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县粘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探讨

2015-02-02陈佳广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11期
关键词:粘虫综合防治

陈佳广

摘要:通过对义县近10 a来粘虫发生规律的详细调查分析,以及近几年的防治实践,总结出一套对义县粘虫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为全县减少粮食损失、提高农产品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粘虫;发生;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1-0006-03

粘虫在义县的主害代为二代,但有时三代发生也较重。为更好地对其进行持续有效的治理,根据义县2002—2012年的粘虫测报资料,结合2002—2012年的气象资料,对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1 粘米发生危害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蛾峰次数和蛾峰量

二代粘虫发生较重的2003年,共出现4次蛾峰,高峰日平均1盏黑光灯诱蛾303.6头;2006年出现5次二代粘虫高峰日,高峰日平均1盏黑光灯诱蛾338.2头;2007年出现3次二代粘虫高峰日,高峰日平均1盏黑光灯诱蛾242.3头。二代粘虫发生较轻的2004年、2005年、2010年、2011年,高峰日平均1盏黑光灯诱蛾231.2头。二代粘虫发生中等偏重的2008年和2012年,共出现5次蛾峰,高峰日平均1盏黑光灯诱蛾273.2头。

根据近10 a的资料可知,二代粘虫蛾峰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蛾峰3~5次,峰日平均1盏黑光灯诱蛾100头以上,是判断大发生和中等偏重发生的先决条件。

1.2 气候条件

粘虫蛾量虽然是决定粘虫发生与否的先决条件,但仅仅有充足的蛾量,气候条件不适合,仍然难以造成粘虫大发生。如2002年、2009年蛾量偏高,具备中等偏高发生的趋势,但气候条件不利于粘虫发生,结果当年只为中等发生年。而2008年、2012年蛾量虽然不大,但由于7月中旬雨量分布不均匀,适合粘虫卵和幼虫发育,还是形成了中等偏重年。可见气候条件对粘虫发生的影响之大。而气候条件中又以降雨和温度影响最大。

1.2.1 降雨对粘虫发生的影响 粘虫各个虫态的发育及存活等受降雨量的影响极大,尤其是成虫的产卵、卵的孵化、初龄幼虫的存活率,都与降雨量、降雨日数及降雨强度等关系密切。一般降雨日数多,降雨量大但降雨强度不大,有利于粘虫发生危害。如大规模发生的2003年、2006年、2007年7月中旬,降雨量分别为35.4 mm,22.7 mm,34.2 mm,6月下旬至7月中旬降雨日为17~22 d;而轻发生的2004年、2005年、2010年、2011年同期降雨量分别为0.7 mm,11.5 mm,0.6 mm,1.3 mm,同期降雨日为11~14 d。此外,降雨强度也直接影响低龄幼虫的成活率,如2002年7月13日,在大榆树堡镇旱地谷田定点调查50株谷子时发现,有1~3龄幼虫30头,14日降大雨(27.2 mm)后,17日调查发现50株谷子只有幼虫5头,减退率达83.3%;2009年7月10—11日调查发现该谷地有幼虫708头,12日降大雨后(26.8 mm)于14—16日调查发现25 m2谷地只有幼虫83头,减退率达88.3%,幼虫数量明显下降。

1.2.2 温度的影响 粘虫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成虫产卵适宜温度为15~30 ℃,最适温度为19~25 ℃,相对湿度为90%左右。温度高于25 ℃或低于15 ℃时,成虫产卵量减少。在35 ℃条件下,任何相对湿度均不能产卵。在适温条件下,湿度大、产卵多,但当湿度在90%以上时,产卵很少受到影响。湿度在40%以下,温度越高,对产卵影响越大。在高温低湿的情况下,如温度平均在21 ℃、相对湿度在40.9%时,卵不能孵化为幼虫。

不同温湿度对幼虫的成活率和发育影响也很大,特别是一龄幼虫更为明显。在23~30 ℃随湿度的降低,死亡率增大。在18%相对湿度下无一存活,在35 ℃下,任何相对湿度的死亡率均为100%。在32 ℃、相对湿度40%时,幼虫亦不能成活。

1.3 其他条件

1.3.1 生活环境对粘虫 种植作物栽培环境所造成的小生态环境,也是决定粘虫发生程度的重要因素。如水浇地、平地比山坡地重;种植密度大、植株高茂的地块,较密度小、稀植的田块重;靠近菜园、村庄的地块发生重。因为这些小生态环境中的小气候均有利于粘虫发生,容易出现不同生态环境粘虫发生轻重不同的现象。

