了罪。是“犯罪”放在了“嫌疑人”的前面,是“犯罪”修饰了“嫌疑人”,这种潜意义就应该注意了。根据“疑罪从无”的国际法条,我们抓到的人只是嫌疑人,还不是犯人,他有基本的人权,只有我们在法院证明了他犯了某罪以后,这个人才能够和“犯罪”联系到一起,要是我们证明不了这个人犯罪,那就是抓错了好人。这才有了“嫌疑人”的称呼,这是我们法制的一大进步。我们进步了,这几年又疏忽了,我们说还是称呼为“嫌疑人”准确,或者称呼为“涉案嫌疑人”这样才能避免了这个称呼的潜意义。
二、最近发现某某电视台(省级)的法制栏目主持人在叙述一个案件以后,用充满同情语调讲述被抓获的人嫌疑人时说,“这六个人都很年轻,他们还是个孩子,年龄最大的仅仅21和19岁,”有时中央电视某台法制节目也有类似这样的语言。笔者认为,“孩子”一词是个称呼,但是这个词的潜意义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孩子是对大人而言的,孩子意为未成年,大人意为成年人,我们都知道,年满18周岁的人就应该是成年人,民俗里成年节也是这样过的,这也是法律的规定。成年人触犯了法律和未成年人触犯法律在量刑上就有区别。因此我们就不应该这样说,孩子一词在这里就有它的潜意义,而且把成年人称为孩子就会引导已经进入了成年的年轻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会放任自己,以至于触犯法律。也会助长一些无知的父母总以为自己的子女年龄还小,更加溺爱和纵容他们,以至于子女触犯了法律以后,他们才能惊醒过来,可是为时已晚了。近几年,一些演艺界人士、一些娱乐类节目主持人为了适应一些人装嫩的心理,把自己或者对方称为孩子、或男生女生、或者男孩女孩,以至于把30岁甚至40岁的人也都扩招进去,笼统地说事。在娱乐的氛围里我们可以不去那么较真,或者观众也能够宽容和笑纳,但是我们的法制节目就不能允许这样说。因为你的节目是在宣传法律法规,在引导人们学法,守法,尊重和维护法律的尊严,你本身就应该依法办事,依法说事。
上述几个实例使我们知道,我们电视人在使用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语言的表意义和潜意义,以准确、正确、完整地表达我们的意思,思想和理念。那么有在这方面做的好的实例吗?有的,最近,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发生了失联事件,200多名旅客有154名中国人下落不明,这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中央电视台在报道中使用了“失联”这个词,这个词用的太好了。这个词恰当地避免了很多潜在的意义,也就是飞机出事的情况很多,可以是机械故障,可以是劫持,可以是天气,可以是击落,也可以是飞鸟,还可以是外星来袭,或是空洞效应等等。我们中央电视台用了这个“失联”就恰当地涵盖了一切可能发生的事,也准确地表述了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因为事故有可能有幸存者,劫持有可能释放人质,即便是外星人请他们去做客也有成仙得道然后下凡的一天,那就是“失联”以后又联系上了。如果我们的电视专题节目解说词都能够使用到这个程度,那就再好不过了。
现在让我们说到结论:我们说电视专题节目解说词有表意义也有潜意义,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要两者兼顾。当表意义和潜意义一致的时候,就会加强和深化我们的表达主题,当表意义和潜意义相反的时候,或者潜意义出现偏差和错误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去修改或者替换,以保持电视专题节目解说词的严谨性,实现完整、准确、正确的表述。
注释:
[1]宋家玲 张宗伟《电视片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第143页。
[2]孔令铎《电视对外解说词初探》中央电视台研讨会文集。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