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2015-02-01彭玉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4期
关键词:预见性出血量产后

彭玉英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彭玉英

目的 分析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236例孕妇按照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118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产后护理干预方式, 试验组产妇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产后2 h出血量以及产后24 h出血量情况。结果 试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阴道分娩产妇, 可有效降低出血率的发生, 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预见性护理;产后出血;阴道分娩

产妇分娩后2 h阴道出血量>400 ml或产后24 h出血量>500 ml即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产后出血的原因较为复杂,常因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等引起出血症状, 若不及时进行干预, 可能引起产妇死亡, 因此临床应加强对产妇的护理, 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1]。本文通过研究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 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1月在本院分娩的孕妇236例, 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118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26.7±3.1)岁;孕周36~42周, 平均孕周(40.1±1.7)周。试验组产妇年龄23~36岁, 平均年龄(27.4±3.7)岁;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40.4±1.8)周。两组产妇均排除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 且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产后护理干预方式,试验组产妇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包括:①产前护理。预产期前1周, 护理人员应叮嘱产妇做好产前检查,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根据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况等对产妇进行综合性产前评估, 了解产妇的性格特点, 对产妇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干预, 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到耐心、细心的倾听, 根据产妇的具体心理状况进行疏导, 给予产妇理解以及支持, 让产妇了解分娩的相关知识, 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分娩;若产妇受教育程度较低或分娩期望值较高的产妇, 应根据产妇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心理特点, 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 让产妇充分了解分娩方式、分娩过程以及分娩需要的时间、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让产妇了解分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减轻患者对分娩的恐惧, 稳定产妇的心理状态;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以及饮食爱好, 对产妇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 加强产妇的营养支持, 帮助产妇进行体育锻炼。②产后护理。产后2 h是产后出血的高发阶段, 也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时间。产妇分娩后, 护理人员应常规检查产后情况, 密切关注产妇的情绪, 若产妇情绪较为烦躁, 面色出现苍白, 而产后身体指标无明显改变, 护理人员应加强监测, 做好产后出血的应对措施。产后2~24 h要鼓励产妇排尿, 防止产妇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再次出血。

1.3 评定指标[2]产后出血量用称重测量法:先将接生用物称重, 接产后再行称重, 其所增加的重量(g)×0.95(ml/g)=失血量(ml)。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产后2 h出血量以及产后24 h出血量。产妇分娩后2 h阴道出血量>400 ml或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500 ml即为产后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中有19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 占16.10%;试验组中有4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 占3.39%;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为(146.7±26.7)ml, 产后24 h出血量为(254.3±22.7)ml;试验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为(87.6±6.9)ml, 产后24 h出血量为(141.9±30.6)ml;两组产妇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病情实施综合分析判断, 运用医学知识, 找出现存和潜在护理问题, 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有效防范护理风险的护理模式。预见性护理体现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各个方面,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以及疾病发展规律, 主动对患者实施评估。产妇产后出血是严重影响产妇生命安全的危险因素, 其出血机制主要为产妇产后子宫松弛引起大量血液聚集在宫腔内, 若不及时实施干预, 可引起产妇产后后遗症及死亡。临床治疗中除实施有效处理措施外, 如实施缩宫素以及米索前列醇止血, 还应加强对产妇的产前护理。产妇预产期前1周, 实施心理、生理方面的预见性护理干预, 特别是对有出血倾向的产妇提前实施临床护理干预;产后密切观察产妇情况, 特别是观察产妇的出血情况, 根据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实施预见性分析, 针对产妇的出血情况进行重点护理干预。

通过研究看出, 对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 试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产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的产后2、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产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阴道分娩产妇中, 可有效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减少产后出血量, 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差异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曹原玲, 黄燕萍, 涂群英.临床护理路径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导刊, 2013(z1): 208-209.

[2] 仇艺.卡贝缩宫素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1):102-10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4.186

2015-03-04]

518000 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预见性出血量产后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