1.3.2 寄主植物 成虫羽化交尾前亟需大量的蜜源植物提供营养,促进成虫卵巢的发育及产卵。而适宜的寄主是粘虫幼虫迅速发育的有利保障。小麦、玉米等是二代粘虫发生的重要场所,而三代粘虫的发生多集中在谷子上。没有适宜的禾本科寄主,粘虫也难以成灾。

1.3.3 天敌 粘虫的天敌很多,如蛙类、线虫、寄生蜂、寄生蝇、金星步甲、菌类及多角病毒等。这些天敌对粘虫的发生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09年的资料显示:被天敌寄生和捕食的幼虫数占整个幼虫群体的45.1%~75.0%,其中蝇类的寄生率占7.2%~20.7%,寄生蜂占0.6%~6.2%,线虫占0.7%~46.7%,菌类占15.6%,捕食性天敌占3.4%~20.9%。

多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义县二代粘虫中等偏重到大发生的年份,一般为6月下旬到7月中旬,一盏黑光灯的累计诱蛾量接近或大于800头,谷田百株卵量大于1.5块,总降雨量达150 mm以上(其中7月上、中旬降雨量在30 mm以上),雨日17 d以上。无特大暴雨、温湿度适合情况下,可造成谷田粘虫大发生,幼虫量一般达400头/百株以上。

2 粘虫防治方法

由于粘虫是受气候因素、食料营养影响最大的一类害虫,所以防治粘虫不能单一依靠化学防治,应根据其发生规律和当地气候状况,在准确预测预报的基础上,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2.1 物理防治方法

2.1.1 产卵前诱杀成虫 利用诱蛾器,在蛾量开始上升时,发动群众诱蛾、捕蛾,用糖、酒、醋液或其他发酵有甜酸味的食物,再加入少量95%晶体敌百虫配成诱杀剂,诱杀剂保持3 cm深左右,盛于盆、钵、碗等容器内。有条件的地方,可安装黑光灯、高压汞类等。另外,还可用杨枝诱杀成虫。

2.1.2 卵化之前诱蛾灭卵 由于粘虫产卵有趋枯性,喜欢在干枯叶尖上产卵,因此可以在麦行间插草把10个,谷草秸顶高出麦株约17 cm,每 3 d更换1次,蛾蜂出现3 m后,剥开干叶和叶鞘查卵,并集中消灭。在谷子、玉米、高粱等作物地块,进行固定地诱卵灭卵。每块谷地要以1 m双行为距离,玉米、高粱地2点相邻30株。

2.1.3 人工手捏灭虫 初孵化的一、二龄小幼虫怕光,白天多隐藏于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晚间取食叶肉,形成麻布眼状小条斑(不咬穿下表皮)。根据粘虫的这一特性,可在二代粘虫孵化初期,组织群众到田间用手捏心叶,将幼虫杀死。该办法简单,容易掌握,并且对作物生长发育没有危害。

2.2 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在低龄阶段(2~3龄期)的效果最好,具体方法如下。

2.2.1 喷粉法 可用2.5%敌百虫粉或0.06%戊菊酯粉1.5~2.5 kg,喷撒于667 m2的地块。如用动力机具喷撒,粉量可以减半。

敌百虫毒土扬撒:取90%晶体敌百虫75~100 g/667 m2,用0.5 kg热水化开,兑沙壤土15~20 kg扬撒(高粱田禁用)。还可以用2.5%敌百虫粉、4%敌马粉,马乐粉撒粉(2 kg/667 m2),也可以用上述一种药剂1.0~1.5 kg拌干沙15~20 kg制成颗粒剂扬撒。含敌百虫制剂均不得用于高粱田,以免发生药害。

2.2.2 喷雾法 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 000倍液,用20%灭幼脲1号悬胶剂10 g,或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30~40 g喷雾。这类药剂是除治粘虫较理想的药剂,药效期长达20 d左右,对天敌较为安全,且不怕雨水冲刷。

2.2.3 生物防治法 利用天敌防治粘虫是最环保、最安全的防治方法。粘虫的天敌很多,如蛙类、线虫、寄生蜂、寄生蝇、金星步甲、菌类等,在粘虫高发地块适量的放一些对庄稼生长有益的粘虫天敌,不但可以降低粘虫的危害,而且可以增加作物产量。

2.2.4 其他防治法 在水稻等作物上施硅钙肥20~30 kg/667 m2,可大大减轻粘虫的危害。

3 结语

粘虫防治实践表明,任何一种防治方法都很难单独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因地制宜,有主有次地进行综合防治,并不断在工作中探索防治粘虫的新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粘虫综合防治
秋粘虫来了!
玉米粘虫发生危害的成因和防治
玉米粘虫病的防治措施
玉米粘虫病的防控措施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葡萄园绿盲蝽的诱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