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私奔:几个城市片段

2015-02-02张启彬

东方艺术·大家 2015年1期
关键词:水彩展厅美术馆

张启彬

展览:第12届全国美展水彩·粉画展

时间:2014 / 09 / 27—2014 / 10 / 31

地点:武汉美术馆(武汉·南京路)

武汉美术馆,是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水彩·水粉画作品展的展览地。展厅内整洁安静,这与美术馆门外城市建设改造中机械轰鸣形成反差。

展厅中的水彩、水粉作品创作形式多样,格调情怀也各不相同。英国学者瓦伦丁说过,“我们感兴趣的是理解人心更多的奥秘,虽然我们无法深入其中。”除了形式风格明显的一些作品外,发现自己已被一类视觉图像所吸引。中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令世人瞩目,几年间就翻天覆地:不断扩展的城市板块、拔地而起的摩天大厦、便捷快速的城际高铁、横跨高空的快速交通,都让城市活力倍增。但展厅中艺术家们笔下的城市,可能是另一种层面的思考。

时代的发展将人的意识裹挟于新事物的潮流。对于学术需要创新,对于技术需要革新,对于日常的生活必需品也需要换新,我们在不断流失的时光中,不断地“更新”着。如果说这幅作品是以写实技法来挑战观者的感官冲击的话,那么,我所关注的则是作为图像材料给人带来的感受。画面中红砖的墙体结构已剩下了残垣断壁,后面灰黑的背景中矗立着几座建筑塔台,眼前的“废墟”与背后即将到来的“存在”,是过去、现实与未来的对话。红色砖块与水泥断裂表皮之间蒙上了一层灰黄的阴霾,这场景不就是城市发展中的那个似曾相识的片段吗?

我老家在北方的一座城市。它曾以工业著称,但新科技的冲击使得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工厂沦为衰败。眼前的《老工厂》,像是记忆中小时候的场景,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刘小东有关电影《金城小子》的一段告白:“1950年代的中国,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工厂宏伟高大,几十米的烟囱浓烟滚滚,汽笛声响,上下班的工人人潮汹涌……”如今,故乡中这样的工厂也不多见了,这种钢筋铁骨的“巨型雕塑”也再难矗立。企业倒闭之后,地块被卖给地产商,开发后就再没法寻找那段时光的模样。

全球化的进程不仅体现在知识技术的共通与共有,更体现在模块化的城市建设上。如今国内的大中城市,正在消泯区域性的差异与特征,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绝大部分的城市建设都在统一换上一样的新衣。《哈尔滨·您早》,是这个题目让我读懂了画面,否则必将迷失在这个似曾相识却又从未去过的城市。

大城市像一块磁石,不断地吸引周边的资源,当然,也包括人口。不必说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单是省会和直辖市就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吸收其他区域的人口红利。小城市的人口不断减少,小城镇的规模也难以维持。送走的是青壮年的劳动力和考到外地去的大学生,留下的则是年迈老者和待哺幼童,除此之外,可能还有那一片青青的蓝天。《在高处》中塑造了红砖老楼的孤独与沧桑,仰视的描绘视角并没有增加其崇高感和升腾感,反倒给人一种仪式感和悲悯感的情怀。画面中的一只白猫是亮点,它如一位安详的老人注视着远方,孤寂地望着,是期盼着远游之人的归来,还是默默凝视这座城市的变化,不得而知。

当大城市的PM2.5飙升,一片雾霾笼罩之时,故乡的小城变得空气清新、天高云淡。大都市的人们在车水马龙中抱怨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拥挤、污染、嘈杂与浮躁;而在发展缓慢的故乡,人们则在并不宽广的街区中忍受着经济不景气的宁静、寂寞、简洁与孤独。不知该褒奖大城市特有存在感的繁荣向上,还是该羡慕老家废墟般宁静生活的朴质无华。

走出美术馆,随风而来的建筑粉尘将挖掘机的阵阵轰鸣夹带过来,我快步走向地铁口……街边摊点音乐响起,“把青春献给身后那座辉煌的都市,为了这个美梦我们付出了代价。”《私奔》的歌词——想带上你私奔……但是,你想去哪儿私奔呢?

猜你喜欢

水彩展厅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BESPOKE ROMANCE展厅
GAB展厅
NORHOR成都展厅
水彩的“干”与“湿”
去美术馆游荡
美术馆
与水彩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