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2015-02-01宗瑞芳
宗瑞芳
急救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宗瑞芳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5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26例。研究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流程, 而对照组患者只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的方式,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有25例抢救成功, 抢救成功率为96.15%, 而对照组患者只有21例抢救成功, 抢救成功率为80.77%, 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急救护理流程,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流程;抢救成功率
创伤性休克, 主要是由于机体在遭受暴力作用后, 重要脏器出现损伤和大量出血所导致的, 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急症之一, 患者往往会失血较多, 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救治, 会给患者造成生命危险[1]。因此, 本院选取了2014年3月~2015年3月到院治疗的5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 通过对常规护理模式和急救护理模式的抢救效果进行比较,寻求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较佳的护理模式, 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所有患者受伤后, 在现场只进行了简单的处理, 就被送入急诊科进行抢救, 男30例, 女22例。其中交通事故受伤24例、砸伤8例、挤压受伤6例、高空坠落受伤10例、穿透伤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2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受伤形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休克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护理, 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流程:①评估伤情及止血处理:患者在被送入抢救室后, 应立即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 包括患者的呼吸情况、神经系统症状、血压和心率、尿量、口唇及颜面颜色、出血情况以及肢体活动情况等,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 明确护理的重点。对患者及时进行抢救,对患者口腔中的异物和血块等应及时进行清理, 防止造成患者窒息。对呼吸衰竭患者, 应进行气管插管和辅助呼吸。舌后坠者, 护理人员应使用舌钳将其拉出, 配合医生的抢救进行护理, 为抢救争取时间。大出血是造成患者休克的主要原因, 所以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止血, 用敷料对伤口包扎加压止血。②建立静脉通路和病情监测: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 快速足量扩容非常重要, 应及时建立静脉通路, 恢复有效循环。一般会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一条用于补充血容量, 另一条用于输入抢救药品。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用心电监护仪进行实时监测, 防止患者病情恶化。③术前准备和组织协调:在进行手术前, 应及时做好配血、备皮、药物实验等工作,通知手术室做好急诊的准备。应根据患者的伤情, 做好请示汇报工作, 合理安排医院的相关人员, 保证患者均能得到及时的抢救。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抢救的过程中, 不仅要做好医生的配合工作, 还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随时告知家属患者的情况, 减轻患者家属的焦虑心理, 做好患者家属的安抚工作, 对患者家属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
1.3 观察指标 经过抢救治疗后, 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的例数,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抢救成功的患者有25例, 1例抢救无效死亡, 抢救成功率为96.15%, 对照组有21例抢救成功, 抢救成功率为80.77%, 明显低于研究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4, P<0.05)。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是患者脏器受伤、剧烈疼痛、严重出血等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所导致的, 所以这种休克比单纯失血性休克的病理要复杂很多。创伤性休克的病因通常可以分为4种:交通事故所导致的创伤、坠落伤、机器造成的创伤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损伤[2]。对于较严重的创伤性休克患者, 在进行抢救前必须重视患者呼吸道的顺畅, 防止窒息造成患者死亡[3]。还应及时给患者进行止血, 并给患者补充血容量,如果失血过多, 也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所以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 把握最佳抢救时机, 降低患者抢救无效的可能性。
急救护理流程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4], 与传统的护理方式相比, 急救护理流程更细致化、人性化, 护理工作由原来简单的抢救为主, 转变为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大大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在急救护理流程中, 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 及时给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能够提高患者急救的成功率, 从而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生命[5]。
在本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25例, 1例抢救无效死亡, 抢救成功率为96.15%, 对照组患者经过抢救后21例抢救成功, 失败5例, 成功率为80.77%, 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低于研究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4, P<0.05)。
综上所述, 采用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挽救患者生命, 值得推广使用。
[1] 赵小芳.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3):355-357.
[2] 辛代瑜, 段政萍.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研究进展.中国临床研究, 2010, 23(2):159-160.
[3] 叶丽洁, 林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的救治与护理.护理与康复, 2007, 6(5):315-316.
[4] 温福铭.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分析.贵州医药, 2014(11):998-999.
[5] 张淑文.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手术室中的抢救护理.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12):120-12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4.198
2015-05-19]
215500 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